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昌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海明威的新探索和妇女观──《伊甸园》的底蕴何昌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七年,海明威用自己那杆心爱的猎枪对准自己的头颅扣响了板机,世界文坛巨星,“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海明威的去世令世人震惊。然而,海明威的陨落并不意味着其作品出版的终结,到1986年... 相似文献
2.
徐天戍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照下,近年来已有研究者对海明威其人其作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整体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纵观海明威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一生经历,不难发现他对于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也是由来已久的.以下,本文将立足于社会﹑家庭﹑个人三大参照系数详尽分析海明威生态女性意识的形成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玉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28-129
海明威晚年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与其早期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文章探讨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深层生态学意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体现了海明威自然生态观的回归,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吕亮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19
以海明威的十余部作品为文本考察对象,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品人物的言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意识及其中存在的复杂悖论,从中得知海明威一生都摇摆于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和尊重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态度之间。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下,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解读海明威和他的作品,重新唤起人们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对女性的既爱又恨的矛盾观点。首先概述了海明威笔下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然后以海明威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例来分析海明威复杂的女性观,一方面,认为女性是男性的工具,男人的庇护所,是为男性服务的,温顺善良,完全依赖男人的女性就能够得到幸福;另一方面,又认为女人是男人的沙场,是男人展现"男子汉"气概的地方,是男人体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沙场同样也可能挫败男子汉的威严,威胁男人的地位,对有独立个性、不受传统约束的"新女性"虽有敌意,但也很欣赏。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妇女观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光洲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5)
文章通过对柏拉图的著名论著《理想国》前五章中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述,将这位古希腊先哲的妇女观中最辉煌的部分即男女平等的思想挖掘出来,以纪念这位西方卓越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温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司马迁在其《史记》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在这些妇女身上寄寓着自己的人格追求与价值取向。文章揭示了司马迁对妇女问题的关心及其妇女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董明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李贽主张男女平等,肯定妇女的突出作用;在婚恋家庭方面,主张婚恋自由、赞成寡妇再嫁、鼓励夫妻互敬互爱;在社会舆论方面,李贽反对传统的女人祸水论,上述主张构成了李贽妇女观的主要内容。李贽妇女观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卢材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2,(1)
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武器,经历了艰苦而胜利的历程,使广大妇女获得了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翻身解放,谱写了一曲曲妇女解放历史的光辉篇章.现在,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正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去争取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最终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妇女解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妇女观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正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反映妇女生活,提出妇女问题,是白居易诗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的白居易研究者们对他在妇女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已经作了深刻的论述和高度的评价,但他们基本上忽视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打算就白居易在妇女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保守思想和世俗观念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马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4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围绕胡适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历史观、文化观等都得到了相当的挖掘,而对于胡适的妇女观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胡适所论述到的许多妇女问题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存在。研究胡适的妇女观对于我们思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建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7-59
俗语的形成一般比较固定,而且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些俗语历史悠久,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保留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俗语中反映的妇女观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婚姻观、美丑观、贞洁观、依附观等方面,从中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王宏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Z2):113-116
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他的妇女观,指出中国妇女是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力量,必须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必须拥有独立的经济权,必须拥有自己的组织,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毛泽东妇女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立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9)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受新史学思潮影响,开始研究社会史,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路,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创者。他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并把它在史学以及文学创作中加以切实表现。吕思勉妇女观的形成与他所处时代思潮的变化,以及家乡江南和家族妇女发挥的作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的妇女观,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毛泽东早期妇女观,是指1920年前毛泽东所表述的妇女观,它以“联合妇女”参与社会革命为基本思想,贯穿着妇女在文化教育、婚姻恋爱等诸方面的解放和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毛泽东早期妇女观融汇于当时的进步妇女观,随着革命历程的推进,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曾祥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6):5-8
习近平妇女观的基本命题是坚持妇女“半边天”的价值认识.习近平妇女观的基本特点是主旨明确——凝聚妇女力量实现中国梦,路径分明——圆梦路上锤炼妇女成长成才,保障有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妇女观的重要启示是推进妇女工作中党的领导,强化妇女工作中的妇联作用,把握妇女工作中的妇女特点,深化妇女工作中的互联网思维.习近平妇女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是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促进妇女发展、凝聚妇女力量以助推中华圆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8.
何文校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67-7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性关系特别是女性地位演变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产生是妇女受压迫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最终预示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使妇女获得解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全世界各国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全世界各国妇女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陆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本文认为,关汉卿妇女观中进步性一面获得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了当时时代进步力量的某些本质特征;而其妇女观中局限性一面也是明显的。这种进步性与局限性杂陈的矛盾特征是在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本文从元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这一宏观角度,透过关汉卿的妇女剧,对关汉卿妇女观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的终身宏愿是拯救人类灵魂,开拓大同世界。他终生不懈地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方面进行探索。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俄国,妇女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托尔斯泰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托尔斯泰认为,男女是社会的主体,妇女生来只配当妻子和母亲。妇女只能到育婴堂、厨房、卧室去。托尔斯泰反对妇女解放,反对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研究文化艺术和科学。他对妇女的道德要求高于思想要求,提倡贤妻良母的妇女观。但这并不是托尔斯泰的全部妇女观。同其它问题一样,他的妇女观也是矛盾的。这位“东方不动制度”的思想上的代表者,作为一个“暴虐与奴役的敌人,被压迫者的友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