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达     
安达1.亦称“谙达”、“安答”。蒙古语音译,意为“朋友”、“义兄弟”。中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中,二人因交换信物而结成朋友后的互称。为契丹旧俗,蒙古族沿之。《元朝秘史》释之为“契交”,《元史语解》释为“伙伴”,即“结义朋友”,结交时举行仪式,互赔礼物,...  相似文献   

2.
清代达斡尔族贸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斡尔族在原始的物物交换基础上,形成并参与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间贸易,比较有名的像楚勒罕、北关集市、齐齐哈尔市场、甘珠尔庙会和"谙达"贸易等;清代达斡尔族贸易对调整该民族的产业结构,拓展多元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族人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与周边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纽带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4.
嘎什哈     
嘎什哈亦作“嘎拉哈”,满语音译。蒙古语称“石阿”、“沙阿”等,始见于《元朝秘史》。学名“骸骨”,俗称“背式骨”,即羊、猪、狗子、獐、鹿、黄羊等的膝盖骨。蒙古满、达斡尔等民族的一种游戏用品。玩者多为妇女和儿童。玩法颇多,各族各地不一。人数二三五人均可。...  相似文献   

5.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张炯,邱宏光白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古老、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白族自称“兹”、“尼”、“伙”,意为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西汉史籍中所说的“”、“昆明”,三国两晋时的“”、“爨”,唐宋时的“白蛮”等,一般认为是白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6.
对于“四”、“八”等数字概念在古史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公论。本文在考察契丹族文化渊源的基础上,从天文学角度出发,对“四楼、四时捺钵”及“八子、八部”等数字概念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四楼”、“八子”等乃是古代四时观念的物化、人格化,成为指导契丹族及其它北方民族生产生活的时序节令  相似文献   

7.
《民族大家庭》2023,(3):13-14
<正>湖北是全国茶叶大省,是“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青砖茶”“宜红”“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品牌茶叶久负盛名。湖北以茶为媒,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相似文献   

8.
“撒”者,傣语的原意为“生食”或“凉拌”之意。由于历史、传统、地理气候等原因,长期以来,“金撒”(即生食)形成了傣族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傣族“撒”的种类很多,其中以“撒大鲁”和“撒苤”最为有名。“撒大鲁”即生猪肉食品。其做法为,把猪脊肉或瘦肉剁细(有的还加猪肝),加上米醋和盐浸泡,直至肉变白,然后加入切细的茴香、青辣椒、生姜、大蒜泥等佑料搅拌,再加入用油炸过的猪皮、肉、莴笋丝、粉丝等混合而食。其味鲜美独特是傣家待客的佳肴之一。“撒苤”即生牛肉食品。为傣味中的又一名菜。其做法是,把牛里脊肉剔筋去脂…  相似文献   

9.
玻璃器对于当今人们而言是非常普通的用品,可在远古时代,由于材料来源或技术工艺等原因,玻璃器是非常珍贵的,尤其在远离中原地区的青藏高原,其价值更为可观。一、资料我国的玻璃器分为国产品和外来品,最早的玻璃器发现于西周前期的墓葬。我国对玻璃有多种称呼,按其透明度可分为“玻璃”、“琉璃”及“料器”。一般把透明度好的称之为“玻璃”,把透明度差的称之为“琉璃”,把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称为“料器”。①青藏高原出土的玻璃器有玻璃珠、玻璃饰品等,还有一种被称之为“乙g”的料器,但未见正式报道。@“Zig”通常为橄揽形…  相似文献   

10.
<正>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用闽南语演唱,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它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也随着闽南人的脚步,传播至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正所谓:“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音。”2009年,南音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乐曲由50套带唱词的“指”、15套纯器乐曲“谱”以及上千首带唱词的散“曲”构成,海内外南音人将这些乐曲视为珍宝,齐心合力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开始,回族上层人士马福祥、马鸿逵等在宁夏兴办新式回民学校,先后创办了“蒙回师范学校”、“宁夏中阿学校”、“宁夏河东中阿师范”、“云亭国民中心学校”等几十所回民新式学校,成立了“云亭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伊斯兰人才。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4):44-46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摆手舞土家语叫“合巴”,流传广泛,各地名称不尽相同,如“合巴日”“合巴格资”“合巴骆驼”“跳年”(汉语)等,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台湾省高山族社会,古老而封闭;大陆的江浙闽粤,开放而文明。然而,高山族某些文化现象和特异之俗,在江浙闽粤民间屡有映现。其一,文身。台湾高山族盛行此俗,无论男女,一俟成年,即在氏族之中,举行庄严仪式,刑牲会众,实施文身。所谓文身,即“以针刺肤,波以墨汁,使肤完皮合遍体青纹”。被文身者,“虽痛楚,忍创而刺之,云不敢背祖也。”高山族文身,既受命于祖训,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通常,男崇勇武,多于胸、背、肩文“龙蛇”、“虎豹”、“鸟翼”等;女尚艳丽,皆于面颊刺“网巾纹”、‘蝶翅”或于手臂刺“花草”、“虫鱼”等…  相似文献   

14.
“和合”一统不可违逆文/仲文近些年,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受到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和、合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金文之中,而“和合”组合,则是在春秋时期了。“和”为和谐、和睦、和平、祥和之意,“合”指汇合、联合、融合等意。二者之结合———“和合”,便既...  相似文献   

15.
“黄金家族”一词究竟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还是“15世纪中叶前后”,这是作者本人同特木勒等同志分歧的焦点。本文从论据虚假入手,首先分析了特木勒等同志提出的“史料”论据,指出其史料虚假,不足为据,从而否定了14世纪说;然后从蒙元时期史籍未见该词,反驳13世纪产生和“广泛使用”说。在此基础上,正面阐述自己关于“蒙金家族”一词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云南“十八怪”不再怪文/徐玉长摄影/李积利到过云南,大多数人都知道云南有“十八怪”。而提起“云南十八怪”,人们无不对“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姑娘叼着旱烟袋”、“豆子数着卖”等句子留有深刻印象。然而这“十八怪”大多已成为历史的笑谈,其实际内容已在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了“北风吹”、“窗花舞”、“十里风雪”、“红头绳”、“哭爹爹”、“老乡们快乐参加八路军”、“太阳出来”等几段舞剧的音乐。运用了“抖风箱”、“震音”等演奏技巧。使得在民族化的音乐中,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和音响效果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藏戏最初是在西藏、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等藏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保重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在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藏族聚居的地区也有藏戏在不断流传,人们将青海地区的藏戏称之为“南木特儿”剧中,在藏语的翻译中,表达的是传记、故事等含义。藏戏在我国的青海、甘肃等地区,受到百姓的欢迎有着较大的发展,现今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7):F0004-F0004
6月12日-13日晚,由湖南代表团选送的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精彩上演。作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41台参演剧目之一,《五彩湘韵》用80多分钟的时间,通过“序”和“云唱过山谣”“日照风雨桥”“月映吊脚楼”“风吹兄弟河”“霞铺五彩路”等章节,将三湘大地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动人风采和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全国各族观众。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天下民委是一家”。永顺民委以 为,凡到民委办事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尊贵的客人,在接待上要“礼、利、节”步步到位,但是有一条,不搞“三名主义”,即不买名烟、不买名酒、不点名菜。今年来,他们先后接等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以及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地客人200余人,始终标准适度。就连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岗田宏二先生来永顺,也是用“价廉物美”的席面予以招待。民委一班人始终认为,搞好民族接待工作,不在于“酒足饭饱”,不在于追求“三名主义”,而在于全心全意地帮助客人完成他所担当的工作任务。永顺县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