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劳动移民问题[俄]A.卡缅斯基目前对男性和妇女劳动移民的评价发生变化。过去普遍认为,移居者往往是能干的年轻丈夫单身或带着家庭移居国外寻求新生活,妇女只是作为家庭成员伴随丈夫而行。在国际劳动移民中男性与女性之比是100比50。事实上,正如西方专家的...  相似文献   

2.
王莉娟 《社会》2001,(7):33-35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上海市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家庭消费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变迁的缩影。本文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及消费的角度探讨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消费中的夫妇关系与地位。家庭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经济体制改革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的增加及其收入分化的加剧。家庭收入是家庭消费的基础 ,而家庭收入的高低与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直接相关。随着社会就业渠道的拓展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收入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差异。首先是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最高行业的收入和最低行业…  相似文献   

3.
郭未  鲁佳莹 《社会》2018,38(3):105-135
本研究基于CGSS2008-2013数据,在时间维度下构建赫克曼二阶段选择模型和纳入交叉项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考察男女两性之间“农转非”的差异化路径及变迁,及其带来的收入回报差异。在计量分析之前,本文以2008年数据为基数对收入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平衡时间跨度带来的货币购买力差异。数据结果表明,男性主要通过升学、招工等选择性方式实现“农转非”,女性则更多地通过征地、婚姻等政策性方式实现“农转非”;但改革开放之后,女性通过选择性方式实现“农转非”的比例明显上升。在收入回报层面,女性“农转非”带来的相对收入回报显著高于男性,但这一效应只存在于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农转非”群体中;此外,非农户口的收入回报效应在户籍改革得以深化发展的当下逐渐式微,并且就男性而言,这种削弱作用更明显。最后,文章基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性别角色观念转变的解释框架对计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4.
陈煜婷  张文宏 《社会》2015,35(6):178-205
本文使用2009 JSNet全国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小,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更大;第二,体制外部门两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没有差异,体制内部门男性的网络资源对收入回报的作用小于女性;第三,男性的阶层网络对收入回报的作用无论在体制外部门还是体制内部门都高于女性。综上所述,对于女性而言,其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消减;对于男性而言,其所拥有的阶层网络所能带来的收入回报优势被市场化的推进所提升。因此,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背景下作用的变化,两性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老年人收入状况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明显存在着性别差异.表现在:离退休金水平、不从事社会劳动的人数比例、离退休金以外其他各项收入状况、各项收入均值、全年总收入状况、银行存款状况、接受帮助状况以及主要生活来源状况等等方面.这些方面均反映出:女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在经济生活的自立性、独立性上远远弱势于男性老年人,而在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依赖程度上则远远高于同地域的男性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调整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拓宽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有更多城乡困难居民受益。政策调整后,除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外,还将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成员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不含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患7种大病住院费用救助比例,为个人自负医疗费的80%,救助标准与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相同,最高救助额提高到5万元。同时,将城市“三无”(无子女、无收入、无依靠)老人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这两类特殊群体实行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7.
鄢姣  孟大虎 《学术交流》2023,(10):107-119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2013年和2018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高收入行业中的女性占比在2002—2018年间有所下降。采用排序Probit估计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显著增加了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而年龄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从2002年的“年轻就是资本”,转变为2018年的倒U形曲线关系。农业户口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在2002年和2013年不显著,到2018年变得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农业户口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户籍壁垒在降低;二是这些女性是经过极度选拔和筛选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这种极度选拔和筛选会带来收入补偿效应。政策启示是:如果要缩小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性别差距,消除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准入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李成华  靳小怡 《社会》2012,32(1):153-17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夫妻间经济权力结构和情感关系的变化将对婚姻暴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引入性别视角,提出了解释农民工夫妻间婚姻暴力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量化方法,分析夫妻相对资源和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实施冷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中婚姻暴力现象较普遍,以冷暴力为主,女性施暴率显著高于男性;夫妻相对资源因素和情感关系因素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婚姻暴力都有显著影响,相对资源因素对男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女性,夫妻情感关系对女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庄家炽  刘爱玉  孙超 《社会》2016,36(5):88-106
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是非使用者的1.38倍;同时,互联网溢价效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互联网工资溢价的90.6%。此外,本文发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与人们的网络行为密切相关。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女性互联网使用者之间,性别观念更平等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在传统的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框架下,本文着重于探析性别文化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偏好和使用方式,从而成为导致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爱玉  佟新  付伟 《社会》2015,35(2):109-136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依赖关系、工作时间、性别角色观念均显著地影响着两性的家务分工,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对于男性而言,经济上的独立与成就对于其家务劳动投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时间与性别角色观念,这些要素均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男性家务劳动的承担不存在“性别表演”。对于女性而言,纯粹的经济独立(对配偶收入的依赖程度、本人的绝对收入状况等)并非其家务劳动投入的最好预测,性别角色观念也不独立地对家务劳动参与产生影响。部分女性的家务劳动在经济依赖与性别角色观念交互影响下存在着形态与效应各异的“性别表演”。这一特征揭示了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文化期待交互影响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12月19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称,10年来,全球虽有2.5亿新增女性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女性与男性间参与经济机会的差距并没有缩小,2015年的女性薪酬水平仅与10年前的男性收入持平。报告对全球145个国家不同性别人群的经济参与机会、教育机会、政治赋权  相似文献   

12.
郑莉  曾旭晖 《社会》2016,36(6):209-237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和成长曲线模型发现,性别对社会分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发展有独特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劣势,这一劣势是因为女性从教育和收入所获得的健康回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之间因为教育和收入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男性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健康不平等的“累积优势/劣势假说”,而是在女性群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3.
浙江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及变化的性别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可分解成其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总权益格局中的地位,作为代际成员在家庭代际权益格局中的地位及作为配偶在婚姻权益格局中的地位这三大定位点。与非农化相伴随,浙江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作为下代的地位有所提高,作为上代的地位明显下降;作为配偶的地位无显著变化。而与男性相比,今天的浙江农村妇女在家庭资源的配置中仍处于劣势,权利的获得仍是不足的,家庭地位也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两性之间仍存在着“男高女低”的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於嘉 《社会》2014,34(2):166-192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城乡已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已婚女性的工作时间与绝对收入的增加可以显著地帮助她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此外,本文检验了女性的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在城乡与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地区女性相对收入的增加可以帮助她们持续地减少家务劳动,而农村地区的女性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无法持续地利用相对收入的增加来减少其家务劳动。通过将调查数据与市级统计数据匹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不同会造成女性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影响的地区差异。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女性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的议价能力较强,而在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这种议价能力更容易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肖琴  王婷 《社科纵横》2022,(5):76-83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女性生育多胎意愿。研究表明:女性收入与多胎生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随收入的上升,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正相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与生育多孩意愿呈负相关;结合女性的工作时间和行业性质,周工作时间较短和处于教育行业的女性具有更强的生育多胎行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家庭收入以及一孩的性别等都会对女性生育多胎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单亲家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流行词。“单亲家庭”如今已成为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出现单亲家庭800多万家。而由于离婚案件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调查发现,经济上有困难的单亲家庭的比例高达57.3%,其中有43%的单亲家庭收入在300元以下,以女性为家长的单亲家庭收入比以男性为家长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男女人口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男青年姻缘难觅的严峻态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据1993年部分省市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男性已占人口总数的51.85%,女性占48.15%,男性比女性等3000多万,其中25至49岁男性独身人数是女性独身人数的28倍,占同一年龄层次男性人口总数的8.8%;四川农村已到婚龄的未婚男性多达83万,而女性只有2.2万;山西宁武县农村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1:100,而20至35岁男女青年比例却为150:100。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越小,男性比例越呈增长,女性比例越…  相似文献   

18.
视角     
《东西南北》2010,(2):2-2
男性结婚所获幸福感为女性2倍 澳大利亚一名研究者开展一项有趣研究,把生活中重大事件对人造成的影响换算成货币得失对人的影响。按这种计算方法,结婚带给男性的幸福感相当于得到约3万美元,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当前,贫富不均、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和阶层矛盾进一步急剧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为此,"十二五"规划专门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具体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有研究进城务工人员相对收入的文献,多是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进行分解并加以比较,分析造成进城务工农民相对收入较低的原因.而我们选择反映城市居民收入的一组指标为参照,借助度量贫困的指数SST指数,基于2006-2011年的在京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对收入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对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达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在逐渐上升,那些收入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二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与就业城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还无法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