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得记》是一篇简洁质朴而富有诗意的叙事作品,包含着多元的文本意义。尽管《路得记》书写文本背后呈现出的口述特点、牧歌风格、历史信息无不使其文类界定屡遭歧见,现有文本仍体现了这是一件经过多重书写的精致的文学艺术品。此外,《路得记》在不同语境的各种译本中解构其"原本"意义的同时,重构了读者对其文学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对家族生存样态的深刻领悟与揭示,是以各具民族特色的叙述形式予以呈现的,它们分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作者与叙述者,以及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某些相似或相异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叙事结构特征的阐释比较,可为家族叙事小说的审美接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今传梅本《尚书》"不古不今,非伏非孔",提醒我们关注早期典籍因流传而形成的文本层次;诸本《金縢》篇的"整合"特征说明《尚书》文本存在编纂层次。典籍生成与流传过程中,受到政治社会中多种因素的作用,不断聚存着共时与历时的痕迹,其文本呈现出多层次性。从形成过程来看,构成《金縢》篇的三个部分,就其转写程度来看,第一部分祷病祝册记录近乎周初文献,第三部分关于因天灾而发匮及迎回周公的记录部分据旧史官所录而有所损益,第二部分是为了衔接一、三部分的记录,故转写比较严重,已不类记言之《书》体。形成后的文本在其流传过程中,亦会出现历时性变化,形成新的文本层次。这些层次主要呈现在诸本之间的异文差异上,同时异文内部也表现出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从发表于1984年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到2003年以原文本改编上映的电影《暖》,虽然其中的许多故事元素被改造,但横贯其中的强势话语始终是"城市",它作为稳固不变的"主语",主导了两部文本的叙述节奏与故事导向,并喻指了从"怨乡"到"还乡"的审美寓意,呈现了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城市"的现代性历程。  相似文献   

5.
对于许多儒家经典文本来说,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整体性解释体系中,其文本结构的深层义理才能够得以揭示。《通书》、《中庸》就是这样的经典文本。《通书》与《中庸》在编排次序、义理逻辑结构上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通书》文本完全是依照《中庸》而作。宋儒及后世学者通常认为,《通书》是为了解释《太极图说》或《易传》的思想而作,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揭示出周敦颐作《通书》的本意。《通书》在义理上兼有《易》和《中庸》的思想,而文本上的直接依据则是《中庸》,不仅是为了诠释《易》之性理大义,也是为了诠释《中庸》的成德之道,即通过严谨的文本结构隐含地表达儒家成德之道的为学境界次第,再现《中庸》的内在义理。周敦颐首先依据"太极图"发明儒家的性道微言大义,贯通《易》及《中庸》义理,作《太极图说》以诠释《中庸》首章"天命之性",重新建立儒学的本体论及生成论基础;进而作《通书》,以严谨的文本结构诠释《中庸》全部文本,重新建立儒家的成德之教。  相似文献   

6.
继《尘埃落定》后,阿来的中篇小说《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再次出版.文章通过阿来两部中篇中"新写实"的文学现象的认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掉的诗意与浪漫的原生态文化,以及对这种"失落"情怀的追忆与叙述,并对这种以文学形式展示的文化原土关怀的文本启示,进行了解读与传达.  相似文献   

7.
朱熹"以《诗》说《诗》"诗经诠释学美学的基本原则正是建立在对"以《序》解《诗》"辩论基础上的。朱熹以为《诗》是"感物道情"之结晶,所谓"以《诗》说《诗》"就应该是从《诗》所"道"之"情"的方面去把握这种《诗》之"情"。《诗集传》突出了《诗经》文本,充分体现了朱熹的说《诗》风格和创新,是"以《诗》说《诗》"原则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夜雨诗意",诗意何在? 我们大多数的课文都是有诗意的.琦君的《下雨天真好》,诗意在童年的回忆中,有自己调皮的故事,有自己亲爱的人物,有和雨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语》的文体源于先秦时期的"语"文献,其史料涵括"国语"和"家语"文献。《国语》是在各国之"语"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它的基本文体形态在各国之"语"中已经奠定。八国之语是编纂者经过缜密遴选的,但由于变例这一编纂方式的存在,《国语》的实际记录远不止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国语》文本呈现对话的文体形态,但比起《尚书》这样的原生态对话文献又有新的发展,应属于次生态对话文献。《国语》的文体结构总体上近于"事语"体,但二者在文本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颜翔林教授的《楚辞美论》一书,深入探析屈原心理情结,系统解读《楚辞》文本,新意迭出,成一家之言;感悟式的批评风格,诗意化的修辞表达,彰显其文本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2.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4.
《钟声》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之一,笔者从”钟声”意象的隐喻魅力、作品中诗意的景色描绘及艺术和谐的建构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以期更好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庞德不仅是一位敢于在欧美诗坛标新立异的意象派诗人,他也是一位能够在20世纪世界诗坛开拓创新的先锋派诗人和现代派作家.庞德通过史诗代表作《诗章》充分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诗章》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也具有文本对话和狂欢化的属性.在《诗章》中,庞德通过借鉴布朗宁的"独白体"创作方式,一方面呈现"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某种契合,另一方面借助多声部独白和蒙太奇式表达,创造性地呈现了庞德式的现代主义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他者"是客体、次要和从属的同义语,是波伏娃著名女性主义文论《第二性》的立论基础,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精准描述。《觉醒》和《双鱼星座》作为世界女性文学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在揭示女性"他者"地位方面,虽然存在表象上的差异,但本质的相似性和历史的承继性是不可否认的。社会进步中两性关系的改善毋庸质疑,然而,社会学数据支撑的文本分析表明,今日女性"他者"地位的本质,采取了更为隐性的形式,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斗争也更呈现新的复杂态势。  相似文献   

18.
《潜夫论》引《诗》具有形式多样、依据说理需要灵活用《诗》和以《雅》、《颂》为主的突出特征,体现出王符继承先秦时期"以《诗》为教"传统的《诗》学思想;但他又不囿于故说,而是根据论述需要对各家所说融合而用,甚至突破四家《诗》说,纯据诗句文本涵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考据学派是清代《诗经》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奉行"由小学以得《诗》旨"和"求古与求是"的《诗》学宗旨,在《诗经》语言文字的考释、名物典制的考证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部分学者能以文本之意为最高阐释原则,从而为《诗经》由经学阐释走向文学阐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