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荣誉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本质及价值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荣誉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誉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对待荣誉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自身命运,决定中华民族的形象,决定我国文化的软实力,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而且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导荣誉观的价值取向。强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自觉从党、国家和大学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德性荣誉观在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荣誉观又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所以,二者德性荣誉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体来说,他们都肯定了德性与荣誉的联系,但对德性内涵、类型以及指向的理解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荣誉域及荣誉准则,但是因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存在差异;都主张德性荣誉获取的内在性,但托马斯·阿奎那进一步要求德性荣誉获取的外在性。对二者德性荣誉观的内涵、荣誉域、荣誉准则以及获取途径的比较,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德性荣誉观的认识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纠正现代荣誉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被狭隘化和被边缘化倾向,为现代荣誉观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道德的非功利性,道德荣誉产生了严重的异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道德荣誉的虚假集体化和目的化。改革开放后,中心价值理念的缺失造成了人们道德荣誉的迷失,体现在道德荣誉的畸形化和虚无化两个方面。因而,实现道德荣誉与功利价值的统一,为道德荣誉的给予建立起体制上的保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对道德荣誉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认识论意义作了重点研究,本文作者在承认其认识论意义的基础上,大胆谈了自己对知行观伦理化特征的看法。文章以知行观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历代哲人(既有唯物论者又有唯心论者)的知行观为论据,论证了知行观的伦理化特征:道德认识、道德实践、道德修养、道德教育和道德理想等,并探讨了造成这一史实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动驾驶汽车道德归责困境主要体现为责任主体层面的“责任空缺”、责任承担层面的“惩罚空缺”以及责任分配层面的“多手问题”与“多物问题”。道德归责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动驾驶系统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和人—物协同性,难以运用传统道德责任观进行归责。道德归责困境消解的关键在于拓展传统的道德责任观。要实现对传统的道德责任观的拓展,一种可行的尝试方案是设立“AV法人”,以此实施人—物集体担责,关注责任受体,进行责任前瞻。  相似文献   

6.
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体道德构建发生机制过程,成为道德认知价值构成、道德行为情感体验、道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力合成个体道德构建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体道德构建的鲜明标杆。  相似文献   

7.
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是当代西方各种自由观分歧的焦点,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能力、自由与市场三个方面。这两种自由观各有得失,消极自由主义者所确立的物理主义的自由观虽然实现了客观性和道德中立性,但它不过是一种对个人价值、基本利益和需要漠不关心的“流浪汉式”的自由观;而积极自由观虽然关注权利、财富和机会的分配制度,但它是一种求助于人性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规范性的解释方式,难以使自由主义成为客观的“科学”。最后,文章指出了双方发生理论分歧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9.
科利奥兰纳斯的傲慢心理和暴躁易怒的性格,使他被罗马民众抛弃;他的陈腐的荣誉观和孱弱的意志,使他丧失了荣誉、高贵和生命。科利奥兰纳斯在本质上是一个走向消亡的没落的贵族英雄。他既是可悲的又是可笑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道德责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有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道德价值选择的层次性。正确的职业观、学习观、人际观、金钱观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可成为道德责任教育的切入点。澄清有关“四观”问题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体悟履行道德责任对人生的积极意义,进而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是高校德育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霍布斯的人性观和自然法学说出发,可以分析他的国家起源思想。霍布斯由于深入、系统地发展了普遍利己主义的人性观、非道德的政治观和暴力国家观,从而奠定了其近代政治学创始人的地位。霍布斯的自然法作为一种非道德的社会行为规则对于解释制度创设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席勒继承康德的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主义悲剧观。他的悲剧观坚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则,直接关心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自由,开启了西方哲学包括美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后的悲剧理论的一个源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悲剧性与崇高在道德激情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把悲剧性看作崇高的集中表现,超越了以往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道德内化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道德内化思想初探刘毅1.孔子的“性近习远”论与道德内化人性与人生、伦理道德及道德修养等问题,是儒家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人性之论,他从人性论出发阐明了道德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孔子的人性观较集中地反映在“性相近,习相远”这一...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道德的纠缠贯穿于人类社会政治实践发展的始终.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谱系可描述为理想主义者泛道德的政治观,现实主义者祛道德的政治观,建构主义者政治与道德合作的政治观.重新梳理和审视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谱系,对当今社会政治实践价值基础的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千的传统文化道德中,诚信观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而且对当今的市场经济又具有直接的影响,而要解读传统的诚信观,又离不开历史,故而需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深入探讨,还原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本源。  相似文献   

16.
动机效果主次论── 一种可操作的道德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机效果主次论一种可操作的道德评价观●陈秀梅一评价道德行为的善恶究竟应该以动机还是以效果为依据,这是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康德为代表的动机论者主张,一个行为只要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不论其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也不论其是否产生效果,都不能使它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韩非反对道德主义的政治观,认为政治的目的不是追求道德上的良善,而是争取国力强盛,维护君主的权势。韩非的非道德政治观超越了先秦其它思想家的道德政治观以及贤人政治理论的局限,肯定了追求利益行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思想的发生与清末留日知识界有关“革命道德”话题的讨论密切相关。这场讨论聚焦革命者的“私德”问题,经由《新民丛报》与《民报》、章太炎与《新世纪》的笔战扩大了影响,鲁迅在东京时期所作的诸篇论文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语境当中。对“革命道德”话题的关注、思考与回应,促使鲁迅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进德观。他通过对“人”的内涵更新与“立”的方法变革,构成对儒家“立人”进德观的挑战与现代转化。鲁迅进德观的落脚点在如何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上,也融入了借重文艺发扬精神的思路,形成了审美与道德融合的文学观念。鲁迅关于“革命道德”的思考从清末延伸至“道德革命”的五四时期,又在1930年代新的革命语境下再次被激活,对“革命者/启蒙者”的道德审视与批判构成了鲁迅思想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科研主体的迷失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深切根源。重塑科研主体的学术素质观、学术自律观、学术价值观、学术目的观和学术批评观是防治科研主体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密尔的正义观与自由观,阐明了其功利主义理论中权利,特别是道德权利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理论的重新阐释,说明其道德理论本身是容纳和保护权利的。密尔既是一位功利论者,又是一位权利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