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格尔说:“诗过去是,现在仍是,人类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而伟大的诗人不仅仅只是诗人,在更高更深刻的意义上,他们代表了时代的良知。也只有这样,诗才能成为历史的回声和时代的证词。20世纪行将结束。综观本世纪伟大的诗人和他们伟大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置身于全球性问题普遍存在的现实之中,诗人们走出了个人生活的天地,跨越出个人情感世界,他们开始了对人生与现实、人生与命运等重大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人是一群清醒面对生活的现代主义者,是三足鼎立的艾青时代的重要支撑,他们的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视野、人生现实指向与时代诗学精神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其生命和灵魂雕塑的诗学品格是艾青时代诗学、中国现代诗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3.
周涛的小说《西行记》是他继诗歌和散文创作之外的又一收获,其个人化的文革书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周涛"。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时代为经,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纬,充分展现了青年人在时代之殇下对自我人生之路的探索,诠释了"青春"的意义。大体而言,主人公对自我和外界、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突围,体现在根的追寻、生命的自省以及自我人生理想的坚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荀子关于"群"的思想是对人类的群体生活以及其时代条件下群体状态的一种社会学的描述,虽然他的学说延续着孔孟关于人生伦理的探讨,但"群"这一概念却将探讨的角度从现实的人际交往关系拓展到了抽象的社会组织层面上,这使得其观点对我们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燕岭作家群"立足"燕岭"这一小而弥大的园地,把人生、学问、文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创作出了值得重视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以抒情为底背,流露出深切的现实情怀,接通了个人生命和时代现实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创作具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实现了文章之美。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到学校,是人生小考。从学校到职场,是人生大考。当很多人都在为一次、两次考试失利而懊恼的时候,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积极地面对每一天,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学习、实习,最终踏上职场,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或许,他们在人生小考中没有发挥好,没考出好成绩,可在人生大考中,他们交出的答卷无疑是令人满意的。这群学生,就是我们这个栏目的主角。一起来看看他们作为职场"新人"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对社会形成了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哲学与文学思潮。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这种剧烈而深刻的变革,中国当代的少数民族作家也在一种固守与叛 逆的选择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们在现代文明的废墟上从精神的高度重蹈远古时代人类 “生存”的主题,力图拯救自己于文明形成的困境中。他们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努力追寻并建构着人类 的精神家园。对于现实世界、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使他们越来越深陷不能认识自己与不能把握社会的困惑 之中,于是他们竭力展示人生的荒谬与悲剧,否定人性的崇高。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他 们以那种独特的艺术视阈反映现实,认识现实并结构着现实。  相似文献   

8.
魏晋名士以追求自我身心愉悦为人生宗旨,啸歌、裸裎、服药、饮酒等种种身体行为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以此构成了魏晋风度的外在表达形式。如此种种与个体感性价值相关的行为,是自我生命本质的外在流露,是对"宁做我"观念的现实阐释,从而成为了他们的人格标识。  相似文献   

9.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忧世不治,忧民多艰;二是人生苦短的哀叹,超越生命的感叹。他们以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积极干预生活,唱出了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建安文人不仅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他们还有或隐或现的人格重建。本文也将对其动因和特质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0.
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美国,白先勇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危机。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中,白先勇用文字写下了他对身份认同的追寻历程。"台北人"是一群身在台湾,心在大陆的"异乡客",他们在新的社会现实的困境中逐渐失落了自我的身份。"纽约客"是一群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游荡的"漂泊者",当在"别处"生活的梦想实现时,他们却在自我认同与他者想象之间构成了对立,并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Danny Boy与Tea For Two是白先勇新世纪后发表的作品,展示了白先勇在跨文化际遇中,站在世界主义的立场上,实现了对身份认同的突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日常生活事象看金平白傣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傣是云南省金平县自称“傣端”的一个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 ,而笃信传统的原始宗教。神灵观念在白傣中普遍存在 ,并深刻地影响其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本文从人生礼仪、农祭习俗、节日活动等方面对该族群的神灵观念及其崇拜对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明月几时有"和"Tobeornottobe"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两首诗歌都生动再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所产生的出世与入世、生与死的思想斗争,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畏惧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的艰难处境。不同的追问方式和对追问结果的不同反思折射出诗人不同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作家的小说创作明显疏离了前几代作家们所习惯关心的话题,而显示出较为独特的文学追求。他们更关注对“当下现实”的书写,其创作很少有宏大的主题,更多的是对生活表象的个人化体验和书写,他们以“边缘化”的立场和“非代言人”的角色书写个人的感觉经验和隐秘的内心世界,是面向自身个体生命的欲望式倾诉。  相似文献   

14.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曹邺、刘驾、罗隐、杜荀鹤、李山甫等寒士,以复古求新,有意与时风相左的自觉意识,将诗歌创作与衰微时代紧密相联,努力从汉乐府民歌和元白新乐府中汲取营养,将其浅俗范式运用于乐府古风及格律诗中。在浮艳绮靡时风中,独树尚俗写实之帜。其"俚俗"之风,上承元和而下启宋人,在唐史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重要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创作的"兔子"四部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地方感和生活感.其故事情节看似平淡无华,其人物属于"凡夫俗子",然而读者却为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力量而惊叹,为小说内容所反映出来的当代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内涵所折服,其真实性、深刻性的感染力足以激起人们对自身对周围环境及至整个社会的反省.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人生的重重困压下 ,“五四”作家理想主义的乐观转瞬即逝。他们从对人生的失望坠入悲观乃至绝望 ,这种情绪影响了他们对自我人生的把握。在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反复思考中 ,“五四”作家毅然打破了“苟活”的古训 ,大大加重了生死天平上个人自主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分量 ,表现出“五四”作家对个人价值特别的珍视。  相似文献   

17.
在盛唐文人的贬谪心态中,虽然有愁怨悲苦,愤懑不平,但盛世的沦谪者们在自然山水的雅赏或恣情之中,心态闲暇超逸、轻扬愉心;他们塑造了沦谪者潇洒飘逸的形象;他们诗酒唱和,乐妓歌舞,浮华豪奢,流连玩赏,不改往日的气派;他们也想象和向往世外自由飘逸的境界,并把世俗的享乐和欢娱移置其中,以此作为困踬中高扬个性和自我超脱的方式;他们期许和称赞沦谪者的才华德行,并对沦谪者的未来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他们甚至对沦谪天涯的伤心之地也充满着一份人生的深情和眷恋。  相似文献   

18.
行政领导要在社会形态系统和职位现状中准确定位自己,要主动将个人人生目标和政治诉求融为一体,具有博施兼爱的行政信念。品格高尚、识见深邃,富有责任感和开拓精神,躬亲实际、注重行政策略,艺术性地调控、让行政体系高效快捷地运行是行政领导综合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闺阁妇女的喜爱,从而风靡闺阁。受时代环境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带有卷入性理解的特点,她们以自身的心理期待和感情需求去理解剧中的人物,认同杜丽娘的行为,并以此观照自我的生存状态。在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男性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文学最初十一二年 ,女性创作的主观性明显重于男性创作 ,是时代际遇与局限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处新文化运动 ,共同反封建 ,女性多出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妇女解放 ,多出女性个人幸福与个性解放追求以及女性理想与期待、苦闷与感伤。但另一方面 ,由于她们方介入社会 ,所感所知难免更多自我的真实 ,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把握则尚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