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奋斗就要有牺牲。"这是采访中,郎朗之父郎国任对本刊记者说得最多的话。郎国任,生于辽宁,当过工人、二胡演奏员、警察和公司老板。然而他最为公众所熟知的身份,还是钢琴家郎朗的父亲。2012年8月30日,郎国任所著的新书《我和郎朗30年》全球首发。该书记述了郎国任和郎朗既为父子、更为工作伙伴,为郎朗的钢琴事业共同奋斗的部分经历。在郎国任的安排和全程陪伴下,郎朗两岁摸琴,3岁拜师,5岁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9岁离开母亲和故乡到北京求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1日,南昌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陈懿参加了北京迷笛音乐节。在进入会场后,陈懿发现了—个尴尬的场景。一边是无处不在的"green peace"符号,而另一边却是无数的一次性杯被丢弃在地上。陈懿说:"迷笛现场不让带水进去,场内用塑料杯把一瓶饮料分成几杯卖给游客,以至满地都是空塑料杯。"她愤怒的用"纯粹扯淡"来形容绿色和平组织(以下简称"绿色和平"),这个组织是北京迷笛音乐节的协办单位,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环保NGO。  相似文献   

3.
曾慧燕 《现代交际》2006,(10):50-51
24岁的郎朗,年纪轻轻,已被太多光环笼罩,生活充满鲜花和掌声。他是目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以及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合作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连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首屈一指的指挥家巴伦勃依姆,也以与郎朗合作为荣。郎朗被尊为“世界级钢琴新贵”,被公认是继世界钢琴大师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的又一位新时代领军人物。“音乐令我疯狂!”自称“人来疯”的钢琴天才郎朗,被誉为“钢琴的发动机”,近年来过的是“坐飞机上班,在演奏厅办公”的生活。他浑身上下充满表演艺术细胞,天生是块演奏的料子。每次上台看到听众,人越多他的情绪就越高涨。音符在他的手指下滑过,他就进入疯狂状态。个性率真的郎朗不讳言,一个成功的钢琴家,就应该是个“万人迷”,受到听众欢迎才算成功。“我每到一个地方演奏,观众都像发了疯似的。”郎朗最难忘的一次,是在墨西哥城的音乐会上,“那里的观众太狂热了。我演奏了一些西班牙作品,他们又唱又跳,还走到舞台边拍我的脚,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郎朗生活的真实写照,详尽地叙述了郎朗曲折而多少有些离奇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父母为他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努力。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郎朗的机会,从中也可以获得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5.
刘炎生 《中外书摘》2007,(11):31-34
力促陆小曼与王赓离异 1925年7月底,徐志摩终于赶回北京。 一到北京,徐志摩便立即前去陆家看望陆小曼。陆小曼的父母见到徐志摩突然回来,既感到不安,叉不能生硬地把他拒之门外。只是每当他来看望陆小曼时,陆母都陪伴在侧,不让他们有单独谈话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转眼我们的结婚10年纪念日快要来临了。几天前,我就提醒老公那一天早点回来,他小鸡啄米似地点头,晚上回来却告诉我,他要到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7.
常宽访谈     
冰雨 《职业》2001,(1):16
常宽,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团长兼指挥,母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音乐教育,不但学习钢琴、双簧管,还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他14岁学习吉他,15岁开始自己创作词曲,16岁登台演出。17岁时,他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六届音乐节,以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奔向爱的怀抱》,在参赛的58个国家的2035首作品中,经过5次评选,在东京武道馆的现场决赛中荣获“总指挥”奖,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在国际获奖的流行歌手。从1984年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了7张个人专辑。近期,常宽因…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家郎朗,一度被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但是在他的钢琴人生起步之时,在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期间,他也曾深受重创……直到现在,已经取得成功的26岁天才少年依然认为,钢琴并不是睢一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逝去的爱     
李冬梅 《金色年华》2010,(10):61-62
她站在站台上等待着他乘坐的那次列车的到来。她已经等一个小时了。现在正是冬天。她已经快冻僵了。她提前一个小时就来了。她等他回来已经等了整整四年了。现在他终于要回来了。她激动得心都快要从胸口跳出来了。他离开家去服役时还像个孩子,不知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相似文献   

10.
正儿子在台上的荣光有多么巨大,我这个母亲内心的酸楚与感慨就有多么深重。郎朗如何在父亲郎国任的严苛教导下成为国际钢琴大师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他远离故乡、在北京和国外求学的漫长岁月中,有一位女性的心痛、隐忍、酸楚和坚强鲜为人知,却不可忽视——她就是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她与丈夫、儿子分居两地,孤守沈阳,为郎  相似文献   

11.
徐炯权 《老人世界》2011,(11):16-18
浪漫缘分天注定,爱的序曲“球”为媒1961年春,正在汕头水利电力局工作的林邦俊从北京出差回来途经长沙时,顺便到正在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书的好友家里看看。临走时,好友托付他一件事:老师卢惠霖的小女儿卢光瑗正在汕头参加“全运会篮球比赛”,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请帮忙关照。好友还给了林邦俊一张卢教授与女儿的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12.
亦若伤 《伴侣(A版)》2016,(12):50-51
一 苏北回来时已是深夜11点多了,他很疲倦的样子,都没有洗澡就直接倒在了床上.明知许愿还醒着,他却一句话也没有对她说. 许愿是个心细的女人,半年来她不是没有发现苏北的变化,比如他总是回来得很晚,身上偶尔会有陌生的香水味,越来越寡言,很少跟她交流,夜晚睡觉总是背对着她.  相似文献   

13.
正儿子刚7岁,国庆假期时,自己选了一个为期7天的野外生存训练营。结果去了之后发现训练比想象的艰苦,于是打电话给我,哭着吵着让我马上接他回家,否则他就要跳楼。我该接他回来呢,还是由他去?如果在此之前,孩子没有参加类似的活动,那么他的反应非常正常。因为他参加的是7天封闭野外训练。当初他选择时,家长对训练营的资质、情况都有详细了解过吗?是否充分预想孩子能否承受训练的种种困难?是否事先和孩子好好沟通,把训练营的情况都一一说清楚,从而让他在选择时做到心中有数呢?如  相似文献   

14.
纪懿5岁时就参加了东北三省的马拉松比赛,与500名成人比赛取行第40名的好成绩;6岁时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9岁时参加1920公里的申奥长跑,成为跑步来北京的最小的申奥人。小小年纪只为长大实现一个理想;像王军场霞一样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15.
正家里有俩纯爷们儿,战争不可避免,作为夹在其中的女人,怎么办?搞教育的朋友跟我说:男孩子,当他意识到自己是男人时,都无可避免地会与父亲来场"真枪实弹"的冲突……战争周五。晚9时45分,老马和小马敲门。"回来啦!""嗯,回来了。"二马如常应答。我榨好果汁,刚走到客厅就听见  相似文献   

16.
林夕 《现代交际》2002,(6):51-53
一直和大多数人一样鄙视婚外恋,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也会遭人鄙视。我的经历其实挺简单的,大学毕业就进了一家公司,工作两年多就结婚了,我先生是我去北京进修认识的,当时我们在同一个班学习,也许是同在外地的缘故吧,等学习回来,我们的关系就确定下来了。结婚不到一年,他就被公司派到北京去了,每个月回来一  相似文献   

17.
魏兴云 《老年世界》2013,(17):17-17
战友刘忻从内蒙古回来探亲了。这是我退伍17年来,他第一次跟我电话联系,我们一起入伍的二百多个战友只有他和另外一人留在当地成家立业。在这十多年里,他只回来探过五次家,每次都来去匆匆,很少和我们这些老战友联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10日清晨,神色疲惫的江西小伙李聪,背着行囊从北京至南昌的T167晚点火车上下来时,出口处时针正指8点。他是参加应征北京汉杰公司年新10万的i2ee软件师岗位被刷下来的第17位考生。今年他已三上北京,两下广东,均无果而归。  相似文献   

19.
A有时我会怀疑他说话的真实性,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 晚上,如果他超过12点回家,在电话里头问他时,他说好,马上就到,马上就到。但是经过一个多钟头他才回来。一年来总是这样,于是我便不再相信他。 可是,不相信他又如何呢?我们已经快要结婚了。他对我求婚时,是在一个傍晚,我们吃完晚饭后去散步。他说出来时,只是停下来看了我一眼,又继续拉着我的手往前走。我不是一个矫情的女子,从来就不是,所以我马上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20.
上大二的儿子要去参加"CCNA"(网络支持工程师)培训,全部费用2000多元。尽管我工资有限,但考虑到儿子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利用业余时间多增加一些计算机知识,领个全球通用的洋证书,就是为将来求职时增加一份砝码,便欣然同意。可最近快要结束"CCNA"培训的儿子又打电话回来,说他还想参加高级别的"CCNP"(资深网络支持工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