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湘 《科学咨询》2015,(2):29-30
中国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课堂模式转变试验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2.
依据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希望生在愉快中学习的天性等现代教育理论,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场所。本文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袁菊萍 《经营管理者》2013,(28):361-361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与之相应又是德智美的统一,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德育美育目标相统一。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两个误区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在坚持工具性的基础上铺陈宣染,顺势引入人文教育,坚持“品”至深处“情”自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毅 《科学咨询》2008,(16):49-49
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需要以理解中心思想为宗旨,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抓准景物(事物)特点为要义,以概括文段中心为目标,以揪准人物性格为终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才能让语文课飘出芳香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需要以理解中心思想为宗旨,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抓准景物(事物)特点为要义,以概括文段中心为目标,以揪准人物性格为终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才能让语文课飘出芳香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了提升中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策略措施;在学校集体层面,多角度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有力保障和助推人文活动;在教师个人层面,多方面践行有效的人文活动,努力提升涵养和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结合受教育者“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才是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呼唤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熏染学生的心灵.独特、进取而又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师拥有"关爱、尊重、宽容、赞赏"之心是人文素养的灵魂;语文教师具有与时俱进、鲜明深刻的时代感悟是人文素养的支点;语文教师具有清醒高尚、和谐优雅的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1.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写进了三维目标,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人文价值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14.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98-19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显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借助语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7.
王益才 《科学咨询》2007,(16):22-22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即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学,也是体现学校教育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最重要的学科教学。《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都重视突出初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而对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阐述不多,然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仍然离不开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同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理解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存在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即特别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