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自珍的入出说以其童心思想为基础,既是对审美主体才质禀赋的要求,也是对能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精神的呼唤;是对既重视历史,又着眼于现实的治学风气的倡导,更有对人的生命尊严、主体人格的张扬,具有浓厚的道德性和近代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并不缺少美学研究,"入出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中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以往的研究多从审美态度与审美体验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入出说",而忽略或回避了其哲学基础,换言之,对于"入出说"只是从工具理性而非哲学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本文尝试探讨"入出说"的哲学基础,旨在说明,美学与哲学是从不同的视阈启示着生命的真相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诗品》“滋味说”成为热点问题引起广泛讨论。本文试图时这些探讨进行梳理,针对“滋味说”是《诗品》的主要评诗原则、审美标准以及审美范畴提出质疑,说明所谓“中心”论、“核心”观的偏颇。  相似文献   

4.
道家的“虚静”说与西方的“距离”说都是审美鉴赏中审美主体的态度和修养,二者在揭示审美活动主体作用的特征上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不仅在于二者都是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审美主体对审美容体的一种有动机的选择性的行为,同时,二者都是强调在审美观照中保持一种非理性的、无功利的态度.然而,由于“虚静”说和“距离”说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首先,道家的“虚静”说与西方的“距离”说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其次,“虚静”说主要强调物我两忘的状态,而“距离”说主要强调物我有别;再次,道家的“虚静”说比西方的“距离”说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5.
“二为”方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经典表述 ,也是对具有“诗教”“乐教”传统的中国近、现代文论精神的发扬光大 ,更是对 2 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二为”方向以其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刻的历史理性、科学精神和博大深邃的人文情怀 ,为新时期文学续上了“五四”文学的血脉与精魂。邓小平文艺理论已成为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宝贵遗产 ,同时也必将成为建设 2 1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可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文艺鉴赏教学中采用以电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改善以教员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文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艺鉴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特点 ,全局策划 ,精心设计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艺鉴赏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兼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诗禅相通”说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不少学者作了研究。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现代视野与框架对这个命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探讨了诗审美态度与禅的态度各自的内在意义,以及两者的同异,指出在西方美学没有引进中国之前冲国诗论家以禅沟通诗,以禅的态度沟通诗审美态度,是一种有理论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文艺传播在人类社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审美意识深入人心。只有具备审美品格的产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文艺传播作为人类的文化产品,同样要求具有审美品格分析这一必要因素。针对文艺传播的审美品格进行研究,在定义文艺传播的基础上,分析和明确文艺传播审美品格的基本内容,引出其对传播学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此促进文艺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顾颉刚就此提出层累说的关键性因素。据《顾颉刚日记》所示,顾颉刚是在得到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启发后,编纂《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伊始便建构了层累说。更为关键的是,无论从历史本体论还是方法论层面,乃至认识论层面,层累说均能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找到相应的学术资源。这一学术关联的发见,意义非同小可。它提示顾学研究者不仅要对顾颉刚所言进行一番辨伪的工作,还应该充分重视梁启超对《古史辨》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理距离说”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是一种审美态度理论,心理距离实即审美态度。布洛本来是为了取代“主观的”和“客观的”、“人情的”和“非人情的”这样一些对立概念而创立“心理距离”这一概念的,但他在用“心理距离”来指代审美态度时,又将共鸣和经验差异塞进这一概念中,造成了概念的混乱。从“心理距离”角度来讨论审美对象的虚构性,是布洛所独创。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正在将人类社会导向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大众传播语境中发端于文艺审美与生态文化建构相互诉求关系的生态文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深化、形式创新及受众接受等三个层面探查生态文化大众传播"议程设置"下生态文艺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先锋文艺”的形式探索与当代文艺的本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锋文艺把文艺的本体归结为纯粹的形式,自由地放纵形式,一味地沉溺于语言叙述的游戏之中,其本体建构存在种种缺陷。当代文艺应当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本体形态,但同时这种本体又应是开放的,是与历史、社会、现实有着意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王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观点:“文学史既是文艺科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是以文学领域的历史发展为对象的学科”,即使“作为一门文艺科学,它也不同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这就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王瑶《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王瑶全集·卷五》,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是的,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我以为就研究“延安文艺”而言,也完全可以借助历史的方法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文艺消费是古老的现象,但是文艺消费的系统探讨却刚刚开始。全球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文艺消费成为消费景观提供了基础和契机。文艺消费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使文艺消费的主体和客体都呈现了矛盾的特性。从古代膜拜式的精英式的文艺消费到当今现代性的世俗化和娱乐化的文艺消费转变,呈现出现代性审美主义的剧烈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革新 《中华魂》2012,(19):34-36
复信魏秋实同志,你好!来信及附件均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已认真读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如今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固然不少,但毋庸讳言,令人困惑的奇谈怪论也层出不穷。《"红色文艺"的困境》(以下简称《困境》)即是一例。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是否真有道理(哪怕一丁点儿)吧!  相似文献   

16.
马列文论中的“不平衡”说 ,讲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普遍规律。马克思不只一次地用了“一定的繁盛时期”“某些”等限制词语 ,尤其是直接使用了“它们的特殊性”这一说法。“不平衡说”是针对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还有其他因素。然而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提高起着支配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 ,文学艺术新的繁荣昌盛的时期也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理气学说是中世纪思维的产物,融信仰、情感、形上的臆测推断、逻辑思维、感性思维为一体。而"逻辑在先说"是用现代思维方式对朱熹理气关系的疏解,在"理顺"了理气关系的同时,回避和掩盖了其中不符合现代思维的内容。在朱熹的学说中,理生气、气散灭才是整个理气关系的理论基石,并通过理气学说统摄其鬼神观和祭祀观。由于理生气灭说蕴含了理对气实然的先在和主宰义,与逻辑在先说严重相违和相左,因此被各种逻辑在先的观点所回避和忽视。这导致逻辑在先视域下的理气观、鬼神观和祭祀观往往失准和片面。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的文艺“低于现实”论和“高于现实”论虽然尖锐对立,却不可论孰是孰非。这在于文艺本身不是什么可以普遍认同或经由实践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由此可知,诸凡关于文艺的见解和理论皆无关于真理,不属于建立于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性“认识”,而是从一定主观立场出发做出的观念“宣扬”。从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艺科学,只有关于或为着一定时代之一定人群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西(异民族间)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异同导致其审美感受的异同,了解并认识中西的这种审美心理形态的异同性,能使我们达到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20.
文艺宣传工作凭借其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特点优势,在党和国家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反”运动中,人民群众开动脑筋,大胆探寻适合民众口味的文艺宣传方式,通过漫画、快板剧、展览会、诗歌以及电影这五种文艺宣传方式,积极检举腐败现象,推动“三反”运动顺利进行。这些文艺宣传方式的创造和运用,不仅在“三反”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