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降钙素原(PC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对PCT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优化,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优化后PCT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 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PCT,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细胞中。将IPTG作为诱导剂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利用His-tag镍柱纯化PCT重组蛋白,并对纯化后的PCT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以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当重组菌株的诱导条件为0.5 m M IPTG 25℃诱导12h时,PCT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所得PCT蛋白纯度达到了9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在17KD处有明显的蛋白印迹条带,与预期相符。说明成功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PCT蛋白,为后续开展PCT单抗的制备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技术扩增mRuby2,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用p ET30a(+)-mRuby2转化BL21(DE3)并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及SDS-PAGE观察、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以Ni亲和层析技术纯化重组蛋白。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发酵液颜色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转为橙红,离心后的沉淀菌体为深粉红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SDS-PAGE检测发现,IPTG诱导5 h,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峰值。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技术从发酵菌体中分离出纯度大于80%的重组蛋白。由此可见:采用DNA重组技术能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mRuby2编码的荧光蛋白,该重组蛋白亮度高、可视性好,能直观呈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相关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非常适合于生化、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布鲁氏菌Omp16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发表的Omp16(登录号为JF918760. 1)基因序列,在不改变Omp16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基因序列,全基因合成Omp16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mp16,转化至BL21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His-tag镍柱纯化Omp16重组蛋白,并对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当重组菌株pET28a (+)-Omp16/BL21(DE3)诱导条件为37℃、IPTG浓度为0. 5 mmol/L诱导6 h时,Omp16蛋白表达量最高; SDS-PAGE电泳显示经镍柱纯化后Omp16蛋白达到了电泳纯,经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在21ku处出现阳性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大小相符,因此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出布鲁氏菌Omp16重组蛋白,为后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PV16E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HPV早期诊断试剂盒提供有效试剂,通过细胞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克隆、多次亚克隆得到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法大量制备腹水,过UNOsphere SuPrA~(TM)柱和ENrich~(TM)SEC650分子筛柱纯化,通过蛋白电泳鉴定其纯度并测定抗体浓度,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纯化后HPV16E6抗体与HPV16型阳性Caski细胞和HPV18型阳性Hela细胞特异性结合。建立了亚型为IgG2a的单克隆HPV16E6-4D4杂交瘤细胞株,两步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PV16型阳性的Caski细胞中的E6蛋白,不与Hela细胞反应,为在蛋白水平上检测HPV16型病毒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组DNA技术在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1C 7 VH基因和VL基因之间导入一段连接肽[(G ly4Ser)3],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scF v基因。将scF v基因克隆至噬菌粒pCANTAB 5E载体,转化E.coli TG 1,构建噬菌体抗体文库。用M 13KO 7辅助噬菌体挽救及固相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对噬菌体抗体文库的三轮“吸附-洗脱-扩增”的淘洗,筛选出scFv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转化E.coli BH 2151,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可溶性scFv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 ISA)检测表明:scFv克隆表达的phage-scFv及可溶性scFv与FMDV亲和力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6.
BMP7是骨形成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成骨生长因子,而且在糖尿病肾脏损伤保护和逆转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干细胞治疗已经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BMP7的体内天然分泌细胞。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BMP7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MSCs,并进行鉴定,从而建立BMP7高表达的MSCs细胞系。首先通过PCR法扩增BMP7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并克隆入pCDH-BMP7慢病毒载体,其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将慢病毒感染小鼠MSCs,荧光显微镜下鉴定感染率。最后,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MP7的表达。测序结果表明pCDH-BMP7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病毒产生的病毒液滴度为5×10~8TU/ml,慢病毒感染小鼠MSCs的转染率高于75%,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BMP7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BMP7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得到高浓度滴度病毒液,感染小鼠MSCs能稳定过表达BMP7蛋白,为进一步探索高表达BMP7的MSCs治疗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将干扰素(IFN)和胸腺肽(THYα1)联合使用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根据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特点,本文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两者构成一个融合基因。本实验用PCR技术将化学合成的胸腺肽α1基因与干扰素基因通过PCR拼接、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构建克隆质粒PGEM-IFNTHY。为使IFNTHY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克隆质粒经酶切、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 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BL21(DE3)中,经诱导,SDS-PAGE和W esterb lot检测显示,pET28 IFNTHY基因得到了表达;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和玫瑰花结法显示表达产物有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亚单位疫苗,对AEV-NH937内蒙分离株外壳蛋白VP1基因进行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根据AEV-NH937基因组全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AEV的外壳蛋白VP1基因.经序列分析,VP1基因编码区为810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将VP1基因插入载体pGEX-4T1构建表达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有融合蛋白表达,其分子量为56KD.纯化后,利用ELISA检测分析VP1蛋白,证明VP1蛋白有一定的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9.
将大肠杆菌K-12菌株来源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胸苷磷酸化酶基因分别克隆到pET-11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的活性测定,重组菌诱导表达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7%以上,与产核苷磷酸化酶的野生菌比较,酶的活性也有显著提高。在特异反应条件下,构建的工程菌可以用来高效催化核苷的转糖基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从烟草中克隆了硫氧还蛋白基因NtTRX-hl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NtTRX-hl与小麦、大麦、拟南芥等多种植物的TRX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构建高效表达载体,诱导表达重组菌得到分子大小为22.26 kD的融合蛋白,与推测的分子量一致.用胰岛素和二硫苏糖醇作底物进行酶活性测定表明,Nt-TRX-hl具有活性.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了NtTRX-hl蛋白的生化参数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了该蛋白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湘林1号和湘林4号油茶优良无性系近成熟种子为材料,采用裂解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总RAN;用磁珠法分离得到纯化的mRNA;在反转录酶和其他酶的作用下合成一链cDNA和二链cDNA;经与质料载体重组和转化大肠杆菌,成功地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油茶种子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存容量达106,重组率为88.21%.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片段长度一般都大于600 bp,说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能够满足ESTs文库构建及从文库中分离筛选重要基因等研究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杆状病毒核心基因ac78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c78与斯氏假单胞菌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bb3-型亚基III具有一定的序列一致性,表明Ac78可能具有氧化酶活性,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一定功能。用PCR的方法成功扩增得到ac78基因,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的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 ac78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100%,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QE30,构建了ac78基因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15[pREP4],在1 mmol/L IPTG和低温诱导下超量表达了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使用Ni-NTA Resin蛋白纯化树脂获得了较纯的含有6×His接头的Ac78蛋白,使用纯化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为阴性,表明Ac78可能不具有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Ac78的作用机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克隆同色兜兰二氢黄烷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分析其序列特征,了解其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花中克隆DFR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特征,并用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离到DFR,该cDNA全长1267bp,具有1个107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DFR蛋白含有1个NADB_Rossmann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1个NADP(H)结合域和1个底物特异性结合域,其与文心兰、石斛兰和大花蕙兰等的DFR同源性在75%~80%.系统进化树显示,该DFR蛋白与兰科植物的DFR蛋白亲缘关系比较近.半定量RT-PCR表明,该DFR在成熟花和营养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子房、苞叶、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量相当,在唇瓣中的表达量次之,在蕊柱中的表达量较唇瓣中的低,在花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根中几乎检测不到.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DFR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从兜兰中克隆到花色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DFR,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花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从含有软体海龟编码核黄素结合蛋白(riboflavin binding protein,RfBP)基因的质粒中克隆出RfBP基因,将该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重组并研究了表达条件,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表明,蛋白质的大小为35 kD,以BL21(DE3)pLysS作宿主菌,1 mmol/LIPTG(isopropyl-l-thio-β-D-galactoside)诱导4h,融合蛋白His-tag-RfBP表达量达到最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核黄素受体蛋白调节植物的核黄素含量及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农杆菌在植物转基因中的效率,构建一个原核基因表达载体,为农杆菌T-复合物招募蛋白VBP1的编码基因Atu5117的表达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首先,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Atu5117基因5’端上游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片段。然后,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493bp Atu5117启动子构成嵌合基因,体外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Agfp1,并转化到宿主细胞(大肠杆菌DH5α)。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跟踪观察,最终确定有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gfp1构建成功,为Atu5117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筛选出了2株耐环丙沙星(CIP)、头孢噻肟(CTX)、阿米卡星(AN)、氨苄西林(AM)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测定了苦豆子碱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的MIC值为12.5mg/mL,MH肉汤稀释棋盘式法测定环丙沙星联合苦豆子碱、CCCP MIC值,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环丙沙星联合苦豆子碱呈协同作用,优化试验确定最适宜的逆转条件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逆转,对编码外排泵系统中AcrA、AcrB、AcrR、ToLC蛋白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苦豆子碱对多重耐药菌株作用前后AcrA、AcrB、AcrR、ToLC蛋白的mRNA表达量影响。数据分析发现作用前后编码大肠杆菌外排泵系统AcrA、AcrB、AcrR、ToLC蛋白基因碱基序列未发生变化,但苦豆子碱作用后外排泵系统中AcrA、AcrB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负调控蛋白AcrR mRNA表达量上升。苦豆子碱从整体上可以抑制耐多药大肠埃希氏菌AcrAB-ToLC的蛋白mRNA表达量,使大肠杆菌多药外排泵AcrAB-ToLC的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从而恢复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相对敏感性。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苦豆子碱逆转耐药性大肠杆菌其它机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VENTURETM A:用于纯化抗体的蛋白A亲和色谱柱 Grace Vydac新近推出VENTURE A色谱柱-VEN-TURE系列亲和色谱柱中的首个产品。VENTURE系列亲和色谱柱采用了ICE(Inert Coating Enhancement)技术以消除硅胶表面上的非特异性结合。凭借ICE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芴甲氧羰基(Fm oc)固相肽合成法(Fm oc-SPPS)合成了血清胸腺因子(FTS),用中压液相阴离子柱一步纯化,经HPLC分析纯度,通过质谱和氨基酸序列测定鉴定合成产物。根据FTS恢复胸腺切除小鼠的脾细胞对免疫抑制剂AZ敏感的特性测定合成FTS的活性。结果表明:化学合成血清胸腺因子的产率为94.7%;纯化后其纯度达到93.7%;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76.6,与理论分子量相符。氨基酸序列测定为NH2/G lu-A la-Lys-Ser-G ln-G ly-G ly-Ser-A sn,与设计序列一致。实验显示在合成FTS的浓度为1-0 14m o l/L时尚有部分活力,在1-0 13m o l/L时能够完全恢复胸腺切除小鼠的脾细胞对AZ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以环磷酰胺(Cy)诱导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采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血液学指标检测、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观察仙人掌多糖(OPS)对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OPS灌胃(ig.)给药明显增加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中、高剂量的OPS明显对抗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白细胞的减少,减缓免疫抑制小鼠红细胞数量病理性增加,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溶血活性.说明OPS具有增强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