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判断词"是"不是通常认为的由代词"是"变化发展而来,而是由一个词分化而来."是"从日正",从产生之日就有"则也"(形而上学的"天"或"道")和"正于日也"(判断)等多种意义和功能.它最初是集多种意义和功能于一身、尚未分化的词;它之发展为判断词,是它的多种意义多种功能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词心"说是中国近代词论的重要学说。词论家况周颐给予"词心"说充分的重视和阐发,他一方面以"词心"概念涵摄诸多与主体相关的诸如性灵、学力等理论命题,使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缓和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之间的矛盾,使词的创作趋向于主体的自由表达,实现了审美转向的个体激活。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词心"说可以说是对词的他律意义的一种背离,当然,这并不是对词的社会功能的取消和否定,而是不再将它视为绝对意义的价值。"词心"说作为一种具有普泛意义和深度品质的词学审美理想,对于近代词论的个体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义学的意义理论入手,分析舟山城市外宣片中"海天佛国"一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对现有的和可能的译法进行了辨析,探讨如何实现"海天佛国"一词意义在英语中的再现。本文认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挖掘原文意义并在译入语中再现原文的意义,虽然这种意义的再现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琵琶"是汉语中典型的联绵字,构成这一联绵字的两个词都是有意义的。"琵琶"写作"枇杷",是因为它属木制品;写作"批把",是因为它用手弹拨;写作"琵琶",则是因为它是琴弦类乐器。不论是那种写法,作为汉语中的两个词,分别从语音上表示了该乐器或上下或前后的弹拨方式的语义,并且与弹拨时发出的声音有密切的关系。只因这两个字共同表示了一种具体事物,加上字形的改变,使其不能再单用,也不能再与别的词组合运用而成为联绵字的。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上的特殊人物,长期以来学人一直遵循着陈其年、陈廷焯与王国维之评对之尊重与研读。细玩起来,几家清儒之评有许多不一致与思路分歧,而他们的分歧恰恰暴露出纳兰之于中华词史上的致命弱点,而这可能也不是纳兰需要标举之处。事实上纳兰词的一些特征诸如"自然之眼""梦境宣叙"等意义,不在于是其表面上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在于更能暴露纳兰作为特殊身份对中华传统的缺失,从而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说明北宋后期文学家晁冲之曾入大晟府或是一位大晟词人.其词力避柳永的俚俗,也不走苏轼的革新道路,具有婉约雅丽的特色,表现出复归以花间词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倾向;而在讲究章法和音律方面,它则与周邦彦词构成同调.晁冲之可被视作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主张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词簇"与"词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能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聚合成一个个族群.正如王力所言:"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词与词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词汇也是有条理的."[1]关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聚合体,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词族",而有的学者却称为"词簇"[2]."词簇"与"词族"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意义却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广雅疏证>所涉及的"正反同词"现象的最重要的形成原因,是由词义性质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词义引申.由词义性质引申形成正反同词,其内在理据是"义相反而实相因",其具体方式是相关代用和相因推演.由词义范围引申形成正反同词,表现为由语境引起词义范围缩小,从而使上位意义降格为互相对立的两个下位意义.视角单一和比较对象不同,也是正反同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词缀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缀"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7—2006年《人民日报》每年随机抽取一月,统计"光荣"一词用例得到617例,最后得出结论:"光荣"一词的使用焦点明显,对中国共产党的赞扬占绝大多数;对科教文卫及其相关人员的赞扬居第二位;对工农群众和美德的重视不够。它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也和人们的评价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语词义变化的原因只能从语言内部去探寻。目前关于词义变化的一些说法,是以逻辑学或心理学为根据进行阐释的,它只能说明词义变化后的结果,或者在某些方面带来解说上的任意性。词义变化是词与词之间的结合范围、内在系统发生变异的结果。词义的变化是在交际中、在表达中出现的,这是词义变化的条件。词义在变化中突破原有的结合范围从而取得了新义,有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而固定下来,取得新义,从而成为该词的新的派生义,有些只是作为修辞手段出现,它就成为该词的临时应用义、修辞义。词义的结合范围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望文生义所致误解误译,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不了解词汇的多义性和搭配意义;不懂约定俗成的术语行话;不明白转义、引申义、历史或宗教意义;不清楚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具体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 ,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 ,就具体的词而论 ,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 ,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 ,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词作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声音有义,声近义通,是古汉语词族的基本规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性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解析字形、解说语音,从"以事为名"的角度,解释了"仁、义、德"等字所表示的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一言意关系的突破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借代义是通过修辞借代产生的词义。借代义同修辞借代一样都是相关而代,但又不同于修辞借代,它是固定了的词义。借代义是相关而代产生的词义,而比喻义是相似而代产生的词义。根据借代方式的不同可以对借代义进行详细分类。借代义具有间接性与依附性、单义性与多义性、文学性与文化性、时代性与民族性。借代义的产生受到社会、语言和认知的影响。词典中对借代义的释义比较明显地用了"借指"、"指"等提示用语。在对借代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中,借代义的定位以及与借代词语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词汇的评价潜势和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词汇语义中描述意义和评价意义的组合情况,把词汇大致分成三类,即一般评价词汇、具体评价词汇和描述性词汇。分析这三类词汇的评价潜势,可以发现评价理论对它们的评价潜势估计不足。要充分揭示词汇在具体语篇中的评价功能,必须着眼于语境中动态构的评价意义,而不仅仅是编码在词汇语义中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8.
疑问代词在某些特定构式中同时具有客观的指代义和主观的语用义,其双重语义是词项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构式义压制词项义,使词项义逐渐向构式义靠拢;另一方面词项义吸收构式义,与构式义融合并实现为双重语义.疑问代词词项义与构式义的互动反映了词义分析应采取的基本思路,即词项和构式应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具体词项义是客观指代义和主观语用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词汇量是制约众多外语学习者向深层次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众多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或交际过程中在遇到生词时往往采取多种策略从而达到篇章理解的目的。猜测词义是词汇学习的一项有效而直观的方法之一。在猜词过程中,学习者可通过多种策略达到猜词成功的目的,语境化是重要手段之一。语境是语言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任何语言的理解都无法脱离语境。通过文章中的列举分析,可得出语境可大致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二者共同作用于词义的理解。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分析了猜词过程中各种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猜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探讨了语境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猜测词义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外语学习者提出词汇学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学中的言意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问题,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古代文论注重"言外之意"的文学传统,并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在哲学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