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财经大学赵曦教授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4月出版 )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 1 998年资助项目。作者在全面总结 2 0世纪末中国农村反贫历程、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 ,对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质地貌、自然灾害、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作了深入地分析 ,针对这一地区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和障碍 ,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 ,着重围绕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提出的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 ,是一种与过去行政性扶贫…  相似文献   

2.
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统筹接续,夯实防止返贫的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比较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率先实现贫困摘帽,但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期,剩余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脱贫难度更大。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存在内在理论逻辑关联。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扶贫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实施集团化扶贫工程的设想贾晔贫困,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与帮助,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根源作深层次剖析,对扶贫的突破口进行探索,提出实施集团...  相似文献   

5.
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本文利用对民族贫困社区的调查和访谈数据,从民族社区农户基本情况、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民族贫困地区社区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基本根源,从而为全面制定新时期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脱贫攻坚胜利不但实现了现有标准下高原藏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而且在解决贫困问题中所探索的治理经验为深度贫困地区探索县域治理路径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基于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Z县的调研,探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如何实现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保护的有效耦合,从而间接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在Z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以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保护共融的耦合性治理模式不但实现了高原藏区如期脱贫,而且为今后高原藏区和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问题的终结,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长期性、代际性等特征的存在,使得要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其贫困问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基于渝东北地区511家农户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仍然面临着收入来源单一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的持续增收难度大、致贫因素多与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的返贫风险大等突出问题.2020年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治理应坚持精准思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现代扶贫体系,构建协同扶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民增权赋能,全面激活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机制;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完善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机制.深度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中共贵州省委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建议的重要内容,是事关贵州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入90年代,我国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攻坚和最后的冲刺阶段.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地指出:“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贵州省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1000万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共贵州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再次强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省贫困地区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目标.”现在距2000年只有5年的时间了,贵州的扶贫开发任务极为艰巨,需要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人文生态的优化与中国的反贫困战略高长江20世纪即将落下帷幕,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能否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九五”计划提出的在本世纪消除贫困的目标,现在不仅需要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更重要的还在于重新审视当代中国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扶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难忘的纪录。但是 ,贫困在我国仍未根除 ,而且中国现存贫困人口的主体分布在西部地区。首先 ,从农村贫困人口看 ,中国剩存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资料显示 ,全国 592个贫困县中 ,西部地区占 30 7个 ,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 52 % ,西部农村贫困人口 6 1 91 9万人 ,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 77 0 4%。其次 ,从城镇贫困人口看 ,西部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 ,增速快 ,贫困者家庭收入低 ,是我国城镇贫困的重灾区和贫困发生的高频区。据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1.
凉山州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州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经过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 ,凉山州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 1997年底 ,全州贫困人口已从 2 10万降到 10 0万。但是 ,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 ,贫困面仍然很大 ,贫困程度深 ,而且返贫率高 ,扶贫攻坚的难度大。不断深化对凉山州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认识 ,有益于扶贫攻坚的顺利进行。贫困状况和特点(一 )贫困数量和分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 ,幅员 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居住有彝、汉、藏、回、蒙古、苗、傈僳、布依、傣、纳…  相似文献   

12.
本刊特稿中国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鞍钢刊庆二十周年暨名家笔谈——西部大开发新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温军转型期西部传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揭筱纹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王国敏三农问题我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及扶贫战略新指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精准扶贫的脱贫成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扶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扶贫资源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政策未能覆盖全部农户。贫困群体个体层面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政府层面的扶贫政策、主体、方式碎片化,扶贫资源瞄准偏离和绩效考核动态机制不完善是扶贫绩效弱化的重要原因。应构建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扶贫绩效动态监测和考核机制,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20年的临近,我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深度贫困攻坚的难点在于,自然条件恶劣带来的扶贫工作困难、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困难、贫困人口的结构变化造成的工作困难、脱贫人口容易返贫的难点、边疆地区肩负安全稳定和脱贫致富双重任务的难点。针对攻坚深度贫困的难点,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强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2020年后扶贫开发的战略方向则要放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基础;注重精神扶贫,加强社会参与;实现生态扶贫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整体注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让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的产业开发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具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发展成果,进而带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特殊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致富。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至今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48.4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89.4万人,两项指标均占全国的10%以上,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云南省的贫困有其特殊性,属典型的特殊类型贫困,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对于特殊类型的贫困地区,短期内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大幅增收,稳定脱贫是很难的,必须创新扶贫理念,采取特殊的扶持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采取更有力的特殊扶贫措施,才能有利于特殊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进入了解决相对贫困和实现持续减贫的新阶段。新阶段中国扶贫战略应实现"四位一体"的转换,同时要对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进行战略新思考,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在新阶段的战略定位,从就地扶贫路径为主向就地易地并举路径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具有阻断贫困根源的内在逻辑,"易地搬迁"扶贫能高起点解决贫困问题,高效率配置公共资源,高强度转换产业格局。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应把握五大关键,即高度重视规划谋划先行、利益权益保障、经济社会融入、公共服务效率和因地制宜推进。  相似文献   

17.
特殊类型地区依然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和扶贫主战场.研究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贫困状况及其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反贫困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要解决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发展问题,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反贫困的区域新格局.增加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围绕提高瞄准度和扶贫效率实现扶贫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9.
扶贫是全人类的重大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战略措施。文章认为,四川农村扶贫工作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贫困问题仍相当严重: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居全国榜首;缓贫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贫困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重;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投入强度不足,投向不尽合理,投资效益难以惠及贫困人口。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要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把扶贫攻坚落到实处;要实行特殊政策,减免特困乡镇及贫困农户的农业税;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现行扶贫投入管理体制,提高扶贫效益;贫困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贫困农户要激发自力自强的志气,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自身命运,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西部反贫困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难忘的记录。但是 ,贫困在我国仍未根除 ,而且中国现存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资料显示 ,全国 592个贫困县中 ,西部地区占 30 7个 ,占全国贫困县总数 52 % ,西部农村贫困人口 6 1 91 .9万人 ,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 77.0 4%。其次 ,从城镇贫困人口看 ,西部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 ,增速快 ,贫困者家庭收入低 ,是我国城镇贫困的重灾区和贫困发生的高频区。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显示 :1 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 4.2 % ,城镇贫困人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