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积极的因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译名及书中人物名的翻译策略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大量的国内论文在国外刊物发表,这要求论文作者提供摘要的英文译文,恰当、准确的摘要翻译对于论文的发表和交流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摘要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摘要翻译存在的问题,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围城》英译本出版后深受好评,但也遭受到不少批评,多是立足于目标语的角度,而忽略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本文从语言、风格、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围城》英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是一个城市或企业的门面,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公示语英译中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完成,李占善的“关联一顺应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怀一顺应论”强调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亦即译者与公示语制作者达成共识,取得最佳关联;同时还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对各种信息要认真筛选。如此翻译才能更准确,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彰显。  相似文献   

5.
译者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原文的意义,而是积极地参与原文的再创作。这一过程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通过对《简爱》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来说明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翻译研究中,要重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译者因素带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来自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解释学,而且一直坚持以当代解释学作为其理论语境。这一理论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文学作品自译中,由于译者同时又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对高尔夫英语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高尔夫英语翻译中的发挥,指出在高尔夫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会受到译者的翻译目的的制约,而翻译目的又直接影响了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另外,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在进行高尔夫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在准确翻译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才能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一直争论很多。通过把女性翻译家茅于美的李清照的词的英译和许渊冲的译文的表层结构进行对照后认为,茅于美作为一个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品时体现出来的女性译者独特的主体性优势。  相似文献   

9.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一直争论很多。通过把女性翻译家茅于美的李清照的词的英译和许渊冲的译文的表层结构进行对照后认为,茅于美作为一个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品时体现出来的女性译者独特的主体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汉语典籍英译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对译作有重要影响.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规范依据.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基础,以《醒世恒言》的英译本为例,从再现伦理模式、服务伦理模式、交际伦理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正确发挥译者主体性,为汉语典籍英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对外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国内新闻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决定新闻翻译质量的直接因素是译者。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目前对外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外宣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应当发挥的主体性作用,使对外新闻翻译能够做到既准确传达又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一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处于"忠实"与"背叛"的两难境地,译者主体性被长期遮蔽与边缘化,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视角,翻译的主体性问题逐渐成为翻译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翻译实现了由对文本的关注到对译者的关注的转折。  相似文献   

13.
从《虞美人》译本比较谈译者的主体审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中必然受到译者这一审美主体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对同一诗歌可能有不同的诠释。文章以《虞美人》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修养四个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审美的差异性,并从读者接受角度试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过程中一般都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译者在法律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探讨,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读者身份、译者的作者身份、译者的创造者身份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译者主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由此造成对主体性内涵的认识误区。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为理论指导,尝试对译者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进行描述,以期为译者的主体性内涵提供补充,并消解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7.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人们对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传统译论、翻译科学论,到后现代解构主义学派等三个阶段的发展。尽管每个阶段的研究围绕不同中心,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也迥然不同,但始终局限在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中,强调某一中心对另一中心的压制。然而,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其中某一中心的独白,译者在翻译时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也正是译者与文本、读者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展开多元互动交流、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始终,从“避免误解”、走重构之路、语法阐释、心理阐释到循环阐释都凸现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导、主观作用。理想的翻译就是在原文的客观阐释和译者的主体性之间寻求平衡,最终求得原作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结合翻译家严复的翻译实践探讨了译者对翻译的操纵,指出译者如能恰当地发挥主体性,可以使译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