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慢生活,这个概念在现代高压力、快节凑的生存状态中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慢”是一种智慧,慢是一种豁达,慢更是一种享受。因为慢才能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职教数学教学更需要“慢”。本文就“深、长、细”这三方面漫谈数学教学之“慢生活”。  相似文献   

2.
与使命同行     
带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出发,教学生涯必定辉煌。
  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时代和社会赋予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3.
“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是一篇佳作应具备的四点。然而在这四点当中,指导学生写具体、写生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多次写作实践中,各种类型文章的训练中,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中才能逐步提高。不管哪种文章,孩子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文章才会具体生动。各种类型的文章写作方法略有不同,下面简单谈谈几类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探讨了师生间沟通的重要性。观察了当前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错误的几种沟通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班主任工作效率。对此提出问题,研究出相应的正确沟通方式:一、交换意见放平心态。二、班主任要常常从生活、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去关心学生,建立起师生良好、和谐的关系。三、处理问题用“四问沟通法”。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决策探索》2010,(16):24-25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多次强调,抓工作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合力。“三具两基一抓手”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突出、不安定因素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严峻形势,特别需要用“三具两基一抓手”来指导我们的信访工作,推动信访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巧珍 《科学咨询》2010,(18):33-34
长期以来课堂一直让老师“霸占”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机械地进行着“填鸭式”的教书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这与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背道而驰,所以笔者由借此文要大声疾呼“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二、坚持“兵教兵、兵评兵、互教互学”的原则;三坚持“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IECJL”高效课堂导学式英语教学根据获取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指导,从而高效地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它与传统教学从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传统教学是“教路优先”、“以教定学”,学生围绕老师转;“IECJL”高效课堂导学是“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顺着学生走。所以,我们说“IECJL”高效课堂导学式英语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酒色财气”——人都难免生气。生气是本能和客观必然,关键是,作为普通老师,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如何引导这股气,才不会伤人伤己?一、积极的观念和心态,首先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其次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再次将教师视为你的终身职业;最后不要夸大自己的作用。二、幽默生活与教学技巧。三、把问题作为“教会学生注重处理问题的方式”的机会。四、针对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技能、探索有效的教法。生气不如想办法。总之,老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苟晓东  张薇 《科学咨询》2010,(18):24-25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我们的认识应该是逐步深入的。但如果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老师现在越来越注重外在形式与模式的研究。不管是对于钱梦龙先生“三主四式导读法”的研究,还是余映潮老师“授法一探究一应用一小结”模式的探究,都是老师们对教学外在形式技法竞相效仿的体现。而对于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一确定教学内容,却没能引起较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爱屋及乌”是比喻学生因喜爱自己的老师而迁移到喜爱教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来讲,尽管他们“性格不同,各如其面”,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老师对自己了解、关心、友爱,以至“东风吹来都觉暖”。事实上,老师只要喜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就一定喜爱老师.也一定喜爱老师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这就是学生的“爱屋及乌”行为。  相似文献   

11.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呈现了: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让学生教别人。作为平等中首席的“小老师”,一方面他是老师的好助手,另一方面他的学习态度、阳光展示又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见让“小老师”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选拔、培养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小老师”,使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呢?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教学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两年来,我校各年级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一、二年级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从要求集学生做放声朗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且学会与人交流入手;三至六年级学生则从学会浏览、精读、选读、连读、摘录、圈画、批注等各种读书方式进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技巧。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方法),终生之用。”当然,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在课文上教学生方法外,更应在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让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几百本优秀课外读物的主动阅读,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为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爱心使学生亲近;耐心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交心;宽容心能得到学生的信任。高度的责任心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一、新尺度、新突破:改革开放的先导工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分析事物、判别是非对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用一种过时的、僵化的公式、标准、尺度去剪裁、评判新的实际,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二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突破与转折,其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两个一切”,它们分别代表第一、二、三次思想解放的最核心内容。“一个标准”,即1978年5月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三个有利于”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的“一切以是…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余秋雨的《信客》,引发深思。该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合作探究,课堂主体是围绕“尽职、诚信、宽容、厚道”进行研讨:信客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信客形象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写下自己或身边尽职、诚信、宽容的经历、感受的故事;老师随机阅读学生“小作文”,并根据其内容与同学们“对话”交流;最后大量引用责任、诚信、善良的名句和故事,全课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以冷漠、消极甚至反感的情绪来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它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严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认为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因素。我们有的教师不注重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探究,自身心理素质差,不能做到用科学的方法育人,教育形式“粗放”,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单一”。二是家庭因素。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到家庭中几代人的偏爱与庇护,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式的待遇,养成了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尊严、需要肯定……”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如同冬天里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会重新树立起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甚至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七种语文能力,这七种能力都能在作文中得到体现,作文也离不开这七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课标中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即可解释为“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力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到本真上来,要在作文的养成上下功夫,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包括七个方面:一是目标;二是思维;三是情感;四是语言;五是技巧;六是习惯;七是评改。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前,我曾问我的学生,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孩子们这样给我答复,好老师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的好老师,他认真地在尽一份老师的职责,努力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交到学生手中,从而保证学生能学到东西,能考出好成绩;第二个境界的好老师,他还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收获学习的乐趣,领略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并在学习中心甘情愿地追求成功;当学生们谈到第三个境界的好老师时,却没有这么具体地描述,他们只是满怀深情地写下这样一句话:他必定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