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婚姻家庭本质上是个人的私域领域,然而,由于涉关社会秩序稳定、充当社会"缓冲阀",又被纳入到公共领域。婚姻家庭在公共领域中体现为国家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特征,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在输入端,近代以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致使婚姻家庭在公共政策输入时有所异化。在输出端,现实中的婚姻家庭异化为"假结(离)婚"、"巨婴"、"啃老"、"婚姻不忠诚"、"昂贵彩礼(嫁妆)"、"婚姻仪式杂乱"等问题。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输入—输出"中社会公众对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有限度参与导致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婚姻家庭向往自由人际关系,意味着国家的适当介入可有效促使婚姻家庭公共政策改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对爱情、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前进,情况在发展,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社会各方面以很大的撞击,使婚姻家庭领域内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同时也更进一步暴露出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缺陷。本文仅就婚姻法的名称和地位、离婚的条件、父母子女的类别和权利义务以及对违法婚姻的处理和制裁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妇女冲出家庭,走向社会是妇女解放的重要表现。今天,妇女在社会领域已享有与男子基本平等的权利,但在家庭中她们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家务劳动仍由其无偿承担。这样她们承担了双重工作,使其解放从一定意义上成为形式符号。本文试从法律与社会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旨在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呼唤立法充分切实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从立法上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  相似文献   

5.
婚姻家庭与个人及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婚姻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新时期和谐婚姻家庭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婚姻家庭和谐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的修改像婚姻法的修改这样广泛地牵动国民的心。本文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谈了新《婚姻法》出台的必要性在于现行婚姻法的两大缺陷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法制化 ;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到婚姻家庭领域 ;婚姻家庭及其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之为调整对象的婚姻法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而突显出新《婚姻法》出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自贝克尔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婚姻家庭问题以来,更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婚姻家庭问题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国外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介并提出几点启示,有利于促进我国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和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和价值观,使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人文景观。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婚姻观和以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为主的家庭观;佛家提倡理论与现实调合,入世出世两无碍的婚姻观以及“慈悲”、“忍让”为主的家庭观;道家则积极倡导“顺乎自然”、“阴阳互补”的婚姻观和以养生和睦为主的家庭观。儒、释、道三家的婚姻家庭观的形成是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自贝克尔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婚姻家庭问题以来,更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婚姻家庭问题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国外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介并提出几点启示,有利于促进我国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和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学界关于民国婚姻家庭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内容涉及面也较广。但是,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对三十年来民国婚姻家庭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该学术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南方农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与北方和中部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问卷调查,笔者从初婚年龄、婚姻圈、婚姻媒介、婚后居住方式以及夫妻关系和养老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不同代际之间婚姻家庭变动情况。研究表明,不同代际间的婚姻家庭情况差异明显,在当代中国南方农村,虽然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但其婚姻家庭对传统仍然有相当多的保留,其变动表现出更多的迟缓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朝鲜族婚姻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婚姻家庭边缘化的现象。朝鲜族婚姻家庭所面临的边缘化现象与我国部分地区的婚姻家庭所面临的边缘化也存在着共性。由此看来,尽快解决朝鲜族婚姻家庭所面临的边缘化问题,对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将提供科学、实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而为今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农村招婿婚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婿婚姻作为传统婚姻制度的补充形武,在中国婚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这一婚姻形式虽然仍处于从属地位,但伴随社会转型与人口变迁,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学术界分别从人口学、社会学角度对招婿婚姻进行多侧面的研究,并就其对我国婚育、养老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50年、1980年和2001年《婚姻法》均无关于婚约的规定,相关司法解释零散而不成体系。以社会调研为基础,考察婚约的涵义及历史流变,可知作为男女双方意思表示的现代婚约,性质上属于亲属法上的契约,兼具亲属法与债法的双重属性。婚约现象长存不衰,有着深刻的心理、文化和经济基础,我国现行立法对婚约习俗的规避与漠视有“矫枉过正”之嫌。婚约立法是填补法律漏洞、充分发挥法律社会导向功能之必需。我国应当对传统婚约习俗采取“形式保留、内容改良”的态度,构建一个理论上符合现代法律自由精神,实践中满足司法实务需要的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移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伴随着移民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的转型,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回族妇女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出现了不协调。基于宁夏生态移民区永宁县闽宁镇回族妇女婚姻质量问题的调查,对影响回族妇女婚姻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期望有效开展生态移民区回族妇女社会工作,就提高回族妇女家庭生活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婚姻迁移女性婚后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其社会融合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发展及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利用2014年中国9省“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心理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现状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弱势性;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因素对社会融合均有显著影响。远距离通婚、方言掌握较差和受歧视女性的社会融合较差;个体特征如教育程度较高、从事农业、无打工经历、收入较低的女性以及婚龄时间较长的女性行为融合或是心理融合程度较高;社区层面仅人均收入较高村子的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程度较高。此外,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会对心理融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性别比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光棍”现象将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人口流动增多,跨国婚姻逐渐盛行,正在成为伴随性别比失衡和“光棍”问题而出现的一个显著社会现象。特殊的婚姻形成方式使得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不同于一般婚姻家庭。本文基于对福建省松溪县的17对中国、柬埔寨跨国婚姻中的夫妻进行的深度访谈,分析了中柬跨国婚姻的夫妻关系,着重探究了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相互制衡,本土丈夫在夫妻权力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社会文化规范的形塑和夫妻双方所占有的物质和情感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的差异是影响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的不断深入,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近代青海藏族婚俗文化意蕴的阐释,描述和分析了青海藏族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婚俗文化对其生育文化变迁和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变革期,行进在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离婚的制度实践伴随着婚姻家庭立法的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中生成的离婚法理也由于《民法典》的出台而沉淀下来。在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离婚法理表现在文明、制度和人的三重维度中,离婚自由和离婚权利是社会进步的文明表征,离婚是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确认爱情消亡的法律制度,离婚是合法解除婚姻契约、正当调整社会关系的善治程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出现,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丁克家庭在中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婚育观念的变迁、传统家庭生育动机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原因造成的。丁克家庭的发展壮大对社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但它暂时不会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现阶段我们应探寻一种与传统家庭类型和谐共存的丁克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