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佘福 《社会福利》2012,(4):58-58
根据民政部等8部门《关于在全国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上海市“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迅速启动、全力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2月,全市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356人次,护送(接回)返乡14人次,各项工作正有序进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民政、公安、教育、卫生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救助管理站按照省、市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通过完善网络、部门联动、能力构建、源头预防等措施,多元化救助流浪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3.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民政、综治办、教育、公安、财政、人社、房管、卫生等八部门集中开展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完成"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新起点,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把"抓当前"与"抓长远"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抓长远",持续保持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标,推动上海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  相似文献   

5.
正明确未成年人流浪救助权益。建立全年365天全天候的开放救助保护制度,提供24小时衣食住行、通讯、医疗康复等全方位救助保护服务,形成市救助管理站一乡镇(街道)一村(居)一街头救助点"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和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确保孤儿救助水平。该局按照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2,(1):16-19
为切实加强对包括流浪未成年人在内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民政部牵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联席会议制度要求,2011年12月26日,民政部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俞建良通报了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等8部门联合开展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方案,与会代表研究确定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和2012年工作要点。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接送流浪孩子专项行动”启动后,湖北省京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以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核心,全面、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进一步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梁文艺 《社会福利》2012,(10):58-58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接送流浪孩子专项行动"启动后,湖北省京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积极主动救助和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告别流浪,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头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标. 建立部门联动,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京山县建立了以1 10报警台为流浪未成年人的发现机制,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施具体的救助保护,卫生部门在心理行为方面给予指导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动机制.联动机制职责明确,并依法进行了工作分工.  相似文献   

9.
陈伟 《社会福利》2011,(12):61-61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切实解决新疆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在总结多年救助保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难、接送难、安置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现行救助模式临时性特征明显。针对一部分不愿回家或不能回家、屡送屡返的流浪儿童,"类家庭"救助模式有效、可行。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结合自身优势、安排不愿回家或不能回家、屡送屡返的流浪儿童进入"类家庭"。通过该站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证明,"类家庭"救助模式与传统的机构救助模式相比能够为流浪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6,(8):I0010-I0010
安徽省蚌埠市救助管理站自《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温情救助。已经帮助11位因家庭贫困被迫流浪的儿童重新背起书包,回归课堂;将175位有家不愿说家和想回家说不清家的流浪儿童安全护送回家,替18位失忆老人找到亲人;为流浪50余年的八旬老翁认定户籍,妥善安置在  相似文献   

12.
姜春艳 《社会工作》2009,(22):21-23
我国的流浪儿童数量呈上趋势。但目前的救助多从矫正流浪儿童的偏差行为入手,以遣送回家为最终目的,并没有真正保护儿童的切身利益。笔者通过在南京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实证案例调查,用ERG需求理论和优点视角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中心可以开展的新服务,包括对原生家庭的关注和儿童本身的培训等,力图对南京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群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撒欢、在学校学习,年幼的他们却在街头流浪。被操纵乞讨儿童、被父母遗弃儿童、服刑人员子女、打拐被解救儿童、离家出走青少年……一个个沉重的代码烙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上。他们被送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这里成了临时的家。一次次看着他们的眼神,或天真或冷漠,或无助或不羁,都禁不住心酸,他们的家在哪里,如何让他们回家?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安怀世 《社会福利》2002,(10):28-34
弱小贫穷的孩子流落街头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自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正式通过并生效以来,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中的国家,特别是中欧、东欧和中亚,无家可归人口达到了前所末有的数目。例如,在罗马尼亚,流浪孩子以首都的下水道为家;在蒙古,无家可归的孩子和与家庭分离的孩子靠地下暖气道躲过冬天的严寒。 在非洲和南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流浪儿童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无可回避的一部分,他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其它国家,如印度也有强大的流浪儿童群体之间的网络。  相似文献   

15.
正方法一: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流浪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重视,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爱是医治一切伤痛的良药。通过实施心理疏导和调适等措施,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努力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方法二:家庭在避免未成年人流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是未成年人的温馨港湾,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未成年人没有自立能力,家庭应  相似文献   

16.
社会大家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来自全国各地因社会、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原因而成为流浪乞讨的孩子们,像候鸟一样,他们在这里暂时栖身;像有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在这里倍受关爱和接受再教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当作温暖的家。这就是多次荣获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特殊维权岗的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每年收救数以百计的流浪少年儿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滋润着这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社会工作》2011,(7):58-58
一 香港年近八旬的梁老伯,现住在女儿家中。女儿要接送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学,还要打零工帮补家用。老人独自留在家里,闲时看电视或睡觉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18.
冯微 《东西南北》2009,(10):80-80
云云这两天特别愁.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天天接送确实是麻烦,而且带着那么小的孩子挤公交车也确实是让孩子遭罪。要不就是天天打车,可天天打车终究也不是长久这计啊!为了孩子她开始考车票,要是买了车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可又一想,其实她和她老公的单位离家都很近,走路都不超过十五分钟,就是孩子的幼儿园远。难道就单为了孩子上幼儿园买辆车?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3,(6):18-20
2013年6月1日,民政部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举行保护流浪儿童宣传活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窦玉沛、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和有关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宣传活动。李立国一行详细参观了宣传活动展板,听取了基层同志的工作介绍,慰问了参加宣传活动的志愿者,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向现场的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今年,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0个部门将联合开展以"合力保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救助、全面保护、妥善安置"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困境儿童外出流浪乞讨现象,实现流浪未成年人接得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12,(1):66-F0004
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务实创新,不断开拓,建立四级网络,即建立以市、县(区),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平台,以街道(乡镇)为依托,以社区(村)为基础的城乡救助网络;构建四个机制,即建立城市和农村基层派出所快速救助机制,建立与卫生部门、“120”联动城乡速救保障机制,建立城乡预防流浪工作机制,建立与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接送联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