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神癨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癨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癨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民间信仰中,女娲信仰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形象的人格化塑造、功能的多功利性诉求和情感的伦理化投射,女娲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信仰者的世俗生活,这种演变过程较为典型地表现了民间信仰的世俗性特征。同时,女娲在民间的这种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了女娲文化信仰现存状态和未来演变的流向,这对于民间女娲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脂评"狱神庙"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红楼梦》脂评中有关“狱神庙”的研究和推测,现有的结论多有不确,其原因在于对清朝的监狱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当时人著述的史料、笔记、小说中与之相关的大量描述表明:狱神庙只存在于监狱当中,狱神为当时囚犯和狱卒、狱官共同信仰的公正之神。据此,《红楼梦》已佚的后半部有关“狱神庙”的情节中,贾宝玉和王熙凤在狱中最合理的身份应是未决犯,其获救或减罪的情节则有很多可能性,不能下绝对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神"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赖以建构的核心概念.关于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的异同,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但总体看来似有一个误区,即缺乏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立的考察.本文以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与天主教中的"神"(天主)为例,对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神的形象以及信徒对于神的理解的差异作一个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陕北的庙宇、神堂和窟龛大体上可以分为因神话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杰出的历史人物修建的庙宇、因俗神崇拜建造的庙宇、神堂和神龛和因宗教信仰修建的庙宇与石窟三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陕北庙宇的修复和新建以及一家一户的神堂神龛的不断建造,几乎村村有庙,家家有神。陕北民间信仰的神灵并无严密的体系,也无一个至尊之神,而是一神多能、一庙多神。民间信仰的神灵大体可以分为神仙、妖怪和人鬼三类。毛鬼神信仰、民间祈禳十分盛行。陕北信仰民俗迷信俗信并存但以俗信为主流,突出实用性功利性功能,呈现出原始信仰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民神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在其民神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既有与全国民神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地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论佛山祖庙北帝诞祭祀仪式及其价值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山祖庙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千百年来,北帝信仰影响着佛山历史的发展,渗透在佛山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北帝诞祭祀仪式是佛山北帝崇拜的具体表现形式,探讨其渊源及功能,对研究佛山历史、经济、宗教、文化及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流坑村以何、杨神为主要朝拜对象的"出神"及以杂神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游神"等春俗资源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这些群体性民俗活动如何有效地转型变迁,并与当下的旅游产业衔接起来,是流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民俗学的视角品味流坑村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并试图为流坑村民俗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艾特玛托夫《断头台》指出,人性中普遍的恶给自然和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而教会和上帝已失去了拯救的功能,在质疑并否定传统教会及其教义的同时,作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上帝”,建立一种新的精神宗教,以之为俄罗斯找到精神的出路,全书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宗教探索的执著。  相似文献   

14.
借助女娲形象及相关事象的考察,从中国民间傩戏体系、民间"地母"崇拜、"人祖"信仰民俗三方面入手,研究中国民间神灵信仰的形象寄托。文献和田野互证表明,女娲作为生养人类的伟大祖母的至上地位,理当是中华神话殿堂里先于诸神又高于诸神的始祖神。  相似文献   

15.
北凉昙无谶翻译的《金光明经》广为流行,所宣扬的地神造像也随着佛教东传,对云冈石窟产生了重大影响。地神造像虽然在云冈石窟雕像的降魔品中并没有出现,但其形象在云冈石窟早、中、晚期洞窟中都有所表现,且雕刻成熟,运用自如随意,为以后地神的雕刻传承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战神蚩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期炎黄时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与炎帝、黄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这两场战争,堪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军事家和一位兵器制造专家。由于蚩尤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最后的悲剧结局,后世人们将他奉为战神进行祭祀。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儒家与基督教两大思想体系对于人神关系的界定。分析后发现,儒家和基督教的起源都关涉于对神的理解和对神的虔敬:儒家认识到神的不可僭越性后,从言说"人神相通"转到对"心性"的理解;而基督教通过耶稣,向世人敞开了"人神相通"的大门。还发现,这两大思想体系转换的共同方式是"人之判断权的上交":前者导致了"不语怪力乱神",而后者转向了信仰。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二十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19.
牛顿自相矛盾的“上帝观”析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的发展夺取了上帝(造物主)的"立足之地",不断提升和强化了无神论在认识自然中的话语权,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但是,至今却有人拿"科学家信仰上帝"来做文章,企图把科学的阵地再归还给上帝。通过对牛顿上帝观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可看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对湘黔桂渝4省杨公信仰现象的一个再阐释,是对过往研究的反思和回顾.清水江-沅江地区各地杨公信仰差异极大,4省各地有关杨公神的神圣性来源的历史叙事复杂多变.杨公历史叙事是中国西南边疆形成史中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