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赫伯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玄学派诗圣",其著名宗教诗集《圣殿》于1633年正式出版以来,诗中所体现的赫伯特对上帝堪称典范的虔诚一直以来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赫伯特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虔诚的宗教信仰,也取决于他的艺术技巧。赫伯特具有显著的个性写作特点,《圣经》是赫伯特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2.
复活即死而复生,复活模式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诗歌创作模式。著名玄学派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在其宗教抒情诗歌创作中采用了植物象征和动物象征这两种形式来表达"复活"这一永恒的基督教主题。通过沉思各级造物,采用动植物意象来表现复活模式,赫伯特热情地赞颂了上帝之爱的伟大,表达了对上帝虔诚的宗教情感和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3.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诗《复活的翅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的翅膀》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一首宗教诗,这首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赫伯特象形诗中的杰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象征艺术的独特运用,把诗歌的外在形式与所宣扬的宗教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属于巴罗克文学范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玄学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丰富英国巴罗克文学、促进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乔治·赫伯特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以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而著称.在巴罗克文化语境下考察赫伯特的艺术风格和诗学思想有助于全面、多维度理解赫伯特的诗歌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对整个英国巴罗克文化的把握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禅悟”现象的分析,禅学思想与佛教戒律和佛教仪式之间关系的强调,以及禅学思想进入中国园林理路的探讨,指出禅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它与追求娱情适意的中国园林有着一定的距离。后来人们所理解的禅学思想,其实是抽去了拯救众生的责任感与宗教虔诚感之后享受生活的世俗化的禅学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禅学思想才会与中国园林发生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巨擘。他致力于以诗歌取代宗教的功能,强调诗歌的力量。他认为诗歌的力量首先在于它能给混乱的现实以美的秩序,而意象和哲理的高度统一是诗歌力量的保障。同时,史蒂文斯非常看重诗歌自身形式的力量,对诗歌的意象、画面、声音甚至语言形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泰勒被称为是一位“旷野巴罗克”诗人.他的诗歌闪烁着宗教思想和诗歌艺术的光芒.他模仿邓恩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宗教诗人,将神学思想深藏于日常话语之中,用奇喻、双关、悖论等修辞手法,让诗篇充满喜乐与惊奇.《上帝的决心》和《沉思集》是泰勒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将貌似简单的旷野意象与严肃深邃的宗教主题相互融合的独特的“旷野巴罗克”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虔诚的宗教信仰使她的诗歌充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诗歌中,她常常以宗教内容和死亡为题材,运用象征手法和大量的宗教词语以及表示否定的词语来表达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星期天早晨》一诗,评论家向来评论最多的是其宗教主题,却往往忽视了诗歌中丰富多彩的意象。为探讨和再现诗歌中的意象,文章从意象的感受性、矛盾性以及象征性等三方面入手,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意象使全诗达到“情感统一”、体现诗歌“张力”以及表达作者耽乐的尘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
海子并非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超验的、宗教的世界中,远离尘世。海子的诗风深受梵高的画风影响,崇尚纯粹的艺术,用生命的代价换得艺术的纯真,把对生命形而上意义的期盼作为艺术旨趣的诉求。海子是一位用生命为诗歌殉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浓烈的宗教情怀,虽然,他不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海子的宗教情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尽情的体现。在生死观问题上,海子迷恋上了藏传佛教有关人的生死轮回学说。诗人凭着满腔的宗教精神去企盼着拯救人类精神的祈望,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宗教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英籍传教士、汉学家德庇时在华期间翻译中国典籍7部,其于1829年出版的《汉文诗解》是汉学家古诗翻译的早期作品。德庇时的译诗多是节选,试图更多更广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诗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他在译介中国诗歌时注重对汉英诗歌的形式韵律不同进行讨论。他对古诗中文学形象英译多以直译为主,并改写来自中国宗教文化部分的诗歌意象。选译诗歌类型多样,多为社会风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伦理方面的名家和民间诗歌。德庇时的翻译中国诗歌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译文、翻译策略和诗歌意象处理方式等方面来看,他既有知识传播和商业贸易的目的,也有改写意识形态的用意。  相似文献   

13.
诗人叶芝尽管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但他对世界主要宗教思想的理解与吸收却成就了其诗歌创造的主要源泉和思想基础,形成了影响诗人作品的独特宗教意境,其中,来自印度宗教思想的影响尤为深远而成功。诗人虽未受印度宗教教义的严格引导,却仍能取得对它们进行独特阐释的艺术视角,并以此凸现灵魂与主观真理在宗教和艺术中的永恒性。在诗人的眼里,正是这样的永恒性主题才真正造就了生命意义和宗教关怀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英美现代诗歌以意象见长,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经典。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是弗罗斯特最偏爱的两种意象,频频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笔者通过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意象经常相生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两种意象独特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恰恰揭示了在弗罗斯特明白易懂的诗句中隐藏着某种可怕的神秘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戈麦是汉语诗坛一个久被忽视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呈现了孤独、虚幻、分裂等意识,而独特的意象系统与诗歌意识紧密相关。意象的使用和诗歌意识的传达,使他的诗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坛,邵洵美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主题和创作精神深受英国唯美主义诗人史文朋的影响。通过梳理邵洵美诗歌中的女性、情爱、宗教和道德伦理等主题,探讨邵氏诗歌的创作路径、意象来源,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以及与史文朋诗歌的内在关系,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邵洵美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意象群有其独特风格.如植物意象中以草、柳代表离别与乡思,松、竹、莲荷则具宗教指涉意味,山水意象的隐逸主题,云意象的隐逸色彩和禅意情调等等.十才子诗歌在意象组合上,以并列式组合为主,意象呈现静态化;其次是虚实结合,虚实相济,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感觉效果和虚灵萧散的美学风味.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9.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忘情山水,同情百姓,崇尚自然,又赋神于自然。他的诗歌用词简洁,意象鲜明。蒙太奇的手法在他的诗歌中被运用自如,流畅的意象转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