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常见的人际知觉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立早 《人才开发》2006,(10):16-17
一、“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  相似文献   

2.
走投无路的体验是创造成功的资本如果一个人从来也没有“走投无路的经验,对他应抱予同情,这种人实在很不幸,因为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机会,就没有挤出自己所有能力之可能。一个人初出茅庐时,若是手边有些余钱,不必急着找工作混饭吃的话,那么情况将会如何呢?很可能...  相似文献   

3.
金庸先生在杭州讲学时,概括人生有“七苦”。除生、老、病、死之外,还有“三苦”: 一为“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好恶,言辞刻薄,又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惟恐不及,可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了你的伴侣,怎么办?只有苦中忍耐。 二为“爱别离”。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真正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痛彻肺腑? 三为“求不得”。一心想追求的东西,诸如金钱、地位、荣誉等等,尽管费尽心  相似文献   

4.
初见王海云的人,都会被他那一头蓬乱的灰发所吸引,难怪他的名片背面是一个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嘴巴只有头发的漫画头像;翻开王海云的履历,则更为他那一串荣誉称号所吸引: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岗位明星称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从业积极分子、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称号·“““””走近王海云的世界,就会很容易地把人的生命划分为任渭分明的两段历史——蒙冤受屈的ZO年和走上辩护席的13年。我的人生是坎坷多难的,蒙冤的苦酒使我的律师之酒更为醇厚,但如果没有苦难的历程,我要做律师也会做好的,这是由我的性…  相似文献   

5.
人才创造力发展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属 性,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 步的无穷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而只会循 规蹈矩的人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才,创造 力是人才成长的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在 工作中敢于批判和冒险、敢于标新立异、不 迷信权威、不守常规、自信和富有激情等。 创造力的大小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 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更受文化环 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与学校中的各种 文化现象。文化是人创造的,但同时也影响 着处于其中的人,影响着人的思维观念、价 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等。在一个人从幼儿成 长为青年的过程中,他所经历…  相似文献   

6.
翟精 《人才瞭望》2008,(7):105-105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年轻的博士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有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董事长口述,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板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  相似文献   

7.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郑培民为官的座右铭,也是郑培民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从他所做的每一件具体动人的事迹中可以体会到其中闪烁的精神彩虹,感悟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和生命的意义,而其中,我们学习郑培民精神,最主要的应该是怎么“做”。 第一个“做”——做人。“做官先做人”,不是怎样“做官”,而是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做人”决定着“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进而决定着“伪谁做事,怎样做事”。做人是基础,是基石,是根本。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做官多是一时一地,而做人则是一生一世。诚然,会做人不一定会做官,但是,不会做人即使“会”做官,也肯定不会做人民满意的好官。郑培民同志以自己“做”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正  相似文献   

8.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由于某人某方面的特点突出,并因这一特点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点和品质,导致用人者对此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象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其他品质和特点,所以又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例如:用人者对某一个人的整体印象特别好,则这个印象会逐渐扩大到一定的程度,结果对他的判断是长处多于短处,反之,假如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则往往就会忽略其优点,只看到他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 晕环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心理上具有晕环现象…  相似文献   

9.
德国专家阿尔布莱特·弗劳尔迄今已在山东潍坊工作了10年。在一个灿烂和暖的冬日午后,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德国地图对我说:他出生在德国最富有的巴伐利亚州,北部是法兰克地区,那里的人俗称“法兰克人”。谈起故乡,弗劳尔先生很骄傲,他说德国的内政部长等许多受人爱戴的人都是“法兰克人”。那里的人做事认真、助人为乐、喜欢打抱不平。受环境和观念的熏陶,弗劳尔先生18岁那年,就想成为援助“第三世界”的人,由于他年轻,且未完成学业,组织没有接受他的请求。毕业后,弗劳尔先生去了德国卡尔施塔特职业学校工作。但是,秉性难移,他经常利用业余时…  相似文献   

10.
盛梅 《人才瞭望》2004,(1):50-51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因为他在办公室里是惟一的,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因此老板就是办公室里的太阳和月亮,尽管员工每天都能看得到,但是永远保持着遥远的距离。面对员工的敬而远之,老板是不是也会经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呢?  相似文献   

11.
我来北京当外教时,这个城市以及它的居民真让我留恋。我回国前不久,突然遇到和爱上了一个姑娘,她是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我回国之后,我们便保持了联系,开始跨国长途恋爱。她的同学对我俩的关系很好奇甚至担心,虽然谁也没有见过我,可是因为他们班的信箱常常收到写着怪怪的汉字的国际航空信,所以他们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 “别靠近他”有人提醒我的女朋友“他只会让你伤心。一个已经结过婚的同学正经地告诉她:“你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洋人和华人不同,到时候你们会有困难……”同时,我的朋友也觉得我太傻了。“她会捉住你,让你建…  相似文献   

12.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2500多年前的孔子,怎么就那样的“傻”?他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只要是带了见面礼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而当时他说的见面礼,就是“十条腊肉”。谁带了“十条腊肉”,谁就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而其它的费用,比如学杂费、食宿费、课本费等等,一概不收。于是我就纳闷,孔子为什么不像现在那些名校一样,收取高昂的“择校费”  相似文献   

13.
再走半步     
你听说过“高尔丁死结”吗?据说当初制造这个死结的人设定:谁解开了这个结,便让他做亚洲王。成千上万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智能双全的亚历山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开这个结,可是他用了许多办法却没有奏效;突然他心头一亮“我不能总走别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个办法把这个结弄开。”于是,他挥起手中的宝剑,将结分为两半。这时,一个纸团滚了出来,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上王。”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再…  相似文献   

14.
完人     
人生有些痛苦是要受的,有些代价是要付的,有些过失是要犯的。总经理对人事主任说:“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来,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人事主任拿了一件卷宗对总经理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公司工作20年,没有犯过错。”总经理说:“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的人。我要一个人,犯过二十次错误,但是每次都立即改  相似文献   

15.
成功,是每个人的渴望。但是,有些人就是没办法成功。而且,往往许多才华横溢、经历完整、顶着人人称羡的职位与头衔的人,却因为某些个性特质,让他在迈向成功的关口,没办法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为什么有才华的人会失败?为什么有才华的人表现会不如预期?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华得卢与巴特勒归纳出12项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地阻碍事业生涯的行为模式:1.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患有“事业的惧高症”。他聪明、富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拔擢,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他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从基层做起、领导过无数优秀部属的惠普科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一位美国的大学校长在上海一所著名高校演讲时问了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start up your ownbusiness?”他问在场的大学生中有谁是想创立自己的公司的,如果想,请举手。这位校长等了半分钟,没有一人举手;于是他又解释了一下,你们只用表明你们是否有这种愿望,与客观条件是否合适没有关系。最终有一个学生举手,并说道:“我‘有点’想”。当时这位大学校长非常吃惊,他说,如果他是在美国的大学里问同样的问题。肯定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会举手。三年后的今天,如果这位大学校长再到中国的高校里问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应该会有很大不同。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老百姓视诸葛亮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刘备招亲中的锦囊妙计、三气周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都可谓之“神机妙算”,长着料事如神的前后眼.这样一个绝顶聪明,近乎神仙的诸葛丞相,在位的时间那么长,为何却没有培养出人来,反而不及魏、吴两国人才辈出,落得个“蜀中无大将?”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以来,《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在整个世界传唱不绝:“老朋友怎能忘记掉,怎能不记在心上,那过去的好时光……” 人生活在社会上,总得要与人交往,尤其是领导者。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不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常常能够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作风、品质和人格。所以有位哲人说:观察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只要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压 人在生活中总会有压力伴随左右,学生往往更理解这份压力,虽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名言刻骨铭心。但当生活负担,学业残酷,竞争激烈等等的压力扑面而来时,消极的态度仍然会不知不觉流出。这时便需要自我解压。作为学生,学会解压与学会学习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20.
西门子:老实人不吃亏 作为国际著名企业,西门子在面试中,会特别关注应聘者要加入西门子的动机。“诚实”是西门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用人标准。即使如跳槽者,如果他本来也是在大公司的,职位也跟这儿差不多,西门子会问他为什么要来西门子。有些人会说:“我被公司lavoff(解雇)了,我需要一份工作。”西门子最后用不用他不会取决于这句话,但至少说实话的人会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