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界多数认为庄周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是相对主义、不可知论。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不能否认,在庄周的认识论中确实有相对主义、不可知论的成分,但这并不是它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着许多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对此应给予实事求是的承认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庄周的燕子     
【导读细语】格致的散文体现了一种珍贵的散文精神,从个人经验出发,真挚、执著地探索心灵和思维上的疑难,其别致独到的写作风格,为她带来了"来自中国北方的杜拉斯"之誉。庄周  相似文献   

3.
毛姆与庄周     
《毛姆与庄周》这个题目是我们读毛姆小说时在脑里徘徊不已的问题。我们也觉得奇怪,毛姆是十九至二十世纪的英国文人,庄周是公元前若干世纪的中国哲人,两人素昧平生,为什么会把他们连在一起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约人性的确有些相通之处,它甚至可以打破天地光阴的界限吧。一、《现象与本质》和《朝三暮四》  相似文献   

4.
(一) 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构建,对“道”的认识及其“气”与“道”的原则把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较难辨识的恐怕就是老庄哲学了。这是因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所创立的宇宙本体论,都是通过具有神秘性的传统“天道”观念来研究自然、宇宙,以此作为把握“天伦”根源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年谱是按年月编次人物事迹的一种传记体裁,它杂糅了编年与纪传二体,融合了表谱碑状,既有丰富的个人资料,也兼容了时代背景、交游等信息,最能起到知人论世的作用,故而成为研究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年谱作为一种史体大量出现于宋代,这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唐末五代社会变革的结果,是门阀士族制度打破以后士人意识觉醒的结果。原来的“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郑樵《通志》卷二五),“士大夫务以世家相高”(欧阳修《后汉太尉刘宽碑阴题名》)的状况,随着唐末社会的动荡、朝代更换的频繁而被打破,英雄不问出身,于是乎“…  相似文献   

6.
宋人过冬至     
闫成军 《社区》2014,(35):39-39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民间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冬至又称“上元节”、“冬节”、“大冬”。在当年北宋的京城开封,冬至是朝野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冬至这天的开封城内,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换上新衣,摆设酒宴,祭祀先祖,来往祝贺。  相似文献   

7.
请宋人吃酒     
黄亚明 《社区》2014,(2):44-44
对于三两胡说、半斤醉倒但喜欢烧钱的老板,不妨选择到宋朝请客。  相似文献   

8.
“庄周贷粟”是庄子的经典故事之一。其中若干问题值得重新思考。其一,庄子往贷粟的监河侯非魏文侯,也非监河工官。从当时侯爵及司水官制出发,结合庄子与魏惠王交往,及惠王迁都大梁后大力开发黄河水利,监河侯应如章太炎所说为魏惠王;其二,战国贵族养贤背景下,惠王“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的许诺非全是虚言。但因与庄子无利害关系,也有明显简慢之意;另外,君“馈粟”于士人是当时养贤之风下的常事。庄子坦然贷粟,又与其“人间世”的入世心态有关;最后,“道中失水鱼”之喻,表现了庄子“逍遥游”的“无待”与“人间世”不能“无待”的矛盾。尽管如此,庄子仍以“逍遥游”包容、化解“人间世”产生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庄周故里,历来都被人认为是河南省商丘县东北的蒙泽(故城已废),虽然,后来有过“是在安徽省蒙城”的说法,但缺乏证据而不为人所接受。最近,发表在《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十期的《庄周故里辨》,肯定了后一种说法。可是,读过文章,使人感到很难“确信不疑”。据作者介绍,人们多不相信他所持的观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自汉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不会把考证反孔的庄子故里当作重要事情去办”,致使它成为一桩疑案,悬置了数千年。作者还认为,即使是关于庄周故里为商丘蒙泽的旧说,也“盖起于明代”。这两种说法,皆与实际不符。对于庄周反不反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格物致知”作为中国理学史、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从古至今的学者们对他的诠释甚多,特别是宋朝以来的学者,几乎是每个人都对它有一定的理解和诠释.本文选择了宋朝一些代表人物关于“格物致知”的理解,对其进行简要的综合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地域认同观念.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分为官方户籍登记形成的户籍观念、家族长期定居形成的祖居地观念以及郡望观念三个层次.户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以祖居地意识为主,郡望观念仍有残留,是宋代士人籍贯观念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俗文化勃兴的背景之下,词与话本小说表现出极为一致的审美倾向。同时,这两者又在彼此的流传中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在宋初八十余年时间里,王维诗很少进入宋人的评论视野,至宋仁宗庆历后才有了转折,到北宋末和南宋前期,学王维、论王维的逐渐多起来,南宋中期以后,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宋人对王维及其诗歌的评价并不高,反不如其绘画更得宋人青睐,这一状况可能与宋代文化的特殊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论宋人杂体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体诗源远流长,是一笔不小的文学遗产.本文从杂体诗发育较成熟的宋代切入,论述了来前和宋代的杂体诗,宋人的杂体诗创作理论,分析了杂体诗在宋代盛行的原因及影响,认为杂体诗是汉语言文字自身特征的充分体现和巧妙运用,它的部分作法确为"文字游戏",但其优秀作品却是艺术品,不必一笔抹杀.  相似文献   

16.
荀况与庄周分属儒家、道家两个学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是很大的。本文仅就二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天道观、人生态度加以辨析。他们虽分属儒、道两家、但从庄子无为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看,与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相一致,所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现存苏轼年谱有三种 ,施谱较为详明 ,又专设时事、出处两栏 ,将人物活动置于广阔的历史环境里 ,是为创例。傅谱、王谱长于考索人物仕履与诗歌系年 ,但对谱主的交游、唱和等情况缺乏研究 ,不能反映当时文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谑名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中的语言现象产生于先秦,至两宋时期已十分普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深广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基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要向前发展,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一方面作家在奋力拼搏,试图推进文学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某些偏见或其它因素总是使尽全力加以阻挠,特别是抒情文学受到的磨难更为深重.中国文学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宋词就是在这种磨难中站立起来的.面对这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的来代词苑,不同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宋词作为一种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使快者掀髯、债者扼腕、悲者掩泣,是因为其包容面之广和题材开掘之深以及艺术技巧的登峰造极.就拿其包容面之广来说,无论是北风雨…  相似文献   

20.
雅俗作为一对特定的范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诸如在伦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可以说,雅与俗已经构成了中国古人评判事物某些方面的准则。在古人看来,失去了雅,就等于失去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相反,俗则是人们在低水平的起点上来回徘徊,甚至是滑向深渊的视界点。处于这样一个基准,中国的文人始终以求雅作为追求理想的标识,以黜俗作为奋励的动力,并孜孜以进,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现就雅俗在宋代词论中的表现作一简略鉴照。一、雅俗调论存在形式探微先秦时期,孔夫子以操雅言为荣,当时的音乐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