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是全球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全球各个学科领域中顶尖的科学家。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他们获奖时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正】81岁的药学家屠呦呦去年突然"火"了起来。她作为抗疟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而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甚至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此前,屠呦呦一直籍籍无名,不过,并非没有人褒奖她的科学成就——早在15年前,屠呦呦及其青蒿素研究团队就获得了求是基金会授予的"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这是第一个对屠呦呦...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启动以来,已呈迅猛发展,不可阻挡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过了漫长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之后,采取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与实施,以及战略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作一分析。一、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并没有设想要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但是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实施的封锁和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致使中国逐渐与西方世界隔绝开来,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采取了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内向型经济即进口替代型…  相似文献   

4.
探索与创新——新中国统计科研5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的统计科学研究应运而生。当时的统计科研主要局限在两个方面 ,一是广泛介绍前苏联的统计理论和统计工作经验 ,二是批判旧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所谓资产阶级统计理论。在 2 0世纪 5 0年代中后期 ,曾出现过一段“百家争鸣”的统计科学研究 ,但由于政治气氛浓厚 ,真正意义上的统计科学技术研究受到深重影响。在 2 0世纪6 0年代 ,我国统计科学研究工作曾一度停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成立于 1979年的中国统计学会和 1981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成为新中国首批国家级统计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和智库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更自信更乐观。支撑这一调查结果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得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和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主要社会政策和工作目标,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个基本权利。如何建立起一个统一、规范、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的问题、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焦点。   一、基本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矛盾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 50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50年代初到 80年代的“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的“大锅饭”体制到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的 15年间推行养老、医疗、失业等险种的“社会统筹”, 90年代中期以来的 6年间,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  相似文献   

7.
邱东 《中国统计》2022,(1):67-70
2021年10月5日,三位科学家(Klaus Hasselmann,Syukuro Manabe,Giorgio Parisi)因其"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奖颁布的同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其官网上提供了一份15页的文档,详细梳理了三位学者的相关工作,讨论了他们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持续奋斗,中国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大国重器,它们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天下观”,诞生于联系空前紧密的“地球村”,不仅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显著标志,而且是增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其中,被人们称为大国重器“三剑客”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可谓最具国际范儿,是促进中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先锋。  相似文献   

9.
华罗庚的统计思想孔章圣华罗庚是一位以”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话、大话、设迎话,科学罪人”和“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求实精神”为宗旨的数学家。数学家是精于计算与统计的。经过解放前国民经济中统计功能的失却和五十年代末期浮夸...  相似文献   

10.
肖永培 《上海统计》2000,(3):13-16,17
在人们基本的生存条件中,尤以“食”为根、“住”为本.旧中国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浩叹,充分表达了劳苦人民对“安居”的无奈与向往.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住宅建设,各级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当作根本任务之一.建国50年后的今天,上海人民的居住水平已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向“小康型”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出诺贝尔奖得主?究竟是哪方面抑制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就经济学而言,必须正视:数学功底不深,"数学化"的强度不够,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加之人们对市场化、民营化、"经济人"假设、数学模型等仍然心有余悸,相关分析研究往往着力不够.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经济学悖论".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陈垠杉 《晚晴》2020,(1):33-34
1月14013时许,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的“人民币女郎”梁军病逝于哈尔滨,享年90岁。新中国第T立女拖拉机手“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红色语录”,正是梁军那个时代的妇女们挣脱封建束缚的真实写照,梁军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由于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磨合及博弈,不仅折射出中国本土学者学术素养、学术风格、学术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冶学方法的某些局限或缺陷,而且也形成了一个困扰中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尺度的演进及其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人类对于发展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 ,尤其是二战以后 ,其认识的深度、广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般认为 ,半个世纪以来 ,发展观大致经过了 50~ 6 0年代的“经济观”、70年代的“社会观”、70~ 80年代的“文化观”、80年代以来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四个阶段。随着发展观的改变 ,衡量发展水平的尺度也逐渐变化。特别是近 2 0年中 ,新的衡量发展水平的统计尺度渐次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 ,并对各国的社会经济统计和核算体系产生着重大影响。这些尺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是否如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  相似文献   

15.
45.埃尼阿克 :信息时代的启明星(1946.2.15)1946年2月15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电子数字电脑 ,名叫“电子数字积分电脑” ,简称“埃尼阿克”。“埃尼阿克”的发明 ,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46.核磁共振 :打开“黑箱”的钥匙(1946)核磁共振现象是1946年被科学家发现的。起初 ,它主要被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 ,核磁共振技术与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它能对物体作无损伤探测 ,被誉为是探测某些不可打开的“…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的儿童是下个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儿童事业发展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发生巨大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九五”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市儿童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一、儿童成长环境改善从1990年到1998年,我市国民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经济实力有所增强。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61亿元,比1990年增长11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74…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摘诺贝尔奖桂冠?究竟是谁扼杀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作者在<数学功底:制约中国经济学家摘取诺贝尔奖的软肋>一文中,对其缘由作了深刻的剖析:数学功底不深,"数学化"的强度不够,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  相似文献   

18.
梁胜 《统计与社会》2006,(5):46-48,45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组织的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由1980年的20%发展到了2002年的38%。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一倍,然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表现突出的另一个现象是城市贫困。有资料显示,“贫困城市”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总数的26%,占地级城市总数的32.4%,中国城市中贫困群体接近3000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工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八五”、“九五”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工业发展成绩卓著,推动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便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统计教育事业走过了艰辛而曲折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计教育是统计事业的基础。新中国的统计教育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为发展统计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统计管理专家、统计业务专家、统计科学家和教育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统计教育事业更有长足发展,科教兴统计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大统计”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统计教育事业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现在,全国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统计教育体系,统计基础教育、统计专业教育和统计继续教育正在协同发展,社会经济统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