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管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典籍,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书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才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管子》教育思想研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主要研究成果可分为《管子》教育思想的宏观研究、《管子》教育思想的分类研究、《管子》教育思想的特点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由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1日在安徽省颍上县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以。管子与国学”为主题,交流管子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管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共同推动管子研究再上新台阶。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了63篇论文,关系到国学研究、礼法思想探讨、孝文化研究、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3.
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政策在文景时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帝四经》的出土不仅证实了当时黄老思想流行,且统治者实施黄老政策的文本依据很可能就是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一批黄老学著作。本文以《管子》为个案,依次从曹参治理齐地与《管子》黄老,《黄帝四经》与《管子》黄老,曹参、陈平为政实践与《管子》黄老等三个方面,论述汉初文景时期对《管子》中黄老思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管子》的主导思想虽然是道家黄老学派,但其中的儒家思想也是十分突出的。儒家的民本思想、仁义德政学说、尊贤授德等思想皆在《管子》中有丰富的表现,但《管子》的儒学思想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管子》一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其中有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营国思想, 包含着对城市经营的策略与城市营建的思想。本文主要考察《管子》营国思想与齐国都城在城市营建上的相关性,并通过引用《管子》中的内容和临淄故城现有的考古资料, 分别从城市选址、规模、分区、防卫及水利建设等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和印证。在“因天材, 就地利”理论的高度概括之下, 于临淄城因地制宜的实施中, 得出《管子》营国思想的实践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管子》营国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达到对中国古代规划思想更深、更广的了解, 从而有益于现实中的城市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6.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管子注》或以为是房玄龄作,或以为尹知章作,历代都有争议。事实上,《管子注》为尹知章所作。《崇文总目》最早著录尹知章注释《管子》,《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尹知章传》也有记载;尹知章注释的《孝经》、《老子》、《庄子》、《韩子》、《鬼谷子》等先秦古籍与《管子》的思想和内容相关,这是尹知章注《管子》的必要条件;南宋绍兴年间科举取士,从《管子》及注疏内出题,《管子注》盛行,书商为了提高书籍的销售量,将尹注《管子》改为位高名重的初唐良相临淄人房玄龄。  相似文献   

8.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9.
《管子注》是《管子》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文章首先对与《管子注》有关的作者、卷数及“轻重”篇注解问题进行讨论,其次简述了《管子注》的内容及特点,最后对其在《管子》研究史上的地位作出尝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管子》的人生价值观邱文山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管子》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以下所引,只注篇名)这一思想的提出,使《管子》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思想先驱。《管子》的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之作,也是当今学术思想史研究中所绕不开的话题。文章围绕几个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的问题,诸如《大纲》与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大纲》的启蒙主义思想性格,《大纲》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建设性开发,以及《大纲》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时代性格之比较,就以上几个学术同仁认识不足、或未曾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证,同时提出作者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转型即由专制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性超越,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先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民本思想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中介和桥梁;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全面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任务.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的同时,改造和利用民本思想,并与民主文化相融合,这是实现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重要途径.那种企图用所谓"新民本"思想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5.
《管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是假托管仲之作,后人又不断增补。其内容驳杂,大部分是论述商品货币关系。本文主要从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工商业等方面探讨《管子》的富国之道。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伸,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和主要来源之一。探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周恩来深邃的外交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而且还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火花。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曾痴迷西学的梁启超复归传统开始了管学研究。他考订《管子》真伪及思想流派,以期重新定位不同于商、韩法治的政治大家。梁氏以近代视角和国际主义眼光研究管学,从中梳理出许多珍贵的法治和经济思想。管子的民贵主张、德法并重的观念、卓越的经济理论,都得到梁氏的高度赞赏。他从治国富民的政治角度认识管学的神妙,并借以构建自己改造社会的思想体系。虽然从政失败,但其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管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晋之际思想家傅玄平生好学,博涉《管子》等先秦诸子的学说,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所著《傅子》深受《管子》的影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文辞表述上都能找到《管子》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