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脂砚斋是不是主张《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这是近年来红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来,在五十年代,就有同志提出“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总的看法,从文学批评的观点来看,也仅仅是而且决不可能超过‘自传’说”的观点。近年来,有的同志重申并发挥了这种观点。先是郝延霖同志发表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继之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都持类似的观点。1980年,叶朗同志发表了《不要轻易否定脂砚斋的美学——就脂砚斋的评价问题与郝延霖、徐迟等同志商榷》,提出了不同看法。1982年,郝延霖同志又发表《脂评“自传说”考(?)答叶朗同志》一文,重申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的观点及其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绝对地租?传统的观点是否定它的存在的。因为马克思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70页),我国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也就没有绝对地租存在。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能不能作为否定我国社会主义下存在绝对地租的依据?我看,从这里并没有找到依据。第一,马克思说的是“不支付绝对地租”,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存在。相反,恩格斯说过:“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45页)。这里所说的地租自然包括绝对地租在内。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4.
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周汝昌先生的"写实自传说",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批评.其实"写实自传说"与<红楼梦>的实际不符.曹雪芹说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承认自己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脂砚斋也说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只生活于<红楼梦>中,认为这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从来没有的人物,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没见到过的人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贾宝玉即曹雪芹的自传说.同时,"写实自传说"在贾宝玉即曹雪芹、贾府是曹家、恭王府是大观园遗址三大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破绽,它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它不可能成为20世纪惟一能站得住脚的红学成果.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问世二百余年来,在如何理解和评价这部小说的问题上,一直存着激烈的斗争。新旧“红学”家们居心叵测地制造出种种谬说,极力抹煞和歪曲《红楼梦》的战斗锋芒和社会意义。他们很懂得事情的要害所在,首先在什么是《红楼梦》的总纲这个关键问题上大做文章,散布种种烟幕,妄图把读者引入迷途。他们有的说第一回是“一部之总纲”;有的说第一第二两回“是读全书的关键”,因而把《红楼梦》说成是作者“感叹身世”、“情场忏悔”的作品。有的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是全书的“大纲领”,《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之点睛”,因而把《红楼梦》说成“为十二钗作本传的”。可见,究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的原文、抄本序文、书中批语、评语等里面,找不出否定曹雪芹是《红楼梦》原创者的依据;拿已被新红学家驳倒的旧红学家的观点,不加分析的拿来作否定曹雪芹原创权的依据,方法陈旧;卒于康熙十年的吴梅村没有看到康熙南巡,没有写《红楼梦》的背景;从吴玉峰、孔梅溪和棠村名字中推测“吴梅村”名字,牵强附会;从吴梅村的著作包括诗中寻求吴梅村“创作《红楼梦》的蛛丝马迹”是捕风捉影,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红楼梦》研究的评价需要平常心态 ,在《红楼梦》研究中“索隐派”与“自传说”的出现是有传统思维及研究者心理作为依据的 ;今后的“红学”研究应以文本为主 ,同样需要平常心态 ,藉以感悟人生、增长才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成书新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胡适博士在一九二一年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文,对索隐派发动了一场击溃战以来,“自传说”在红学研究中一直保持着主流派地位。脂评本的不断发现,有关《红楼梦》的前清私人笔记和别集的搜集和流布,有关曹家的满汉文档案的利用等等,都是这个方向的继续。现在,大多数红学家仍然接受胡适的主要观点,胡适的理论体系依然在红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潘重规的怀疑、戴不凡的挑战声弱和寡。表面上,红学的天空一派晴朗,事实上,几朵乌云仍使红学家们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楼梦》的本事研究,自从胡适先生“自叙传说”问世,学术界多认同曹家即贾府原型一说、然而,以雪芹生平思想及曹氏家世而论,这种观点实在无法解释小说中的诸多矛盾,如果仅川“艺术虚构”为遁词,似乎过于简单草率.《红楼梦》与作者曹雪芹的矛盾其实指向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即小说明人痕迹太浓.即使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改创加工,这痕迹仍然掩饰不了也抹煞不去.也许,曹雪芹根本无意掩饰.《风月宝鉴》可能本是明人旧稿,《红楼梦》主体故事——贾氏故事可能源出明代.  相似文献   

10.
《国语·晋语四》所载一段“古说”自秦汉后颇受重视 ,近年来尤甚 ,在古史研究中影响甚巨。该篇乃纵横家之言 ,不具有“史”的成分 ,与《诗》、《左传》、《国语》其它各篇所载传说存在许多矛盾。“信”了这一说就否定了更古的说法。分清文献中古史传说的源流和简单“疑古”不是一回事 ,确定“古说”源流、判别其史料价值乃是古史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一七九一年高本《红楼梦》问世,引起了红学家、红楼梦研究者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如何正确评价高续书的功迹是非,《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倾向,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体上可概括为基本予以肯定和彻底予以否定两种意见。清人裕瑞在《枣窗闲话。程伟元续〈红楼梦〉书后》中说:“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考无疑。”又说:后四十回是“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近作中也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56回写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探春与薛宝钗的一次小小辩论:宝钗认为探春违背理学,“入了市侩”,以”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教训探春。探春说:那“不过是勉人自勉”的“虚此浮词,哪里真是有的”!宝钗却说:“那句句都是有的!”看来,探春不但否定朱熹的绝对权威地位,而且是怀疑朱熹是否确有此文的。探春之疑是有其根据的:一、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七《习气》曾提及唐代的权德舆写过一篇《不自弃文》(见《权文公集》);二、朱熹的一般文集中均无《不自弃文》;三、清初的朱用纯(字柏庐).著有《治家格言》…  相似文献   

13.
<正> 几年前,在一篇讨论《红楼梦》的美学风格的文章中,笔者曾经说过:“倒是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抒情诗的屈原赋,可以和《红楼梦》后先辉映,而且也是《红楼梦》生活理想和美学理想的传统之一。没有屈原赋意蕴上和构思上的启示,曹雪芹恐怕是难以为他的主人公写成《芙蓉女儿诔》那样一首《红楼梦》的主题歌的。”但尔后对这一提法,一直尚未展开阐述,而国内至今也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因此,这  相似文献   

14.
谈题“红”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尘英哲声容在”,“庄骚左史同千古”。《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评论文章汗牛充栋,而题“红”诗(包括词)也为数可观。一粟先生曾在1963年出版的《红楼梦卷》中对题“红”诗作过统计: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著等等的卷首题词,以及追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子言 《社区》2008,(33):1-1
英国有个叫“展望”的社会组织,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精神资本和精神健康》的报告,讨论关于“开心一辈子”的话题;其中一个观点是说,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获得精神健康乃至身体健康的“资本”;心态越积极,这个“资本”也越雄厚。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前,就有冷子兴介绍这位小说的重要人物:“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又有贾珍夸她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越发历练老成了”。确实,对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曹雪芹并没有只把她作为一般的裙钗之辈来描写。把《红楼梦》看作只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人,说王熙凤是什么“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这完全歪曲了《红楼梦》和王熙凤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在王熙凤这个维护贵族大家庭利益的贾府当家人身上,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的若干重要方面,通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一九六四年,就有人指出:“关于《红楼梦》思想倾向的问题,是1954年讨论中遗留下来的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就有可能更深刻地阐明《红楼梦》的思想性质和历史意义.”倏忽近卅载过去了.一九八一年出版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七辑《编后记》中又说:“远在五十年代,曾有《红楼梦》是不是市民文学之争.可惜后来没有进一步展开,问题因而也就没有获得彻底的解决.……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千姿百态、色彩绚烂的人物长轴。曹雪芹擅长丹青,熟谙画论,《红楼梦》的写人技法,深得现实主义绘画之妙。传为他的一首《自题画石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这个“玲珑出自然”,不仅可能是他进行绘画创作的经验结晶,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他进行文学创作、人物塑造的一个美学特征。笔者对此略陈愚陋,以就教高明。  相似文献   

20.
清代《红楼梦》评点家陈其泰曾对《红楼梦》的回目加以拟改,但并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顾鸣塘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陈其泰”词条中专门对其《红楼梦回目拟改》进行了评述,认为它“多为败笔”,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笔者却认为,虽然它对个别回目的拟改值得商榷,甚至是败笔,但对大多数回目的拟改还是有道理的,不仅丰富了《红楼梦》研究的内容,而且还体现了陈其泰对《红楼梦》研究的真知灼见,是对红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