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只适合圣经翻译,是圣经翻译理论,其不适合文学作品翻译,更不适合诗歌翻译。本人意在通过理论论述和当今学者们的翻译调查及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同样适用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从勒菲弗尔关于"类推逻辑"的观点出发,本文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翻译对等、翻译中存在的语言暴力与文化帝国主义等,指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中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在翻译中使用类推逻辑极可能导致语言暴力与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广告文案指电影海报文案,是电影广告媒体作品的书面形式,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受众购买行动的文字。电影广告文案分为基础、故事、评论、设问、双关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翻译方法有所不同。翻译时只有结合不同类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修辞差异和电影的商业价值等,才能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读者想象在文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的想象是否对等 ,决定着文学作品能否成功地跨语言实现其美学价值及其它功能。只有逾越影响这两种读者想象的因素中所存在的差异才能实现其想象的对等。逾越这些差异不仅仅需要译者的工作 ,读者想象本身也具有能动性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读者想象对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阐释了品牌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品牌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以确保品牌名称翻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造成一定的翻译困难,却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为实现文学作品翻译的交际功能,令译入语读者同样能够理解文学原著的文化内涵和原文的形美意美,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文化关联、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去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交际功能的基础上创作出文化翻译意义上的成功译本。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能为影片锦上添花。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按照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来翻译、按汉语的语言特色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坚持功能对等原则和适应市场需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的是等值翻译的可行性及方向性.等值翻译存在可能性,但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因为两种文化存在很大差异.采用以文化和语言两者结合为导向的翻译是确保翻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卡特福德认为两种语言间不存在实体特征完全吻合的对等词。英语与汉语在一定语境中的对等词,其概念意义并非完全对等。正确区分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语境对等词是准确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角度,引用大量实例评析《飞屋环游记》的字幕翻译。译者采用意译、替代、增补及异化多种翻译策略,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了源发语的信息。译出了易于理解、形式恰当,吸引观众的电影字幕。  相似文献   

11.
重视高校译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译名在译法上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文章拟从翻译的基本原则出发,对现今高校校名英译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规范我国高校译名,国家教育部应组织资深学者对所有高校译名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整顿,使全国各高等院校的英文译名保持相对的准确性、统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结合商标名称的文化特点分析了其美学特征,认为商标具有意境美、简朴美、经典美、奇特美、音韵美等美学特征.同时提出商标名称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商标词翻译中,音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商家的青睐.文章分析了音译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语言、文化及社会性差异,直接意译有时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角度比较《红楼梦》饮食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的饮食名称如六安茶、老君眉、奶子糖梗米粥、饺子、莲叶羹、茄鲞等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所以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较流行书名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直译、套译和意译法等翻译方式角度探讨了隐喻对四大名著及其书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目的论的观点探讨导译者应该如何传递旅游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由于景点名称富于文化意义,其翻译成为旅游资料翻译的难点、重点。作为现场翻译的导译则直接承担了现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导译员应该充分理解、发掘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遵循旅游导译的目的,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协助异种文化背景的游客理解其文化内涵,达到其通过旅游来体验文化他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丰富的葡萄酒名的汉译译例作为佐证,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从翻译归化的视角阐述了舶来词在汉语表达中所体现的独特意境。这些汉译技巧涵盖了以音译融合意义、以音译融合汉语语素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葡萄酒名的误译及应对策略,强调以归化翻译的方式起到传神达意的翻译效果。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生动,风格自然。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大学的英译名称现状入手,列举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认为,从译名规范性的要求来看,应该避免把大学名称中相同的部分翻译成不同的结果,但是,也应该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让某些大学维持其特色,特别是其约定俗成的英文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