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现存的苯教由于长期以来深受佛教的影响和排挤,其教义融进了大量佛教内容,原生形态的文化特质与思维结构大都丧失殆尽,而东巴教中的苯波文化因素保留了原初风貌。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的原始苯波教息息相关。藏族与纳西族先民具有相同的族源关系──古羌游牧民族。从东巴教和古苯波教的世界观、崇拜对象、宗教观念、宗教活动形式等看,它们的宗教形态十分相似,当是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形式。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论述这两种宗教形态的密切关系。一、纳西族与古苯波教徒“辛”的关系苯教传说认为,苯教最初起源于一…  相似文献   

2.
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以万物为神灵,崇拜大自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依然存在着十二座苯教寺院,分布在白龙江两岸。这在安多藏区是独一无二、难得的原始宗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早在公元八世纪后期,西藏灭苯信佛,苯教僧徒被流放到嘉绒(四)l[藏区)地区。嘉  相似文献   

3.
苯教是青藏高原日本土宗教,是藏族文化的起源。甘肃宕昌发现的藏族家藏手抄本古藏文苯教文献,是研究藏族原始宗教和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公元7—9世纪乃至公元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弥足珍贵的资料。文章对甘肃宕昌发现的早期古藏文苯教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论《格萨尔》史诗的巫术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赵闻彦 《西藏研究》2009,114(2):56-62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的大百科全书,其间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文章以宗教为视点,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文化反映,体现了藏族人民企图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在格萨尔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  相似文献   

5.
曾丽容 《中国藏学》2016,(3):164-170
苯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献中出现的"■"(苯)一词成为苯教学者论证苯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苯"与苯教典籍中"苯"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苯"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苯"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献与苯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苯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苯"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苯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苯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苯教的"苯"不等于古藏文文献中的"苯"。  相似文献   

6.
吐蕃法律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吐蕃的法律文化渊源深远。它既源于吐蕃本土习惯和苯教文化 ,也受到中原佛、道、儒文化和印度法文化的影响。研究吐蕃法律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是考察藏族法律文化嬗变历史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被称做"密咒师"的特殊群体,既从事正规的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参加日常的生产劳动,兼具宗教职业者和普通俗人双重身份.这些密咒师的活动与苯教、巫术和藏族民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藏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习俗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叙述了苯教的现状、苯教寺院的分布及其历史和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佛苯两教在显宗方面的融合,尤其是在内道关键教义上的融合完成了这两个宗教在教义上的最终合流,提出了苯教这种与传统藏族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的融合和顺应实际上减少了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流派之间的摩擦,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藏族文学称为“僧侣文学”,虽说有些偏颇,但由此可见藏族文学同宗教的密切关系。解读藏族古典文学,可以为我们展开一幅藏族先民们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原始宗教──苯教对藏族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医药概论     
一、历史悠久的藏医药一般认为 ,医疗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开始的。西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很早就开始了藏医药的原始积累 ,并凭借着这些早期的医疗知识与疾病作斗争。从吐蕃第一代赞普时开始 ,一些简单的药物知识就被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五部遗教》中就有“可以用赔偿的办法来对付盗贼 ,用亲友来对付敌人 ,用药物来对治毒物 ,用禳解来对付诅咒”的记载。那时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苯教教徒已经学会使用祈卜与医药合用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虽然这时的医药知识很原始也很朴素 ,甚至还带着浓厚的巫术、宗教色彩 ,但毕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已…  相似文献   

11.
苯教是藏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是藏族宗教的“活化石”,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与外来宗教的斗争,一部分逐步融入到后来的宗教中,另一部分基本上流传至今。现在我们搜集到的是流传在民间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文化、历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由于宗教派别之间的斗争使此类文献散落于民间,长期以来未被发现而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东巴教是生活在滇西北的纳西族的一种固有宗教,在民间很有影响.它虽然没有寺院、僧伽组织,却拥有用象形文书写的数万卷经典.在东巴教的一些重要的经典,如《创世纪》、《黑白战争》、《什罗祖师传略》、《超荐寿星美令东主》等经典中,谈及宇宙起源时,都讲述了人和神都出自于卵,我们姑且称之为“卵生说”.东巴教的这种卵生说似乎与藏族苯教的卵生宇宙起源学说有关.藏族的传统宗教——苯教既有卵生宇宙起源学说,也有其他的宇宙起源学说,但卵生说作为苯教的一种重要的宇宙起源说,是众所公认的.下面我们选东巴教的两个卵生说与苯教卵生说作一比较,看看它们之间究竞存在着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浅析《格萨尔》与宗教的关系(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作为文化现象的宗教,它的产生,是历史之必然。从现有的藏文文献资料看,藏族在远古时代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神。但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非常零散,非常之少,使得我们无法对藏族的原始宗教有更多的了解、作更深入的探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日趋明显和复杂,更加系统化,也更加理论化了。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批宗教职业者——巫师。这时,就逐渐形成了藏族特有的民族宗教——苯教。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苯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旺瓦格西·互增珠扎撰写、拉先翻译的《雍仲朱教概述》一书,深。浅出地介绍了苯教文化的源流及其他苯教常识,对于了解和掌握久远的雪域文化自有它的价值,尤其为不能阅读藏文原文的藏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线索。因此,我们编辑了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1、苯的含义是什么?对“苯”一字有诸多解释,例如:能认知的一切知识,尤其是能听到的有声世界;指出问题的要义;“苯”自有的规律;将谷会众生从苦难中救起;另有歌吟、吟读、重复、叫喊等义。2、“苯教徒”(时利的含义是什么?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唐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的方式,将汉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藏区民间,也将藏族的苯教文化和其它宗教习俗传播到了汉地民间。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中所说的“三界”,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一是指原始苯教的“三界”现一是指佛教的“三界”观。我们要讨论的是原始苯教的“三界”观及其神灵信仰问题。藏族原始苯教把天地分为天空、地上和地下三部分,这就是所谓“三界”。认为天空住的是赞神(或者说念神),地上住的是土地神,地下住的是龙神,它们就是“三界”神灵。《格萨尔》中反映的“三界”神灵与此有所不同,天界是天神的住处,其神主是白梵天王;中界(中空)是念神的住地,其神主是格卓念波;下界是龙的住处,它的主宰是顶宝龙王。人类可与“三界”神灵沟通,得到它…  相似文献   

17.
"嘉绒十八土司"被视为是一个关于嘉绒藏族历史地理范围的表述,但在具体理解上却存在不少分歧,且各有不合情理之处.从"十八"之说广泛存在于苯教文化体系,以及象雄苯教与嘉绒地区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来看,"嘉绒十八土司"很可能源于苯教关于"十八"的数字崇拜及相关的象征文化,"十八土司"非实指,无关嘉绒藏族的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18.
杨知勇半个世纪民俗学学术追求与理论贡献为运用“立体性田野考察”、“综合整理法”,参与搜集整理20世纪中华文学百年经典《阿诗玛》;探寻原始文化渊源,研究图腾、巫术、原始宗教与神话;将价值论和符号学引入民俗研究,探索民俗的文化深层价值;从事多民族地区民族民俗的立体描写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嘉绒藏族土司的祖源问题上,嘉绒土司、苯教学者、藏传佛教僧侣以及中原史家这四方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答,因而相应地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即:“琼乌卵生说”、“琼部东迁说”、“四(六)氏族说”和“皇帝册封说”.通过对这四类历史文本的解读,不仅可以厘清嘉绒土司与临近藏区和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而且从中也能反映出嘉绒地区所具有的多种文化元素互相碰撞、融合、共存的历史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苯教拯救了佛教在西藏 ,虽然佛教徒占主导地位 ,但仍有不少人信奉苯教。就苯教教义、寺院生活、宗教仪式和修行方法而言 ,初看上去几乎与佛教难以区别。然而 ,佛教徒和苯教徒都认为佛、苯二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有关这两种宗教最基本的区别 ,涉及到宗教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问题。尽管苯教的传播仅限于西藏 ,但苯教徒认为 ,就苯教教义对所有人都具有真实而有效的意义而言 ,苯教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苯教徒还认为 ,正像苯教传统的宇宙观所表达的那样 ,苯教从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被传播。因此 ,苯教被称做“永仲苯” ,意即“永恒的宗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