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仿吾以康德美学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本体论上,他以康德哲学认识论解释“客观”、“自我”等概念,指出文艺批评是“自我”的表现;在文艺批评建设论上,他提倡以“反省”的方法,借助“合目的性”概念,从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在文艺批评方法论上,他提出了以“同情”为批评方法和批评态度;在文艺批评对象论上,他从康德哲学关于“美的艺术”理论出发,坚持文学艺术的独立价值在于作品的能引起想象力和知性协调自由运动的“论理的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总之,在康德美学背景下进行观照,成仿吾文艺批评观体现出相当的严谨性和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批评的宏观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历史批评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将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置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绝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批评这一种方法,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它是文艺理论批评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反对阐释",对传统的文艺批评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反对旨在挖掘深层意义的传统批评风格,反对把艺术等同于道德,反对文本批评中内容对形式、道德对审美、理性对感性的排斥与欺压,提倡艺术批评的民主化,寻求审美与道德的平衡,要求用感性去体验艺术作品。"反对阐释"的精神实质是对传统批评观的颠覆,对今天的文艺批评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批评是一种“行动的美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批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文艺批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把系统论、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引进当前文艺评论之中,出现了研究文艺学方法论及文艺批评方法的热潮。同时,文艺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开始兴盛起来。如何评价新方法论的研究,允许有各自的看法。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以及如何理解他们以这种批评方法为指导,吸收、改造其他批评方法的原则,这对当前新方法论的探讨具有童大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批评不断变革发展,理论资源更加丰富,文艺观念更加开放,文艺批评方法更加多样,文艺批评学科更加追求独立性和自律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最主要的是唯物史观视野的缺失,由此导致批评视野狭隘和价值观迷乱。重新理解唯物史观视野及其主要文艺观念,从而对当代文艺批评中的理论视野以及自律论、人性观、审美观等问题加以辨析,是颇有必要也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朱熹不仅哲思渊深,且广涉博览,其文艺批评思想丰富而独步。"文从道出"成为其文艺批评的本体建构;"心统性情"倡言以"心"为主体;"法度即自然"的创作观尊崇法度也推崇自然;提出"得意妙神,以寄真赏"的鉴赏观;强调"观乎德性"的价值观,其文艺批评思想彰显出对自身生命及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评论文艺作品视为“最高标准”,别林斯基把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的结合视为“最好方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根本层面的美学批评重视不够,一些重要的文艺批评论著或教科书都不讲美学的批评,或把形式主义批评当作美学批评来讲。本文论说了美学批评是文艺批评的第一要务,美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释美与评美)以及对艺术美的形态与形式的批评诸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的张力与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提出并倡导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在文艺批评实践当中 ,早已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而在其批评的实践和发展中 ,有着其内在固有的张力与合力 ,而正是由于其张力与合力的分化、综合 ,相异、相激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文艺批评模式 ,才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 ,更显出其无限的生机和勃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确定文艺批评家的基本类型是一件比较艰难的工作、从文艺批评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各种类型、各种派别的文艺批评千姿百态,名目繁多。要想从这繁多的批评形态中归纳出几种代表性的文艺批评家类型,其科学的严密程度还要受实践的检验。但归纳文艺批评家的类型形态是当前文艺学研究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对此只能进行一次初步的探讨。如果把我们研究的视野放在整个文艺批评史的发展历程中去的话,我以为可以划分出四种文艺批评家的类型:经验型、思辩型、科学型、系统型。  相似文献   

10.
前一时期,文艺批评的非政治倾向相当严重:有人说,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艺批评就“用政治宣传来代替文艺批评,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他们还说什么,“解放后我们的文艺批评已经离开了自己,背判了自己,变成了非自身”。据此,他们提出一个所谓“文艺批评要回复到自身力的口号。正是在这种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文艺批评文章,只讲审美批评,不讲社会批评(包括政治批评),只讲艺术形式,不讲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文艺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论,另一种是主观论。客观论的批评主要偏重于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阐发的是否精当、透辟,令人信服;新崛起的主观论的批评,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以主体为尺度,在文艺批评中高扬自我,文艺批评成了批评家的主观构想。这两种批评观,从某一方面说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又都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应该在审美主客体的同构关系中把握文艺批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意象批评自古以来就是文艺批评领域内一颗闪亮的明星。其喻象性、直观性、启悟性、审美性等多种复杂的特质使得这种批评方式既能顺应长期稳定的民族心理,又能随着历史的变幻不断实现自身发展,从而经久不衰。古典意象批评还对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巨大价值决定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至今,中国意象批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可能性和上升空间,同时也使研究者对这种古老而精妙、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批评方法寄予了更大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李健吾(刘西渭)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批评家,他将西方印象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艺批评,这一批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阊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5.
<正>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告诫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①重温毛主席的《讲话》,联系近年来有关文艺批评标准的论争,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文艺批评的标准,我们认为《讲话》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论述基本上是科学的,是毛泽东同志对人类文艺批评实践的概括总结,今天仍应坚持.前几年,不少同志为纠正以往文艺批评的失误而对批评标准作出的种种新阐述,也仍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某些同志把过去批评的失误归之于《讲话》的作法,又显得多么简单和粗暴!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对后现代性的片面理解、对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偏爱、对体系性建构的逃避,指出其3重欠缺——批评视野的狭隘、批评理性的残缺、批评本体的孱弱。只有进行原创性的体系建构,当代中国文艺批评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传媒语境中文艺批评的话语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院批评的衰落与媒体批评的兴起,并没有必然联系。文艺批评的困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传播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学院批评不但不该责骂媒体批评,反而应该与媒体批评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致力于文艺批评的繁荣。文艺批评可以在文本形态、传播方式、切入支点、表述风格等四个方面来拓展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任范松先生的文艺批评的整体特征,概括地说,就是"以一总多,触类而长",即在方法论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批评方式的多元性批评;在认识论上,是围绕朝鲜族文艺而展开的多样化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对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较流行的几种文艺批评标准作了评议,认为批评首先是审美的批评,批评的标准匝是在审美前提下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应该提倡批评家的多样化和批评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