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是作为短期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了,短期政策在我国出现了中长期化的趋势,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特定背景和政策组合的特点;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能够中长期化的可能原因;在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淡出。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了五年,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政策是否应该"淡出",应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而定。因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由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产物。在未具备"淡出"条件下"淡出",对经济发展不会带来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发行量逐年上升,财政支出也逐年扩大,国家财政负担增加,于是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时候。通过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我国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8年以来 ,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是由于在财政政策的实施的重点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及税率方面存在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客观因素 ,使得目前我国仍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解决经济环境中的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 1998年下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理论界有较大争议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 ,提出仍应保持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自 199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景气回升的重要转机。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仍比较缓慢 ,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性因素也还比较多。利用近几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策在投资、国债和税收等方面的效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对于增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应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平稳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积极财政政策已连续执行了五年有余 ,对其是否淡出以及如何淡出 ,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众多著名学者对此所持的观点大致分为三派。综合各家观点 ,本文就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以及如何淡出的六大判断标准作了分析 ,并对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来,我们借鉴西方财政政策的有关做法,对宏观经济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是西方有效的宏观财政政策在我国效果不足,其对经济的直接产出远大于对启动经济自主增长的作用。本文剖析了西方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足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挤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宏观经济学关于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理论,分别从需求现象和供给现象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是否存在挤出,认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并非理论意义上挤出效应所致,而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与我国转轨时期的特定宏观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控制经济通货膨胀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快速发展这一目标,首先应保证财政政策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给出了若干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同时,通过研究我国通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熟的经验,主要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2005年起,中国财政政策的基调由“积极”转向“稳健(中性)”。不过,在经历了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形势的急剧变化,固然使得稳健财政政策终于破冰而出,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故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改革将是其所可能采取的所有举措的一条主线。其中,税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改革,又是它所应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项目。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90年代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是十分不同的。从财政政策角度讲 ,美国由于成功地实施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财政政策而使 2 0世纪 90年代成为“得到的十年” ;而日本由于政府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失误和由此导致的财政政策失误等原因使 2 0世纪 90年代成为“失去的十年”。这一事实表明 ,正确地判断经济形势、健全的财政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西部大开发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即从近期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长远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西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现状及借鉴国外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 ,从金融环境角度 ,提出了发展西部经济必须实行财政、金融政策倾斜的观点 ,实行差别化法定准备金制度 ,差别化利率政策 ,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 ,改善票据结算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统计数据对积极财政政策投资效应的分析表明 ,以政府投资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转到创新制度为企业营造投资的环境和扩大最终消费上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欧洲经货联盟的政策框架,并总结出其特点。在此框架下,分析了自1999年欧元运行以来欧元区的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结论是:欧元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框架是成功的,它保证了欧元区宏观经济的稳定,但没有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不容乐观;欧洲经货联盟加速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特别是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几年来财政政策的推行实际上都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相机抉择行动之所以能够在稳定经济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与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和尚未市场化的利率制度是分不开的。随着自由浮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将日益减弱。为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现行财政政策的执行内容和方式加以调整,逐步回归年度平衡的财政预算,加大我国累进所得税制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力度,以适应良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