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社会产品和财富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这是众人都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我们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保证社会收入分配有相对的公平合理性,防止出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但我们又要求社会经济活动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3.
《青海统计》2007,(11):1-1
(接上期)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里特别有新意的地方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说,尽管各要素按贡献参与财富分配,但是由于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少要素的产权界定不清或国有,从而使劳动参与财富分配的比重过低。因此,十七大报告强调,政府以制度化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与收入公平:1994—2007年数据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在研究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成因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教育与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教育基尼系数通常用于测度教育不公平程度,中国的不同级别教育公平程度与地区教育公平程度有较大的一致性.利用1994-2007年中国教育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系数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构造计量模型,在比较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各因素中发现教育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一特征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增加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实证与现实的矛盾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中国教育投入及回报不公平是影响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任何一个由多级财政组成的财政体制中,财政职能的发挥必须要通过各级政府来完成.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三项职能.但由于各级政府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经济活动支配的范围及可采用的政策工具的不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职能是有明确分工的.按照效率与公平原则,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来执行.  相似文献   

6.
全社会的资金从形成到初次分配,再经过再分配形成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在各机构部门用于最终消费后的剩余就是其总储蓄;而总储蓄是各部门投资的主要来源,当自身的储蓄不足时,就需要到金融市场上去融资;在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国内外资本结构的改变,并进而会引起外汇储备的改变。这一切就是资金流量核算所提供的主要分析指标和数据。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杠杆.文章结合通行的所得税筹划原则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探讨了企业员工收入的个税筹划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公平分配的界定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怎样才算合理公平,这主要来自对公平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公平分配的界定就成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依据.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平分配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三种理论.一种是福利经济学的公平分配理论.该理论始自英国学者庇古,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于收入分配理论时,讨论了收入分配的福利含义.在庇古看来,福利是人们对满足的一种评价,它的范围很广,其中能用货币衡量的部分被称为经济福利.简言之,经济福利是一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效用的大小;第二种是平等与效率抉择的公平分配理论.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公平分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平等与效率交替与抉择的争论而争论的.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意味着收入在社会成员间平等地分配,它包括人们获得收入的机会平等和人们得到收入的结果大致均等.同福利经济学经济福利增加的公平准则不同,这里的公平分配的目的在于如何权衡平等与效率的双重价值标准并使两者相互协调;第三种是发展经济学的公平分配理论.发展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对公平分配问题的见解与看法.在他们看来,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同经济发展有关,但绝不能对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向不平等演变任其自然,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进收入再分配,以求得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然而,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的同时,伴随着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日渐突出的问题,从各方面所提供的基尼系数看都偏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更加促进社会公平,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透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敏 《中国统计》2001,(5):14-18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尚未形成绝对意义上的两极分化,但相对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已是显而易见。●贫富悬殊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它不是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广意义上去探寻。●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是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论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税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伦俊 《统计研究》2003,20(11):35-6
税收有两项基本职能 ,一是组织收入 ,二是宏观调控。税收调控是指政府通过不同的税收政策 ,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有目的的调节 ,使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朝着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方向转变。税收调控政策包括税收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 ,总量政策主要解决宏观经济增长与稳定问题 ,结构政策主要解决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中的结构问题。“九五”以来 ,我国税收调控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一、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一 )税收调控的均衡模型。税收效应理论表明 ,政府征税会影响纳税人的消费、投资和储蓄等经济…  相似文献   

12.
周英章  李义超  金戈 《统计研究》2001,18(11):17-2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流程出现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居民主导型的巨大转化 ,居民已成为我国总储蓄的最重要主体。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进入“储蓄推进”的经济增长阶段是我国的必然[1] 。因此近年许多学者对中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大量研究 ,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但现有文献在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研究的样本区间。现有研究文献大多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建国以来的。但在 90年代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消费信贷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终点,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是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主体是企业单位、政府、居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利益分配格局的重建,巨量资本沉积在民间,当家理财开始从维持生活向使手中货币保值或升值进步。投资已不再完全是政府行为,寻常百姓也需要“开辟战场”,“调整结构”,捕捉家政良机。本文着重分析居民储蓄、国债和股票交易三种投资方式。 一、经济攀升阶段,金融机构将不断推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投资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储蓄则是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此,各国都试图从制度上作出适当的安排,以促使本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不断有所提高。然而,受统计资料的限制,多年来我国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十分少见。比如,与国际水平对比...  相似文献   

16.
穆大常 《统计与决策》2004,(10):144-145
政府投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有限的财政性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地配置到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使其取得最大的社会实际效益,这既是财政性资金支出的核心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每年政府投资工程资金达4000亿元左右,如何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审计监督,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是当前审计工作必须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夏昊  孙阳 《浙江统计》1998,(11):14-15
把握居民储蓄行为及其变动规律,是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一般认为,居民储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部分,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考察我国居民收入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以便人们对收人与储蓄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一、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的现状分析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因此居民的储蓄倾向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1983-1994年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21%。但随着收入的稳步上升,其储蓄倾向也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由1983年的12.9%上升到1994年的36.0%。与…  相似文献   

18.
浅议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的过程中,国家对资金、物质、人员的直接管理比例越来越小,而通过各种政策指导和经济“杠杆”进行间接调控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变化需要及时的信息反馈,需要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统计数据已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成为企业跟踪市场动向、掌握市场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但目前统计部门所采取的组织调查的方法和信息发布的方式都存在着信息含量不够、流速过缓、发布途径较少等问题,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和企业掌握市场变化的需要,加速统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越来越迫…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内蒙古常住人口在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7.56%,内蒙古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引起人口结构、劳动力、储蓄等经济因素的变化,所以定量地讨论内蒙古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税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新  梅翠 《统计研究》2006,(12):27-30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央提出“要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而改变地区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再分配政策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包括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从实践中看,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帮助都起到了积极效果。从影响途径上看,税收对地区收入差距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前者主要通过特定税种的设置来直接缩减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