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问题,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无从下笔。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激趣生动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作文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学生“怕作文”为“盼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生活,去品味其情趣,然后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例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讲解。学生通过看图、学文,为长城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所叹服:真雄伟呀!要是能亲自去一趟,到那儿去玩玩,该多好!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你去了长城,你会玩儿吗?怎样玩儿?玩的问题一提出,课堂上可开锅了,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要拿起我的画笔画一幅雄奇的画。”有的说:“我要在高大雄伟的城墙上引吭高歌,歌唱祖国的伟大。”还有的说:“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合影留念,让长城见证我们的友谊。”……同学们七嘴八舌,跃跃欲试。我把话锋一转,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呢?”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答道:“能!”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假如我去长城》的作文题。同学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篇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童真的作文,便跃然纸上,就是一些平时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文章也大有起色。  相似文献   

2.
我是杨淼琴,一名初入教坛的90后英语教师。
  说到90后,大家几乎都能想到这样的字眼:不靠谱!脑残!那当你知道孩子的老师就是90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新生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老师你今年多大啊?”“二十三。”“啊?90后啊?妹儿,我的对你的要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因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谐幸福的教育,创设幸福课堂!创设幸福课堂,这是我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一路走来,一朵朵盛开的幸福之花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又好似一阵夏日的清风,拂过我的脸庞,好惬意!
  孩子,你幸福吗?老师我很幸福!作为学生爱戴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我是如此的幸运,又是如此幸福。每次上完课总有一群“小护卫”左拥右扶“打道回府”--办公室;每次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总有不少“乖乖女”、“淘气儿”提前向我申请:潘老师,出发那会儿,请你站在我身旁,我要牵手与你同行;每当我精神不佳,脸上有了倦意时,中午总会有“尊师捶”为我捶背擦肩;每当……孩子,老师有你们真幸福!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的值周工作中,有值周领导,有值周教师,还有值周学生--红领巾监督岗。星期五下午四点半,五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急匆匆赶来,交给我一叠挂在胸前的印有“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牌:“刘老师,你好,下周该你们六班值周,请安排好学生。”哎呀!这么晚才拿来,学生都放学走了,我到哪里去找人呢?对了!去教室看看!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昵?是不是老师作精批细改后再发还给学生,效果就很好呢?我做过几届学生作文试验:当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发现有不少作文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老师太挑剔而产生不愉快或反感的情缘作文能力差的同学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更是不屑一顾。这让我很是苦恼与无奈。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而“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而自改的过程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新课程的作文训练,何不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7.
东方 《决策探索》2005,(3):46-47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要是那张纸上已画满了东西怎么办?那就把这张纸反过来.也许还有空白;如果这面也画了,那就对着阳光透透看,说不准又能找到空白。这空白可能就是一个市场,就是赚钱的机会,说不定它还在你的身边转来转去.甚至试图撩拨你的心思呢!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教育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探讨时,学生开始有很多想法,各抒己见,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否定那些答案,最后只剩下符合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在数理化课堂上,学生整个实验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得出一个预定的结论。这样的情况貌似民主,学生也参与了活动,而且也很接近新课程的一些观念,但是感觉起来总怪怪的。仔细地想一想,这不过是让学生钻进了老师的设计--你再怎么探究,我的笼子都在前面守着呢。是老师对学生不放心吗?是老师对教学进程的担心吗?  相似文献   

9.
“喻午的妈妈,您的小孩现在还未到学校,是生病了吗?”朝读课后,我给家长拨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什么?不可能啊。今早我煮了早饭,催着他吃了,还给了他车钱,让他赶紧来学校啊!”喻午的妈妈惊讶地回答,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老师,我现在马上跟他小姨去找一下,待会给你回电话。”  相似文献   

10.
国营情结     
有一天我栏出租车,一辆亮着“空车”红灯的夏利向我靠过来,待靠到我近改时车主却又想离开。但车身已经离我太近,突然加速很容易将我挂倒,只好犹犹豫豫地停下了。我拉开车门,禁不住笑了,司机原来是我朋友的弟弟。我问他:“是不是到跟前一看是我就又想跑啊?怕我不给车钱?”他显得很不好意思:“我怕您笑话。”“为什么?”“干这个太丢人!”他是当真的,我也不再笑了:“你不偷不抢,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呐,怎么会丢人呢?有时连我都想干这一行,离地三尺,高人一等,自由自在,不少挣钱。”“得了,您别拿我找乐儿啦。”“这怎么是找…  相似文献   

11.
私访     
《领导文萃》2007,(4):119-119
一天.布什到伊拉克私访,在村头看见一家磨坊里一头毛驴在拉磨,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铛。布什好奇地问磨坊主:“老乡,你为什么要在毛驴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呢?”磨坊主说:“万一我打瞌睡了,毛驴也不走了,铃铛就不响了。我听不到铃声。就知道毛驴偷懒了。”布什说:“要是毛驴在原地不动,光摇头,既不干活.又能使你听到铃声,那怎么办呢?”磨坊主愣了一下说:“哎呀,先生,我哪能买到像您这样聪明的毛驴啊!”  相似文献   

12.
包光潜 《领导文萃》2007,(11):31-33
“这个月怎么扣了一百五十块钱?” 到财会室一问,会计说:“你不知道啊,大家都扣了。有一百五的,还有二百的。” 我问:“为什么?怎么不通知一声呢?” 会计告诉我,今年我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山洪水灾,每个公职人员都要捐款。  相似文献   

13.
低头     
有一个人问一位哲学家:“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吗?”哲学家回答:“所以,你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间立足,便要懂得低头。”  相似文献   

14.
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快下课时,二年级八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的从操场上回到教室,准备等待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放学,我也正准备去九班教室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八班的一个女学生突然呜呜地哭着走进办公室,说:“陈老师,你们班的赵红(化名)把我打了。”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朦了,心想:“这节课不是刘老师在上课吗,他怎么可能会在操场上呢?是不是知道他平时比较捣乱,这次被别人打了诬陷他呢?”心里这样想着,但没有表露出来,轻声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九班的赵红呢?你在上课他也在上课呀?”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记住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叫冉讯,是七年级20班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生,上课特别不安分,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手里玩着东西时而两腿不停摇晃,眼睛左顾右盼,其间偶尔看一眼老师,一节课下来我至少得提醒他5次。课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小学时就自由散漫惯了,家长也将他无可奈何。有一天,我路过20班教室,正好碰到冉讯,我便友好地跟他聊了聊:“冉讯,你的家长是不是经常不在家?没人管你?”,他说“我爸妈都在家”,我笑着说“那就可能是他们管不住你,冉讯,其实你很聪明的,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你不比其他同学差!”。从那过后,课堂上的冉讯明显规矩多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天我提前3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冉讯手里拿着手机正和一个同学玩得起劲,我顺便说了句“学校不让带手机进校园,快收好!”,冉讯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进了教室。我这节课讲练习题,别的同学都在边听边写,就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于是我走到他旁边提醒他快写作业,他没理我,我再次提醒他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下他急了,眼睛瞪着我,脖子一伸,冲我吼了一声“做哪样吗!”(酉阳方言,意为“干什么!”),我说“你快做作业”,他又吼“做哪样吗!”,脖子上的筋还一鼓一鼓的。他的吼声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他把桌上的书本全部推到了地上,气愤地坐在那里,我一改往日的恼怒说了一句“如果你把手机也扔掉,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后便离开了冉讯的座位。随着我的声音“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下一道题”,课堂马上恢复正常,我讲着,同学们写着,我偶尔用余光瞄了瞄冉讯,我发现他也跟着同学们在写,心里暗自高兴。我没有骂他,更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但我用宽容告诉了他“男子汉就要学会担当”。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异常,倒是非常认真地听讲,也不时做着笔记。  相似文献   

16.
偶然的机会,看见儿子和小伙伴在玩“过家家”。他们手中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边不停地摆弄着,一边用嘴代替玩具“说话”,还不时挤弄出各种声音和表情。这种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使玩具拟人化的过程,不就是编童话的过程吗?嘿!要是把几只相关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边摆边想象,不是可以编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吗?基于这一想法,我把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习作内容改成了“摆玩具,编童话”。我具体谈一谈本次习作教学的操作过程及感想。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 “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已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你快乐吗?到底何为快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也早已深入老师们的心。他们曾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似乎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大班额课堂上如何克服课堂上的“盲点”?如上课时你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吗?每一时刻有多少学生心不在焉?你的讲解每位同学都听懂了吗?讨论时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参与等,现针对这些“盲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小说《出关》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子为了向他的学生庚桑楚阐明自己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思想,他张开嘴巴,问迷惑不解的庚桑楚:“你看,我的牙齿还有吗?”“舌头还在吗?”当庚桑楚看到年迈的老师牙齿没有了但舌头还好好的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借牙齿和舌头为喻,教导自己要懂得“硬的早掉,软的却在”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