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更、转型,使创造主体是文人、作家的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华文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依附关系;而众多现当代作家兼有的华文文学作家身份,又派生了两种文学之间的交叉关系。但华文文学在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也日益显出独立的品格与价值,所以,前瞻未来,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关系,应是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安文人集团的崛起──中国文学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安文人集团的崛起──中国文学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梅新林文学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文学观念和风格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群体组合,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走向自觉与独立的产物,也是文学趋于成熟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概而言之,中国文学流派的发展演变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经三国鼎立时期,直至“五马渡江”之后,仍微波尚传。它上承西汉,下开盛唐,独领风骚数十年。也正因为它的发展,打破了汉代几百年来文人诗坛的沉寂,开辟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新时代,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东汉末年文坛的领袖,他统治整个建安文坛,开创了一代诗风、文风,组织、保护了一代文人,给后世的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位帝王作家,他的功绩是卓著的。一、曹操对改变汉代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代电影人由通俗小说作家(主要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与电影人组成。西方电影发展中,专门为电影工作的小说作家不多,且多半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到了有声电影时期,小说作家基本退出电影事业,而代之以专门的电影作家。鸳鸯蝴蝶派文人作为文学与电影的双重作者,体现出中国现代电影发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两汉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以及乐府等文化机关的设立,促进了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两汉文学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作品的浪漫与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构成壮丽的文学景观。汉代文学和经学双向互动,作家群体中不乏经师儒士,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风气交相辉映,文学的重摹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互为表里。文学和经学都经历了由繁入简的演变过程,汉代文学思潮亦深受经学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忧患意识,是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现状的深邃思考,是历代进步作家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深切关怀的艺术表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瞿秋白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忧世之思的大忧患,与其不同,瞿秋白散文集《饿乡纪程》中表现的是个人之忧的小忧患向忧世之思的大忧患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台湾文学的源头在祖国大陆,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明至清代中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通过文人游宦等方式传播到台湾,并且培养了当地的作家。清后期,两岸文学相互促进,台湾文学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台湾文学的发展出路,当今重要的是揭穿所谓“本土化”的面目,坚定地反对“去中国化”和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一篇属作家论性质的文学理论专篇。它从文人的修养、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才性与风格的关系、作家创作的动力以及文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展开议论 ,为建安时期的文学自觉开启了理论先声  相似文献   

9.
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作家自身的性情特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曹植杰出文学成就的取得与其真性情有一定关系。曹植的作品表现出醇真直率、至真至善、悲天悯人等性情特征,说明曹植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他的真性情对他取得杰出文学成就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少文人学者曾对“文学”和“人学”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说的:“文学是人学”。这句话因自身的科学性而被人们所认可。笔者将以文学审美的方式,从文学创作的主客体、文学创作过程、文学接受三个方面来对此观点进行文化学阐释,强调文学正是通过审美的方式与人学发生全方位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人合称现象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很普遍。一个文人合称往往代表一种文学风尚或一种文学批评理念。合称中的作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因缘 ,对这种因缘进行深入发掘和辨析 ,对于作家研究和文体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阳明心学是兴起于明弘治、正德年间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深受影响,因此改变了对人生和文学的看法。不同于之后的唐宋派、性灵派作家,此时的文人在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形成全新的文学派别、文学观念,然而他们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性灵派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年-220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大批作家开始涌现的时代,有些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主要从建安文人的文学实绩和后来明清时代的文学评论者对建安文人的评论出发,对建安文学予以新的审视,认为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真正开宗立派的文学家产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与柳永是我国唐宋时期的重要作家 ,二人同处于我国古代文学逐步趋于下层的发展时期。白、柳都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对后世俗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实为唐宋文人俗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两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刘祁的《归潜志》在为金代中后期诗文作家立传的同时,还记述了当时文坛的各种文学活动。在以赵秉文、李纯甫为领袖的金代文人核心群体之中,又包含有许多交汇、重叠的文人创作群体。围绕这些群体开展的多种文学活动,不但密切了文人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而且增进了文人之间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观点的碰撞争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正是金代"诗学为盛"的原因之一,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汉末社会的大动乱,冲击了两汉以来凝固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就此进入建安时期。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此时,“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建安文学,文风清峻,慷慨悲凉,深沉强劲,气盛词丰,是反映社会现实,抒写人生感慨的灿烂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7.
明代蜀中文人结社兴起于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年间,至万历时期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逐渐多样化。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属于地域性文人结社活动,受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因相习、互为增益,文人通过结社酬唱展示巴蜀地区文人的文才风流,传播巴蜀地区的文学观念。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是明代四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了明代四川文学的发展,对巴蜀文学的传承以及文化传统的构建具有促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家要有超越意识。这是由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文学作用于社会人生的特点决定的。超越意识,是作品创新的前提,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在时代氛围中,锻铸作家艺术个性,表达作家艺术追求的行为指向。文学发展的历史,正是作家在这种超越意识中,营造着既不与前人重复,也不与同代人雷同的艺术天地的历史。学习和赞美文学大师,但绝不模仿他们。这样,文学作为艺术创造的品格便会越来越加强,文学的更大发展和突破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巴蜀文学在两汉时期大兴。对巴蜀文学区域性的研究历来都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至今人们已经或从个体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群体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已经写出巴蜀文学史,或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等方面探究巴蜀文学及巴蜀文人的独特性。以文学编年的方式来研究两汉巴蜀文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从纵向上可以对两汉巴蜀文学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横向上可以考察同时代文人之间的师承、交游及相互影响,当然这些都是将来进一步的工作,而文学编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区域性的文学研究,许多材料挖掘不够和许多文学家长久以来都被忽略,其相关研究甚至是空白,因而研究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对唐以前的研究。而《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收录了很多以前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有的作家甚至只出现一次,以求收录尽可能的全面。另外,对于作品的界定采用大文学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诗、赋、散文,还包括各种奏议、碑铭、民谣等。  相似文献   

20.
巴蜀文学在两汉时期大兴。对巴蜀文学区域性的研究历来都为许多学者所关注。至今人们已经或从个体著名的文学家、文学群体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已经写出巴蜀文学史,或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等方面探究巴蜀文学及巴蜀文人的独特性。以文学编年的方式来研究两汉巴蜀文学是一项新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从纵向上可以对两汉巴蜀文学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横向上可以考察同时代文人之间的师承、交游及相互影响,当然这些都是将来进一步的工作,而文学编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区域性的文学研究,许多材料挖掘不够和许多文学家长久以来都被忽略,其相关研究甚至是空白,因而研究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对唐以前的研究。而《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收录了很多以前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有的作家甚至只出现一次,以求收录尽可能的全面。另外对于作品的界定采用大文学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诗、赋、散文,还包括各种奏议、碑铭、民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