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不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历年出台的有关保障性住房政策,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重要阶段,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全面构建与快速发展阶段的轨迹和特征。结合1997—2012年国家及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数据,对保障性住房,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保障性住房存在资金、立法及监管机制等方面问题,并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是实现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直接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广州市政府积极作为,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土地供应,扩大对象范围,加强分配管理,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公众满意度不够高的问题。完善执行计划,加大执行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既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又将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政策查询和实际调查,从保障性住房监管的必要性着手,指出保障性住房监管存在的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我国以后的保障性住房监管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筹资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扩大保障性住房房源:保障性住房配售过程透明化;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政府补贴;进一步落实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管理制度等完善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蚌埠市“喜迎门”小区设计实践,探讨了提升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品质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以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建立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后,建设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茬鼢,这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它将大大促进我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与建设。房地产市场分为两大块: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市场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需要的只是正确引导,而要管理与调控的是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7.
分析沈阳市保障性住房的现状,深入剖析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因素,运用调查问卷和SPSS因子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最终从政策、市场、住房消费人群因素入手,提出推动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一个包括廉租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限价房政策、公共租赁房政策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之后的安置房政策等的政策体系,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厘清利益关系、开拓多元的政策执行主体,拓展融资渠道、丰富政策执行资源,适时调整政策、创新政策执行方式,科学合理规划、提高政策执行质量,健全监控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监控,是促进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住房的特殊性决定了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所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政策的效率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有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可供选择,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供给方补贴、需求方补贴等。政府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对需求方和供给方施加影响,具体的效率取决于对各种政策工具的理解和对结果的预测。文章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政策的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障全体居民的居住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住房空置和保障性住房分别进行了研究,随着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的"井喷式"供给,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看,强调保障性住房制度层面的缺失和保障性住房缺乏建设前期调研以及选址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解决对策看,主要从完善立法和制度层面规范保障性住房,同时注重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和布局。未来的研究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制定科学的保障性住房空置率统计计算方法,借鉴商品房空置率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经验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作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主体,其行为偏好决定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在现行财政体制和激励模式下,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不能有效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官员晋升的竞争力,使得地方政府供给动力不足。通过构建包含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激励和晋升激励的理论推导模型,在选取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滞后效应,土地财政仍是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激励和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的改变都正向调节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负向影响,但该作用受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认为地方政府财事权相匹配及在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中加入保障性住房供给考察因素有利于推进住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分析了沈阳市近四年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与利用情况,论证了住房公积金直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住房公积金直投保障性住房建设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有效利用住房公积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商品房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得到发展。然而,保障性住房制度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法律框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发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提出基于PPP模式建设政府和民间资本共有产权的"青年公寓",将高校毕业生低收入未婚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政策上解决他们的婚前过渡性住房问题,以期完善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并通过引进民间资本的投入,实现高校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蚁族"保障性住房PPP建设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住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民生问题,低收入者福利性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的认定,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从立法、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实施机构、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EV等价变换和住房市场供需数理模型,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对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和对商品住房市场的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5年除上海以外的省级层面宏观数据,采取MLE估计和sys-GMM法实证检验了现实数据与模型预测的高度契合。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会对住房市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发现,以2007年为住房制度改革转折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放大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协调发展商品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积极承担起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是广大居民的美好愿望,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理应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贡献,然而,制度错位情况的出现却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通过对制度演进路径的回顾和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究制度错位的原因及未来的调整方向。政府各部门颁布的政策文件是最能反映制度各个阶段政策焦点及其特征的资料,对其量化分析可以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阶段颁布的政策难以实现保障性的内在要求,且制度与我国住房市场关联度较高,易成为政府调控楼市的工具。因此,下一步应以夯实保障性政策功能为改革取向,并以此为指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地价和房价大幅度上涨,导致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我国住房保障财税政策在保证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保障土地供应、规范房产税及保障性住房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体系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推广,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对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及装配式建筑体系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装配式建筑体系的特征及关联性,从而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互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它将大大促进我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与建设.本文作者经过认真分析和比较研究,就如何有效推进我国廉租住房建设,从构建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运作机制、发展廉租住房的制度保障与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