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俊霞 《殷都学刊》2003,(3):106-108
本文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等角度综合考察了汉语语序问题。考察发现 ,汉语语序在这几方面往往是一致的。认知、逻辑是语序形成的深层基础 ,而语序则是各种语用因素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结构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序研究要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由于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汉语的语序比一些印欧语的语序更为重要。有关语序的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有关主客语的讨论中已经有过争论和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语序问题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1.汉语语序的性质。“语序”,有的书上叫“词序”,早在三十年代,张世禄就提出了“凭语序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家对语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申小龙认为,句子成分次序的安排变化总是以句中一个相对稳定的支点来观察的,这一支点一般是句子的主要动词。动词作为句子结构的语义核心,它所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刘钦荣 《中州学刊》2004,(3):105-107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句子的语序,可以发现汉语句子的语序与"预计度"密切相关."预计度"不仅是排列常规句子顺序的理据,也是排列交际句子顺序的理据.因此,用"预计"理论有可能统一解释汉语句子的语序规律.  相似文献   

4.
魏红 《学术探索》2012,(4):146-151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语序结构的动态性特征及其制约机制。具体分析了汉语小句中动词前处所项和与之共现率较高的施事项、时间项、与事项、工具项之间的语序关系,讨论了各种语序制约条件并认为它们处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的等级序列上,该优选评估机制能够比以往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地解释汉语动态语序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永莉  娄开阳 《殷都学刊》2008,29(1):106-108
本文运用预计度的概念来探讨汉语句子语序的规律,认为汉语句子的语序遵循预计度高的句法成分居前的原则,并通过与英语的比较来解释此规律是由汉族人的认知模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1989年1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刊载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很值得一读。但有些选例失于斟酌,解释得有欠妥当,也是无需讳言的。其中“冬至”“夏至”条,就是典型的一例。张先生的文中认为:  相似文献   

7.
汉语属于孤立语,朝鲜语属于粘着语。汉语作为孤立语,没有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由语序和虚词表示,语序相对地固定;朝鲜语作为粘着语,语法意义主要由词尾表示,其语序负荷不像汉语那样重,所以相对地说,语序较灵活。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在语序的排列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何解释其异同点是汉语为母语的朝鲜语教学和汉朝、朝汉翻译界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类型学家通过跨语言的研究证明,介词类型在语序类型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学术界一般认为汉语的语序比较稳定,古往今来变化不大,两千年来语序稳定的唯一重要例外就是前置词短语的位置由动词后移向了动词前。正是这一变迁对汉语介词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项居中原则是语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介词短语的语序变化对介词类型的影响,要从联系项的语序特点去理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所发生的历时演变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相似文献   

10.
制约汉语语序的因素有很多,学界亦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就。笔者通过研习前人心得,从汉语语序形成的驱动动因切入,拟将汉语语序置于语法"三个平面",再次探寻制约因素间相互矛盾关系的配位动因是如何在驱动动因影响下维持线性位次配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句子语序的综合制约规律庄奇人类语言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三个:词形变化、虚词、语序。对于缺乏词形变化的汉语来说,语序问题就变成更重要的语法研究课题。语法研究中的语序问题主要包括句子中的语块顺序和语块中的单词顺序。句子中的语块顺序基本上是灵活的,即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语序类型学的研究成果,英、汉语同样是属于SVO语序的语言,但两种语言中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的语序是否与之保持一致?这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在 处所"短语的语序进行历时和共时的考察,认为该短语的语序是灵活的,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又对这一结构在英语中的对等表达--at,in和on构成的介词短语的语序进行分析,发现英语中此类短语的语序与SVO语序基本符合.进而得出汉语语序具备较大的灵活性,不太受句法的规约,更具有描摹事理顺序的可能性,体现语序和事理顺序的同构性;而英语的语序受制于SVO的句法规约,保持着句法语序和事理顺序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3.
<正> 语序,就是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组合时的排列次序。不同的语序显示不同的组合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意。语序,就是汉语联词成句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手段。汉语的句型变化,不靠词形的变换,不靠不同的语法模式的变换,靠的就是改变语序。当然也有时候借助一下虚词。汉语改变语序在表意上是有着奇妙功能的!但一般地说,汉语语序又是确定的,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序表达不同的语意,和其他语言一样有规可循,若不遵守,便会造成混乱,即所谓文理不通。 在汉语中,语序不能随意更改的叫做语序的强制性,语序可以更改的叫做语序的选择性。强制性是基本的,即使在选择性也都寓有强制性,这方面,语言专家已有详论,  相似文献   

14.
孙晓玄 《东岳论丛》2011,32(3):136-138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同义词,从生成、结构、同义方式、发展等各个角度看,此时期同素逆序同义词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同素逆序同义词产生后一直并存,至现代汉语才出现消亡;同素逆序同义词大都是单义词,即便是多义词也多是本义之间具有同义关系;结构上,联合结构和非联合结构数量相当,且偏正结构比重增加,偏正结构的同素逆序同义词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汉语表意非词义因素的重要语法手段,是在构词、构句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语法形态。现代汉语语序是对古代汉语语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联系是主要的,但差异还是较大。本文对古代汉语语序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描述。因为侧重在古今汉语间的差异,故称之为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  相似文献   

16.
汉语属于孤立语,朝鲜语属于粘着语。汉语作为孤立语,没有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由语序和虚词表示,语序相对地固定朝鲜语作为粘着语,语法意义主要帐房整改志表示,其语序负荷不像汉语那样重,所以 相对地说,语充灵活。尽管如此,这两种语在语序的排列上有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何解释其异同点是汉语为母语的朝鲜语教学和汉朝、潮汉翻译界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梳理了汉语语序的研究历史,特别是汉语“句序”的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代表我国复句研究最高水平的《汉语复句研究》中的“句序”研究成就。研究表明:第一,小句的排列次序不单单是语用表达的需要,在联结关系、逻辑基础上,在关系词语的使用上都有条件限制;第二,小句句序和小句特性协调统一;第三,小句类型和小句次序有密切联系。“句序”研究充分证明:不能机械地套用短语规则来解释句子,要从句子事实出发,研究其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因为与现代汉语语序的不同,古代汉语的方位词、处所词研究长期以来保持着其研究的特殊意义。本文以先秦经典《孟子》为文本,通过描写方所词的类别,分布,研究方所词的句法功能,及其相关动词、介词的语法特点,以此窥见方所词在上古汉语中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与现代汉语语序的不同,古代汉语的方位词、处所词研究长期以来保持着其研究的特殊意义。本文以先秦经典《孟子》为文本,通过描写方所词的类别,分布,研究方所词的句法功能,及其相关动词、介词的语法特点,以此窥见方所词在上古汉语中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序的变迁过程,包括"把"字结构、"被"字结构、复合词、后置词和动词后缀的出现以及宾动结构向介宾动结构的变迁.从汉语句法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大量语言经验事实证明,汉语语序变化是SVO→SOV.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释汉语本质及变化方式的两个理由.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从SVO向SOV转变不仅是词序变化的新方向,也是词序变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