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人类文明历史演化的大时空和长周期看,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文明全部演化信息的携带者,就像阴阳两极构成的太极一样,他们之间是一种不可分离、不可替代、生克制衡的平等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公平性,不仅表现在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两极交替演化的规律,还表现为两极之间生克制衡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代是携带着乡村文明信息充分显化时代,也是东方文明鼎盛的时代,近代以来是城市文明信息充分显示的时代,也是西方文明复兴走向世界的时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失衡、南方与北方失衡、物质与精神失衡、农业与工业失衡、科技与文化失衡等一系列阴阳失调的危机,都与城市与乡村失衡密切联系。从乡村文明复兴中重构城乡两极文明的新关系,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必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能够担当起对有巨大惯性的世界城市文明走向进行校正使命的国家是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是单纯城市文明复兴,只能是在中国乡村文明复兴中,重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城乡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有大乾坤,乡村文明复兴是事关人类文明的天下大事。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文明范式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文明范式的角度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构成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取向.这场新的文明互动,将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文化艺术革命和哲学革命为总动力,以新的哲学与美学革命为主脑,以建构知识上升为智慧、技术上升为艺术、片面的人上升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确立"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新生命观与新实践观为内涵,在总体上体现一种新的创世纪精神与日常实践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范式.这种以大生命观引领的大科学观、大审美观和大人格观,将促进人的大人格生成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从"适者生存"型向"美者优存"型的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4.
5.
目前,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在国家战略层面和学界研究领域的关注度较高,借助世界乡村复兴大会召开的契机,我们将其放在一起探究,既然人们对会议的议题存疑,那我们就借机答疑。我们现在的最大使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主要内涵就是乡村复兴。因为我国的农业是一种"三生"农业,也即上万年以来人们都是以一定的生态条件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以及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方式而开展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从来不是孤立的,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并且自有农民这个名称以来就是"三生合一"的。由此,从理解大会的意义来看,乡村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东方文明的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指出了这种复兴的必然性、本质、历程与整体走向。  相似文献   

7.
故事的主人公杨昌兴先生表达了对乡村文明的贡献。我也去过国外很多地方,举淤口村是我看到的最干净的地方,所以让我非常的感动,也让我和举淤口村、杨昌兴结下了缘份。举淤口村很偏远,杨昌兴说这不远,而且这个偏远才显示它的特殊价值意义。杨昌兴和举淤口的故事我用三个观点来表达。  相似文献   

8.
乡村很自卑     
于坚 《社区》2012,(32):58-58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相似文献   

9.
乡村复兴是人口城镇化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新现象。乡村复兴指乡村具有集聚人口、经济的能力和存在的社会价值。乡村复兴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供给紧张、乡村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有一定吸引力。乡村复兴的条件有三,一是交通、信息的发展消弭了城乡空间距离,二是后工业社会里小生产方式的重生,三是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口在城乡之间重新分配。乡村的复兴,要调整只利于城镇化的人口政策、土地政策,要促进乡村优势资源聚集,还要学习借鉴他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相对而言,匈牙利的乡村复兴是一种新发展,新得似乎没有真正为人们所周知。事实上,在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乡村复兴已经在进行之中。匈牙利的乡村复兴植根于对匈牙利不同发展前景的构想。其中一种前景是达到奥地利的生活品质;奥地利是我们在1867-1918年奥匈帝国统治期间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国家;在那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我们生活在哈布斯堡帝国。另一种前景是以家庭在物质、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幸福为基础,使经济、文化、社会和精神生活和谐发展,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我的观点是:我们要与丝路沿线的人民和谐共生,共创一种欧亚未来。  相似文献   

11.
论文明的发展趋势——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属于地球共同体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又演绎出今天的现代全球文明。现代文明的缺陷引起地球共同体终结的危机。因此人类文明需要进入新的发展过程,而走向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和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需要克服实证科学语言所具有的单一性,以东方占优势的类比思维来弥补西方实证科学逻辑思维的不足。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有着相互的关联。西方的逻辑、东方的关联和类比,都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须。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野下政治文明发展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理论上创新必将带来实践上的突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党正在以宽广的视野整体性把握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政治文明发展路径引领政治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土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晚清始,乡村建设问题一直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晚清的精英们对乡村社会的建设与改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因各种原因,结果不尽如人意。在物质建设丰富繁荣的同时,如果失去了文化自觉和传统精神,社会转型时期的新乡村建设难免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背景下,重提乡村建设,让精英回归,承继传统、弘扬文化,是一个可探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汉爆发,目前肺炎疫情已经进入防控关键时期。医院作为疾病诊治重要组成单位,在疫情期间合理应对和开展医院防控工作对控制病毒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疫情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对疫情的措施、管理方法、经验和思考,为各医疗机构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剖析发达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机制和措施,探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产业升级战略应处理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促进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战略布局,也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绿色发展薄弱、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落后、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展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从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农村综合环境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亟需破解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拓展创建活动载体、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势在必行。通过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将建国以来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时期四个阶段;基于宅基地制度演变和相关背景,提出了我国未来宅基地改革的走向,包括完善农村宅基地权利体系、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及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农村居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政治素质低下,缺乏现代政治生活健康运行发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民主意识和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教育,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积极构建新型的政治文化等解决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滞后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