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文学史上,爱情诗创作大约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其数量何止成千上万!但是在中国诗坛上,用自由体形式专事爱情诗创作并在诗坛上产生影响的,则是从湖畔诗派开始。 60多年前,当新诗创作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兴起和发展的时候,在杭州的西子湖畔,由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四个青年人组成的“湖畔诗社”宣告成立。湖畔诗社成立得快,解散得也快,前后不过三年多时间。虽则如此,这个诗派却以自己的创作风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地位。湖畔诗派步入诗坛之初,当时中国诗坛上虽然已有不少人尝试着写作新诗,但比较有地位且出了诗集的只有胡适、郭沫若、俞平伯和康白情四个人。“湖畔”这几个无名小辈能够跻身诗坛,当然跟他们诗作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色不无关系。“湖畔”诗人的诗,就其创作数量看,只有四人合集的《湖畔》、《春的歌集》、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的作品表现了40年代的个人、民族和时代精神,它以长远丰富的继承性、借鉴性和艺术革命,上承李金发、戴望舒以来的现代诗派的传统,下启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并与西方现代诗派呈同步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国新文学及世界文学极其宝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湖畔诗派是在吴越地域的文化氛围中成立的一个文学流派。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入手去论述湖畔诗人的诗歌中具有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民俗风情以及乡土田园文化情结等因素,进而探讨湖畔诗派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形成的文化内因,从而给予湖畔涛派一个新的阐释空间,让湖畔诗歌进一步受到重视和激发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在有形结构中运动和贯穿着诗的无形的“神”——借用德国后结构主义理论,就是德里达所说的作品后面起着总契机作用的“踪迹”(trace)。本文试图论述时空认同意指模式的神话宇宙思维作为现代诗派诗歌中的“踪迹”对诗歌的意味生成所起的作用,及其使诗歌品位所达到的哲学高度,从而对现代诗派诗歌进行审美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代诸多诗派中,南宋时期的江湖诗派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派,涉及的诗人众多,仅《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中就收有一百多人的作品。江湖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首推戴复古,他以在野之身,写江湖之景,诗作繁富,别具一格,在南宋诗坛上“负盛名五十年”。《四库全书提要》称:“豪情壮采,直逼苏轼”,成为后世江湖诗人标榜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唐代山水诗与十九世纪英国湖畔派以描写自然山水为立足点,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大自然,用诗歌表达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本文着重从唐代山水诗与英国湖畔派诗两诗派的诗歌内容上进行阐述,加以比较分析,以探求两诗派内容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周小艳在《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清初“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冯班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冯班诗学以晚唐为宗,将取法晚唐的诗歌取向系统化、合法化,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并聚集了一批风格取向相同之人相互唱和、切磋,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晚唐诗风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南宋诗论家严羽曾批评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不问兴致”。本文从“兴致”的内蕴、从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诸多中坚的有关论说及创作实际出发,进行辨说。作者的结论是:“有兴致,确实是江西诗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江西诗派极为关注的“法度”与“活法”问题做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试图从二者关系上描述出江西诗派理论及诗风的演进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黄庭坚“法度”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对江西诗派形成的重要意义,并对王安石、苏轼就法度与自由畸重畸轻的态度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虽然现代诗派对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随着时代思潮的转向而走向衰 微,但是由冯至《十四行集》的拓展,到40年代中后期,围绕《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杂志又 崛起了一个更加响亮地提出“新诗现代化”口号的后现代诗派(“九叶诗派”)。这个诗派不仅在 世界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总体背景中发展了现代诗派的先锋探索,而且突入到广大的人生现 实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历史综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七月诗派”是诞生于抗战的硝烟中一直活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革命激情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而曾卓是“七月诗派”中较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之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当其他的七月作家都在尽情的探索自己的‘世纪愤怒’之时,曾卓却以心灵折射现实的风云,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苦难中不乏温暖”的情思世界,于“七月诗派”中,曾卓是独特的,他是一朵“七月”诗心中别开的异花。  相似文献   

12.
方回论诗,强调以“格高”为第一,并以“格”之高下为评诗的标准,对“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最为推崇。在技巧论方面,方回特别注重“响字”、“活句”、“拗字”和“变体”等法则,提出了许多精当的见解。方回诗学理论中的风格论和技巧论,对“江西诗派”的诗律学体系是一个改造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论胡适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诗派步大唐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较之用白话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为早,因此...  相似文献   

14.
论朱湘诗的客观抒情与象征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金代中后期,李纯甫作为文坛盟主之一,领导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诗人群体———“后怪奇诗派”。这个流派在李氏师古学唐、尚怪求奇之旗帜的指引下,追步韩愈,效仿卢仝,楷模李贺,如此风潮有力地激荡了章宗后期诗坛上的浮弱轻艳,使贞南渡后“文风为之一变”。本文首倡“后怪奇诗派”之说,着重阐述该流派的构成形态和审美追求,同时进一步探讨其之所以追步中唐怪奇诗派、领导时代潮流的现实与历史的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并且概括地点明了其于当时文坛的地位和文学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桐城诗派在清代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其诗论别出机杼,取精用宏,详赡而简易,典雅而精凿,颇多创获,独具特色,对清诗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对桐城诗派的“神”论,从神的审美意义、神似、感兴、神与味几方面进行考察,加深对桐城诗派的了解,揭示这一诗论对古典诗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经过不少新格律诗人的共同努力,在中国诗坛上逐步形成了又一个新格律诗派——雅园诗派。这个诗派在格律理论建设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雅园诗会”共识的基础上,诗派成员分别提出了泛格律诗观、严格律诗观与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显示了多元与包容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和而不同,都为新格律诗理论的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文学既继承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衣钵,又开启了20世纪中后期“共和国文学”之先河。针对我国40年代文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填补上述两个时期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空缺部分,实现“拎起中间,带动两头”。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群体以七月诗派为主要代表,其诗歌创作观念和写作形式相较于以往的政治抒情诗创作别具一格。他们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诗坛出现的“非诗化”现象进行反思,拒绝诗歌中的单纯“呐喊”,延续“五四”新文学运动开拓的道路,将文学的启蒙性和宣传性相结合。七月诗派集体创作实践的变化一方面受到作家外部生存环境及作家个体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20世纪以纸媒传播为主的文学传播方式的影响。因此,文章以《七月》《希望》两个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流派作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进行论证,阐述集体创作实践与纸媒传播效果共同缔造了七月诗派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观照杜运通30年代现代派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存在是以心理分析小说派(有人称“新感觉派”)和现代诗派为标帜的。以往的研究者多把审美的目光投射到心理分析小说派上,而现代诗派却遭到了不应有的冷遇。正因为如此,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20.
江西诗派从北宋黄庭坚开始,诗学主张就受到黄龙宗机锋“活句”思想的启发,从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句法”,到吕本中的“活法”,乃至整个江西诗派的诗风,都与黄龙宗“触目菩提”的宗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