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语词汇中大量汉字词 ,给韩国学生学习既带来方便 ,又带来障碍 ,其原因在于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中 ,虽存在大量“同形异义”、“同形同义”词 ,但其用法、意义及感情色彩均有不同。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韩国语汉字词及汉语词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2.
韩国语属汉字文化圈语言,汉字词是其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历史文化发展形成自身特点.汉字词形态学特点基于汉字词语素间的结合,包括未见于非汉字词或有别于非汉字词的明显特点.汉字词语素依形态可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其中,自由语素分为完全自由和有限自由两种形态.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名词性、谓词性和修饰性.形态结构特点主要有混合结构和缩略.混合结构包括自由语素混合结构、黏着语素混合结构、谓词结构和副词结构.  相似文献   

3.
韩国语词汇包括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三类,其中汉字词占60%左右,但是大部分汉字词的词义却和中国的汉语含义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在阐述造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的同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这部分词汇词义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词是为人们所喜欢、认同而被加入词汇系统里的新出现的词汇。现代社会是情报化的社会,它要求情报的迅速性、正确性、简洁性、经济性。新词的最大特征是时代性,它反映时代的要求。以汉字的表义特征为基础的韩国语汉字词正符合情报化社会对语言经济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凤芹 《东方论坛》2011,(5):102-106
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词是汉、日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交集。通过对日语报刊中常用汉字词与汉语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596个日语常用汉字词中,相同的比例最高,占67%,相近和相异的汉字词占33%。这是由日本的汉字政策、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词等原因形成的。而根据汉字词在整个日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可统计出不懂日语的中国人阅读日语报刊的可懂度最高仅为44.4%,可见日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已积淀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6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在语义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与现代汉语词都具有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部分义相同、同素异序词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这些汉字形容词的词根都是汉字名词,但是这些名词的性质却并不完全相同,在附加固有后缀“一斟耳”后派生成了形容词。在词类分布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等分布类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描写可以为韩国人学习汉语和进行机器翻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汉字三记,古已有之。甲骨文中已有不少汉字显示出了既记单音节词又记合成词中语素的两记职能,《诗经》有很多联绵词,使得很多汉字显示出既记单音节词、又记合成词中语素、还记非语素音节的三记职能。此后,随着音译外来词的不断增加,大量汉字记写非语素音节的职能被频频用到。把联绵词、音译外来词跟单音节词和合成词放在一起观察,就可以看出汉字三记的具体情况。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3 500字中,我们已统计到3 109字有三记用例,占88.8%。汉字的三记职能之用,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韩语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汉字词是韩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韩同形汉字词词义又存在异同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进行分类描写的基础上,从语素义、复合词结构、民族心理对词义引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通过比较,以期对汉韩汉字词使用及反观汉语特点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明清朝鲜文人在创作中沿袭中国文人的江南意象,歌咏江南风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江南之意与朝鲜本土的江南实景相融,赋江南以新的地理内容。江南一词的区域范围在明清朝鲜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局限在中国,而往往带有朝鲜本土江南景象的关照,从而创造出朝鲜本土的地理意象。除此之外,明清交替,政治上对清朝的力屈而降及文化上的尊明攘清,使朝鲜文人笔下的中国江南更具备了感念明朝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与中韩建交带给朝鲜文报纸的影响很大,由于这些影响报纸的语言发生了诸多变化,报纸在词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增无减.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朝鲜文报纸词汇运用,可以发现现实运用中存在乱用汉字词、随意组成合成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到:制定语言选择基准、使用以读者为中心的语言;要克服“一对一”的翻译模式;采编人员要遵守《朝鲜语规范》做到规范使用词汇;采编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自汉末传入朝鲜半岛,直至19世纪末,一直是朝鲜半岛官方使用的正式文字。俗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汉字产生发展传播过程的始终,而韩国俗字亦是汉字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变异形体之一。通过对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现状的介绍,可知其在整理及研究方面存在着四个问题:缺乏对韩国历史汉字和俗字材料的系统整理;当前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存在着不平衡性;缺乏在文字学理论基础之上对汉字域外传播途径及规律的探讨;缺乏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充分运用。这些问题的梳理,将会为当前的韩国汉字研究和域外汉字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韩国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人的认知有关,其中的语言普遍性因素包括普遍性、标记性和自然度,汉语与韩语在这三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韩国学生在习得“了”时产生偏误;过去时间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韩国学生对“了”的错误使用;针对韩国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关于“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语言文化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外来词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进行研究,就是追溯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并探求其发展趋势。在当代德语外来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文外来词至今在国内外学界仍未得到完整的梳理和分析,运用计量语言学方法对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现象这一文化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进入德语的中文外来词发音多源自粤方言,主要通过英语进入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则呈现数量持续上升、拼写方式向拼音化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韩国语口语教学是培养韩国语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口语能力是以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能力的运用。为了消除初学者的紧张心理以及恐惧心理,使之能开口说话,教师可采用"一问一答式、替换式、接续式、扩展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结合使用,才能解决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停滞现象",有效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汉字及其音和义在三千年前就传到了韩半岛,特别是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及学者深入研究汉语音韵,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字——训民正音。中韩语言的比较研究及中韩音韵关系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理论发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对比汉语和朝鲜语的造词类型,就会发现汉语以物状色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客观性;而朝鲜语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汉朝对应类型;朝鲜语颜色词注重对象特征中的色彩的浓度和亮度,注重附加义的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具有明显的可感性和主观性特征。朝鲜语变音造词、重叠造词和派生造词非常发达,而在汉语里是几乎没有与此相对应的造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