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维功 《经理人》2012,(12):71-71
金融源自商业,为经济服务,这是根本,而商业的基础是实体经济,所以说,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是必然。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追逐短期利益而忽略了经济基础的长期培育。反过头来不仅伤害了经济,也伤害了金融的本身,所以我们现在支持实体经济,是理性的回归,也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资金投放方向和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展动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安排激活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导向助推实体经济,金融引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面对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全新的一种思路。金融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既符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二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新常态的背景,分析了金融支持产城融合的时空内涵与动力机制。以天津市为例,提出金融发展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的初步路径框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回报率很高而实体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很低,因此导致许多企业将资金投向金融行业以获取超额回报。然而创新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更是重塑世界经济结构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认为企业过度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创新从而不利于企业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5.
谭余夏 《经营管理者》2013,(3):103+185-103
本文从产业资本循环运动视角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将金融系统作用于经济的各种功能看成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生产提供的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对之进行理论分析,结论认为在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背景下,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的中心工作,金融必须服从于这个大局,同时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提出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蕴含着一种互动机制,即金融的良性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相应提高了金融发展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作用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公共物品的投入政府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金融无疑是推动经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尤其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金融科技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这有助于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同时,借助金融科技的优势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本文探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如何全面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并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丰富的金融工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概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其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再次阐述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的因素,如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金融资产占比以及制度与技术;最后提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亚洲债券市场:战略构想与初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区域金融合作的一部分,也是东亚贸易与投资等实体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东亚金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消除美元化的不利影响;为中国融入亚洲,实现和平崛起提供战略契机;也为亚洲通过金融有序开放和渐进合作,实现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越来越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进行分析,从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随着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抓手,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以及实体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接着对“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助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3.
冯进 《管理科学文摘》2014,(3):64-65,67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对金融创新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中,金融创新充当了西方国家新自由资本主义操控全球经济的工具。而中国银行业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金融创新管理,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并实现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和发生机理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活动。金融集聚通过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储蓄集聚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时得到实证支持,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如何在配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拟从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现今的发展态势,提出阿里金融的几点支持意见,并最终实现阿里金融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是甘肃面对“两高一资”企业较多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升级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在剖析金融支持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作用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在目前甘肃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在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务实性等原则下,提出甘肃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着低碳金融发展。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和挑战,而低碳经济将成为金融业务新的盈利点。文章从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和碳交易及其衍生产品的碳金融创新,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碳金融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目前,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发挥普惠金融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加剧金融风险传播的可能,但目前尚未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风险传播的影响进行严格分析.本文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传播的视角出发,首次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行业间极端风险传播的机制,接着利用我国31个省份、18个行业的股票收益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实体经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的传播,也使得金融与实体经济行业间的极端金融风险溢出程度增加.因此,在发挥互联网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防范行业间的极端风险传播,以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