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产业资本和项目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新形势下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引起世人的关注 ,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世界经济的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 ,“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在以生产要素分工为主的经济分工条件下 ,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 ,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建构华东南-福建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加快,中国制造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新趋势,制造业作为整体发展的格局渐趋成熟。本文认为:福建只有融入两个“三角洲”,构建华东南-福建制造业基地,在互补整合、集聚优化中提升整体竞争力,才能实现福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确保福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之后,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李俊 《晋阳学刊》2005,(6):46-4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的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 ,地球文明的形态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文明的“地域空间”正在为“世界空间”所取代 ,人类传统的地方框架的时空经验正变为全球的整齐划一的经验框架。这就是近年来日渐引起人们关注的“全球化”的现象。迄今为止 ,对全球化这种现象 ,人们观照及思考的中心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 ,探究的是全球化格局下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问题。诚然 ,早期全球化确实是一种经济现象 ,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表现出的一种全球一体化的特征。但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 ,它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是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生活诸领域 ,形…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前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重化工业”,中国制造业重型化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将不可能跳过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远未到头,而且制造业的重型化对就业问题具有双重效应,同时制造业重型化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交织,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应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考察;在地方政府推动下,民营经济将成为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角下我国失业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 ,下岗和失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 ,并且达到社会警戒线程度 ,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与就业问题的加剧 ,折射出经济全球化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及人才争夺上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解决就业难题 ,除了要立足于我们自己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开放的中国既要善于在这种国际环境中谋求失业与就业问题的解决 ,同时 ,也要重视国际上愈演愈烈的“反倾销”、“反移民”、产业转移、人才争夺和文化冲突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是传统约束的放宽 ,发展中国家因此获得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一些新约束条件的产生 ,从而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国际化进程带来了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融入战略” ,即融入经济全球化战略。“融入战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融入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是融入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 ,国际资本和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最重要的地区。制造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现象 ,南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 ,主动的把引进国际制造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 ,促进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此 ,需要认真研究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规律 ,分析南京承接国际制造业的区域环境和条件 ,实施项目推进战略 ,加快制度创新。这对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工业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的战略思想 ,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动南京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人类主体性力量的不断彰显,尤其是人类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规划”与“设计”,全球化的世界似乎越来越陷入到二律背反的泥潭中:一方面,经过理性设计的各种全球性组织似乎在世界经济贸易等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使西方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统一化力量成为民族国家发展,乃至世界发展中的干扰或阻碍性因素,甚至成为全球性危机的传染源或放大器。全球化的这种二律背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觉。伴随改革开放走入深水区,我们在深度融入世界体系的同时,理应更加成熟地认识和对待全球化,既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改旗易帜”,既要学习和理解世界“语言”,更要在“四个自信”中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正在世界各国朝野流动”1 ,它成了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 ,但不仅仅是经济概念 ,全球化早已越出单纯经济的范围 ,渗透向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社会、政治……各个领域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2 本文无意对全球化的整体作出评论 ,仅就政治全球化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发表一些看法。政治全球化的产生二次大战以后 ,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 ,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 ,随着高新技术革命的推广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目前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根据历史唯…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冬,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相继来渝视察并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开发三峡,振兴重庆”。他们的题词委婉地指出我市这些年的发展状况还不尽人意,又及时指明了我市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西部的重庆、四川和陕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相对发达,实证分析表明,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至于整个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太明显。在西部开发的新阶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实现西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西部的重庆、四川和陕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相对发达,实证分析表明,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至于整个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太明显.在西部开发的新阶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实现西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这既给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策略,加快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已经成为十分重大而紧迫的实践课题。第一,面对国际上强手如林、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严峻形势,一定要时刻保持主动出击的精神状态。不要把经济全球化视为“洪水猛兽”,或者视之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兴旺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能力的民族。因而,有关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就迎合了世界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态势的新的需要,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处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如何利用既有优势,正视和剖析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其在未来几十…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全球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反经济全球化”也有“全球化”之势。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表征、本质和前景,避免陷入误区,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参与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化 《河北学刊》2001,21(4):68-70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相互协作行为,这种协作是基于资源互补、人力互补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内容之上的,这种互补也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正由于此,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即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理解的需要。当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全球化后,文化的全球化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精神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本身,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设立重庆直辖市既意味着重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和经济调控体系中层次提高,同时也将使重庆肩负的历史责任越重。其中位于三峡库区腹地、拥有二千多万农民的农村如何开发的问题,便是使命之一。要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要求,探索城市带农村的新路子以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已义不容辞地成为重庆市上下各级组织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