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自由兑换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推进和实现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是一种高级的资金运动形式,它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机制和市场基础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市场化;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充足的国际储备等。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适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微观经济机制;加强外汇监管;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和金融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三大障碍.现阶段我国政府只能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在自然演化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顺势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3.
金融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国际化的核心,而资本市场国际化又是金融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人民币的经常项目已经实现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表(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却一再被推迟。本文以泰国、韩国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4.
回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是一个以市场化为目标逐步演进的过程;特别是2005年7月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同时,逐渐完善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历经三十年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已定但路还长,展望人民币汇改应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应以人民币的区域化推进国际化,人民币将逐渐成为国际储备币种,最终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巴冠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自1994年1月1日起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也已摆上了议事日程,我国已提出了在2000年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宏伟目标。人民币自由兑换将把中...  相似文献   

6.
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及步骤马一民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于1993年2月正式宣布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这就给人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人民币自由兑换应具备的条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7.
纸币具有与其它种类货币不同的特殊流通规律。当前 ,控制币值稳定的主要手段  是运用纸币流通规律来实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币制沿革的历史说明 ,愈是实行开放的市场性货币体制 ,就愈是能够规避金融风险、实现币值的长期稳定。推进货币体制改革 ,实现人民币与多币种的自由兑换和汇率的随行就市自由浮动 ,不仅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而且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大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人民币非自由兑换性所暴露的弊端日甚。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已将这一问题推到议事日程。 一、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重大意义 1.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结起来。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可逐步实现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促进中国的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彻底改变那种封闭型、兑换度低的局面,让人民币走向世界,从而加强同世界的经济联系,推动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问题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中十分重大的课题。关于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国际上有两种理论模式:永久性控制模式和分阶段实施模式。中国选择了分阶段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在借鉴了国际上的一些成败的经验:如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之后,得出目前应在利率市场化、国内金融市场成熟化、汇率合理化、资本项目管理标准化、宏观政策配套化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币自由兑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民币自由兑换□阮唯真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放松资本管制,进一步实现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重要标志。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顺应国际潮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从1996年12...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2):56-62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本文以中国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发展和企业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可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但在国有企业,金融发展却抑制了企业研发;人民币国际化影响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虽然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汇率稳定,为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可以放松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但由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存款急需资产化,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居民储蓄存款的资产化将有可能通过货币替代得以实现,引起国内货币存量的动荡不定,加之我国货币控制的效率较低,因此,我国近期货币政策的走向应该是适度从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应具备的条件、开放兑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机和步骤。作者认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开放兑换的条件,不宜急于求成。此外,“复关”在即,而“复关”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稳健的做法是,待我国经济基本上消除了“复关”的不利影响之后,再来考虑实施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兑换。在这个过渡时期,要扎扎实实做好开放兑换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宣布,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人民币要逐步实现自由兑换。这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人民币最终实现自由兑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一、为什么要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货币的自由兑换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不受官方限制,将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用于国际支付或作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袁秀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社会的要求,我国政府已经承诺于本世纪末以前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本文试图就实现人民币在经常...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特里芬总结的货币自由兑换的三项理想标准是多边性、稳定性和自由性,用这三项标准可以判断一种货币是否国际化及国际化程度的高低。目前我国人民币属于在兑换范围上的多边性,但已有突破,这也许是人民币通过由国内可兑换到境外可兑换的方式走向国际化的一条独特的可供探索的道路。一国货币国际化归根到底是该国经济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港币—人民币一体化:顺序、模式和努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大陆与香港应在促进市场与要素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港币—人民币一体化。具体顺序是:建立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商品大市场;采取“不对称式”和“企业流动式”来建立劳动力流动市场;在扩大现有的香港、澳门、广东地区的货币合作基础上,进行香港与大陆的汇率联盟;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出单一货币;中国元。为了促进港币—人民币一体化,目前除了抓紧筹建大陆与香港自由贸易区外,应加快大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开放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 ,各国在证券市场开放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和顺序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海外证券市场开放和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应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协同进行 ,在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前宜选择间接开放与有限制直接开放相结合的开放模式。为此 ,应制定和实行渐进的、结构性的市场开放政策 ,并积极构筑证券市场开放的市场基础、微观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自由兑换划分为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经常项目已经实现了可自由兑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已提上日程.本文就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行可自由兑换的条件、开放资本项目的制约条件进行分析,从而阐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实施步骤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十年发展的中国B股市场,目前面临三个问题市场定位、系统风险和涉外监管.B股市场目前仍具有独立存在运行的价值.随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条件下,最终将实现A、B股市场的自然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