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是否重要——来自华南的一个民间收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方法  法律是否重要 ,对此的回答取决于人们有关法律是什么、法律对什么重要、法律要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等视角。在绝大部分法学家尤其是法律工具主义者看来 ,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但他们普遍低估非正式社会控制对实现社会秩序的作用 (Fuller,1 971 ;Gri  相似文献   

2.
许多法学家主张进行法律改革,从外国"移植"法律制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作者苏力却主张"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法律的改革发展必须像树木一样把"根"深扎进我们生长的土壤里,尊重传统,根据人们真实需求而制定,而不是靠政府强制力来推行。只有真正在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才是适应社会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一、引子:一个方法论提示。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尝试用小说作为分析某一历史时期的物质、精神状况的文本依据,而小说能否作为社会分析的依据是有争议的。小说所展现的社会图景是通过小说作者的思考,使用小说的写作技巧作出来的,即使是贯彻写实意图的小说,也是不能当作史志来使用的。小说的真实与社会学的真实是不同的,小说所构拟的社会真实是经过小说作者运用文学技巧重新表述的结果。例如巴尔扎克的小说,他的小说写实风格明显,他把当时的社会要素(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整合成小说的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事件中的生活,展示了法国十九世纪的社会风情。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生活中,无偿服务法律关系普遍存在,如帮工、陪同(陪伴)、陪护(看护)、无偿保管、无偿运输等等。此种法律关系多因朋友之情、助人为乐、举手之劳而发生。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并不对等,但双方自愿。意思表示也多为口头形式。在社会生活中,无偿服务民事行为常常因其细小琐碎而被人们所忽视,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对无偿服务法律关系也没有统一明确  相似文献   

5.
当法官(法律)面对村民及其关系密切群体时,对方无结构洞,而自己周边有法律洞,处于不利的网络位置。为此,法官(法律)采取将村长、习惯法和调解嵌入的策略,填补法律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当法官(法律)面对陌生人群体时,可利用对方存在结构洞以提高结构自主性,但这时的法官(法律)还未处于自己无法律洞而对方有结构洞的最佳网络位置。因此,中国法治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制定法与中国因素的有机融合以填补法律洞。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中国法律纠纷解决的研究中 ,一个日益突显的争论是在历史学家黄宗智和法律史学家梁治平之间展开的。黄宗智 (Huang ,l993;1 994)和梁治平 ( 1 996a :l996b)都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这样的分析框架人手 ,对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黄宗智的研究认为 ,在国家法典与民间的非正式调解的习惯法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 ,他把这个状态称之为第三领域 (thethirdrealm)。通过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法律档案的研究 ,黄宗智认为 ,在一起纠纷尚没有诉诸法庭解决时 ,社区的纠纷调解人以及亲属就会出来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7.
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去社会学化、去社会理论化的村庄研究忽略了以下四个问题:(1)在批判社会学的视野里,村庄面临市场力量的持续冲击,后者要求土地和劳动力全部从共同体中分离,纳入作为价格形成体系的市场。故村庄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听任市场力量,还是保留村落共同体。(2)在专业社会学的视野里,如果承认现代社会还需要小型、地方性共同体的存在,以满足非市场经济性质的互助与交换,并发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功能,就意味着要承认村落共同体的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在现代可能松动剥离,但它作为社区共同体仍然是正常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资源;它能否在空前复杂的推压力量下采取恰当的过海策略,实现与社会的联结,首先取决于国家和社会把何种社会视为正常。(3)在公共社会学的视野里,地方性共同体是否被视为公民社会的敌人,首先取决于公民社会被视为应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之上还是方法论社群主义之上。从后一立场看,恰当的村落共同体不是公民社会的敌人。(4)在政策社会学的视野里,国家应该在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社区,并且在解决城乡社区的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城乡社区衔接,避免加快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两大国家战略之间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8.
常青 《职业》2010,(30)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律、法规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有时也称"法制观念"或"法制心理状态".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公民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法治社会里,复仇具有毋庸置疑的违法性。但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报应刑原则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报复形式,不仅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成为人们的共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古代复仇问题的思考,以期对平常生活中的"施"与"报"现象得出既合情理又合法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体系是衡量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巴林作为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体系中地缘、社会与文明实体的重要一环,尽管面积不大,人口较少,但其法律体系却在海湾地区具有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以及内容丰富等特点。巴林法律体系历经四个时期:教法学家主导下的伊斯兰法时期、酋长管理下的部族法时期、英国控制下的混合法时期以及世俗和伊斯兰共生下的二元法时期。巴林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形态与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功能上来看,法律与宗教对社会都具有稳定社会、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等功能。在当今社会,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以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差序格局"依旧适用于现代社会,并衍生出地缘关系扩大化和利益关系核心化的新特征。针对某系医院事件,本文以"差序格局"为视角,从社会道德约束与法制治理两个方面对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发现在社会道德约束方面,存在着行业公约的缺失、道德底线受到利益关系冲击、"双重标准"导致道德失衡等问题;在法制治理方面,存在着社会成员法律维权意识薄弱、多数行业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有关身体健康等重要领域的法律惩罚较轻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了建立行业公约、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完善行业相关法律规范等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直倡导男女平等,并努力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手段维护妇女的平等权利。但是到目前为止,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仍面临不少的问题与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者对中国社会性别平等问题的认识,推动政府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性别平等主流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次对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和全国妇联的242位部、局级高层决策者进行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调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法律体系是衡量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巴林作为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体系中地缘、社会与文明实体的重要一环,尽管面积不大,人口较少,但其法律体系却在海湾地区具有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以及内容丰富等特点.巴林法律体系历经四个时期:教法学家主导下的伊斯兰法时期、酋长管理下的部族法时期、英国控制下的混合法时期以及世俗和伊斯兰共生下的二元法时期.巴林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形态与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腐败都怕暴光。中国在当前情况下成本最低的反腐败就是给新闻监督以自由。一方面要制度上的支持,一方面要硬性的法律规定。那么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财政、交通、承包方都没有隐瞒信息的可能。用公众的钱,每个人都是这份钱的主人,都有权过问这钱是怎样花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受到众多的约束力量和控制力量,在原始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道德和习惯,但如今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巩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本文主要区分了法律与道德、习惯、行政三者的不同,并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习惯、法律与性质三者间的联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冠军、奖牌都已经成为过去,王军霞正在大学里攻读法律,准备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在用“忠实义务”来约束男人时,是否想到他们的“同居权”也应受到保护? 曾经经历过一个因禁锢情感而造成婚姻基础薄弱的年代,是否可以成为今天的男人“婚外寻情”的理由? 在一个依旧以男权为强势的社会里,在40%的人一生中都会出现一次婚外情的社会里,在法律并没有规定姘居有罪的社会里,怎样判定性错罪?做为弱者的女人如何寻求保护?又如何寻找情感上的平衡位置?——每一个话题沉寂后的复出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包二奶”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在我们为此组织的一次法律界人士的聚会中,讨论的范围却突破法律涉及了更多的情感和人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长时期受到西方国家文化与价值观的熏陶;然而在华人社会里,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遗产。究竟在过犯工作这范畴里,香港社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个课题,我们可从政府两大部门(惩教署与社会福利署)有关措施与民间团体的回响,互相引证与参考,以便找出演进与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