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分一分(一)》是“认识分数”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该单元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解决简单分数的意义,学会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关于数的认识的有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由于这种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常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为此,根据《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处处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本课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分饼”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认识“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认识1/2表示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必要性,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操作和交流,在操作中体验、领悟和消化知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理解分数更深层的意义,和学习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打基础。  相似文献   

2.
壮美大西北     
一场旅行,从启程的不易、旅途中的未知到结束的不舍、回忆时的微笑,就像是一个人生片段的缩影。
  在每一次的旅行中,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寻觅不一样的自我,经历坎坷却又收获惊喜,只为一句“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精彩!”
  在淳朴中触摸感动,在平凡里感恩幸福,在绝望中拥抱希望,从某种角度讲,这便是旅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在认知活动中理解面积意义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从认识面积过渡到测量并计算面积。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面积、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测,增强学生对空间形式的直觉把握能力。如:面积意义一课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第一层次数学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这个层次的学习学生重在感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知识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201炉4年十大互联网经济人物出,相比雷军、张近东、董明珠这些老牌大腕来说,谢勤,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跃入眼帘。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这些疑问,要从谢勤开了一个不是快递的“快递公司”说起。
  众包模式“试水”
  2013年圣诞节,身在成都的秦文通过手机“人人快递”APP注册后,成为闲散时间接送同城快递的一员,被称为“自由快递员”:“我工作时间比较灵活,顺路带快递很方便,二三个小时就能把订单送到。我晚上11点给人代购过冷锅串串,情人节坐公交车送出17束鲜花,有次快递过一只烧鸡,还被收件人赠送了一只鸡腿。”秦文有着“别开生面”的自由快递史,至今他已经接送快递和跑腿业务共240单。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无机宏观计算的终极。从编排位置上看:“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这些物理量引入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系统中;通过重要的无机物氧族、碳族、氮族的学习,很多复杂的反应不断产生。如何巩固和强化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在复杂条件下理解和应用、如何简化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需要提升方程式的计算能力。为顺利解决后面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计算问题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目前我区进行的“同课异构”实际上是指基于相同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实施。高三复习中,我校曾邀请巴蜀中学刘畅老师来献课《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基本实验仪器及使用》。刘畅老师是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学校安排我和她进行同课异构。
  一、课前思考
  (一)复习内容的选择
  实验基础知识又多又杂,很是重要。我选择哪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呢?最初我把课题拟定为“化学基本仪器的创新应用”,向我校化学研究员吴俊红老师请教,吴老师指出:仪器的创新应用可以讲,但不是重点,重点仍然是“常用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我重新阅读了本节内容的考试说明,弄清了高考命题趋势:化学实验基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安全常识、试剂的存放和使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装置气密性检查以及沉淀的洗涤等。为此我罗列出考纲要求,再围绕考纲选择复习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曾尝尽世态炎凉,现在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温暖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毛晓磊
  “毛孩”又来敬老院
  5月17日,是个平凡但又特殊的日子,叶县保安镇敬老院的44位老人又迎来开心幸福的一天,院长早晨说:“‘毛孩’今天要来了!”  相似文献   

8.
结合以往所收集的学生行为操守方面的种种现象,利用担任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机会,进行了一次“中学生行为操守课堂调查”。调查内容及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一、分析说明
  所调查的学生是这个年级8个班里的四个班。A、B班为实验班,C、D班是平行班。主要调查学生住校生活时,对钱和财物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打造“卓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润泽心灵的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彰显课堂教学的校本化特色。
  一、“润泽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点化生命,润泽心灵,启迪智慧,是教育之本,也是课堂教学之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品质。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现将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努力弄清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寻找合适的教学决策
  ㈠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王安石、郑板桥、陶渊明讲到狄仁杰、包拯、海瑞……1月12日上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总书记博古通今,吟名句、讲故事,与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相似文献   

14.
两份《条例》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目标指向相同:通过立法,以正式法规代替红头文件,实现了预防腐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起草组反复修改稿件多达几十次,有时为了一个措辞或者一个条款相互间争得面红耳赤,外人还以为在吵架。“这种狂热的工作激情以及科学民主的立法精神令人感动。”
  有反腐专家评价:《珠海经济特区预防腐败条例(草案)》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直面了百姓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若干焦点问题,如“官二代”问题、“裸官”问题等,而这些问题以前一直是反腐败制度上的软肋。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文明交往》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第三课第三节,与第一节“我和父母”、第二节“师生情谊”的关系密切。学好本课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所带的高一·13班获得了七项团体大奖,居年级之首。我既为学生在运动会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团结精神高兴,又为那群平日里就有些“趾高气扬”的男孩子们担心……
  运动会后,在另一次的男子篮球赛中,证明了我的担心并非多余。
  赛前,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抱着“我们就是第一”的念头,处处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样子,甚至有学生放出话来,第一场甩对手20分。
  为此,我暗下决心,在我班的第一场球赛到来之前,用班会课杀杀这群孩子的“锐气”,以示警醒。  相似文献   

17.
学校无大小,有思想就有境界,有境界志成高远。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市教委提出了“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这一行动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我校提倡的“构建阳光课堂,做一名阳光教师”教学理念,对市教委部署的五年行动计划,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沙坪坝区儿童艺术学校,一所坚持23年做美育的学校,成就雅的师生,美的教育。
  一、多元分析选择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
  学校始建于1943年,1991年命名为沙坪坝区儿童艺术学校,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所以“艺术学校”命名的公办全日制小学。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琳同志亲临学校,留下“师生素质高,学校像花园,孩子如花朵”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1月19日,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拆迁大幕开启。为了实现“和谐拆迁”,政府部门在农业路两侧挂上了多种口号红条幅,呼吁沿线市民顾全大局,为畅通郑州让路。
  “和谐拆迁”,经郑州首创并加以实践而来,全国各地纷纷学习和借鉴。
  然而,近年来,暴力拆迁仍然屡屡见诸报端,这似乎是提醒人们“落实远比口号重要”。“和谐拆迁”,并不是靠一句简单的口号就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朴实新教育     
“生命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却有滋有味地流过的。”李镇西,曾无数次在他的班级日志里这样感慨。
  “您那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写下那么多故事啊?”
  面对这样的疑问,他总是坦然回答:“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