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吉绍 《科学咨询》2007,(12):47-47
俗话说:“没有‘悟性’的人是不可能学好任何东西的。”“悟性”,一般来说,是指学生感悟理解题目已知条件、间接条件和顿悟解决的基本方法。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核心——“悟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视“悟性”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1实践,谈一谈我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是历代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文化大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大都短小精悍,在短短的二十来个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韵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与情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3.
能写一手正确、清楚、流畅、美观的好字,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好处,而且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练好写字的基本功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提高全民素质都有重要作用。然而要想写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练习写字的黄金时段。学生在小学经过六年写字练习具备了一定的书写字基础、书写速度、书写技巧,但距《新课标》提出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要求差之甚远。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写字教学,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书写技巧及欣赏水平、审美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问题解决”的提出,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创设正情境,注重师生能力的培养,能收集、分析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梳理与类比、猜测与验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相关策略进行合情的推理和有条理的思考,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形成思维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教材中的美,虽然丰富多彩,无穷无尽,也要靠教师的引导去发现它,感知它,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震撼,从而达到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字结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者由“禾”与“口”构成,“谐”者由“言”与“皆”构成。“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社会则和谐也。前者系民生与社会保障,后者系民主与言论自由。解决好“民生”与“民主”两大问题,社会则走向和谐。“和谐”二字,在中国的文字构成中即充满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觉得要当好农村中学班主任,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一、坚持“一个标准” 用心灵感化学生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务事时,俗话说“手板心是肉,手板背也是肉”,不能人与人不同,花儿几样红。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使用一个标准,公平对待。要知道,学生是渴望被赏识的,对学生而言,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刺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充满信心?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文稿中的文字差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大鸿 《秘书之友》2008,(10):20-21
这里讲的文字差错,是指文稿中的错字、别字与增字、掉字等问题。虽然在文稿撰写、文字录入过程中,由于重码错选、联想链接与击键错位等原因常会出现一些文字差错,但只要经过严肃认真地校核、订正、删补,就可以将此问题彻底地解决。从时下的情况来看,有的秘书部门的工作并不细致,一些经过校核后的文稿仍存在着“漏网之鱼”。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一定要突出抓住“又快又好”四个字,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只有“快”,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化解大量发展中的矛盾。只有“好”,才是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从徐通锵先生的《基础语言学教程》的结构框架可以看出“字本位”理论的建立是伴随着整个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性变化的,从基本结构单位到语义、语汇、语法,每一个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字本位”理论以“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创建以“意合”为语法特点,“话题-说明”为结构框架的汉语语义语法,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婵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191-191
在歌唱艺术中,气息是第一要素,也是最为基础的训练项目。对初学者而言,第一节声乐课中,老师往往最先教授的就是怎样呼吸。歌唱艺术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在歌唱训练的时候总是围绕气息的问题展开的。本文将就气息能动控制与主观调节谈谈作者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审美请求时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时不可思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学生的情感实际来创设审美情境,使他们的情感亲临其中。如何创设审美情境呢?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逸 《决策与信息》2011,(9):256-257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始终处在徘徊之中,而未找到“黄金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征,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政府与市场各自力量,改革中的权力流向,以及改革步调等方面。这些特征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徐良 《经营管理者》2023,(6):102-106
<正>由“米”和“昜”合成的文字“糃”,乍一看很像是“米”和“易”的组合,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因其富饶故有“吃米容易”之说;同时,米易古称迷,取“太阳迷恋”之意。可见,“米”“昜”二字皆是米易的重要特征。貌似“米”“易”组合的“糃”,即糖,  相似文献   

15.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有专家归纳为十二字即:“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笔者颇有同感。“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刀切”,多指执行一项政策或规定,采取一个标准和尺度。这其中,既有褒义的一面,以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避免了诸多争议和暗箱操作,但也有贬义的一面,处理问题不能因人因事而异,缺乏工作的灵活性。“一刀切”的思维有其解决棘手问题的独特作用,但也有其工作简单化的局限性。其特征多有“绝对、严禁、一律、一个也不允许”等要求,其后果也往往与一票否决、一撸到底、格杀勿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好的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反复品味这几句话,朴实中带着哲理,简单中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现谈一谈自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黎勤 《管理科学文摘》2009,(14):265-266
在历史悠久的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线条作为其最重要的绘画形式语言,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绘画特色和审美特征。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语言具有状物和达意的双重功用;具有丰富的独立审美品格及程式化特征。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条特性的分析,将提高我们对中国绘画精髓“线”的认识,这对于加深对中国绘画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决策》2009,(4):10-14
在政界,“倦怠”依然是一个含混、敏感、私下的话题,即便在商界它早已获得共识,在各类调查数据上,它一次次被证实真实的存在。 在领导眼中,那只不过是下属“有情绪、不在状态”;在公众眼中,那是被诟病的“缺乏职业道德、无病呻吟”;即便公务员自己,也尽量回避“倦怠”二字,而将其看作“身累了、心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