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一年中,学界对于朱熹的经学思想与方法的论述颇多。朱汉民和肖永明都注意到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经学诠释特点,并指出朱熹在注重义理阐发的同时,并不废弃章句训诂,朱熹的经学兼取汉唐以下诸家之长,力求经文本义,将理学与经学统一起来。梁涛则注意到朱熹对于“慎独”的误读,并且揭示出这种误读所包含的经学诠释意义。而余英时先生晚年的倾力之作《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研究》,无疑是这一时段有关朱熹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成果,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将影响到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学术界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宋明理学研…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把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与伊川朱子三系,并视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两系为儒学之正宗,而伊川、朱子系为儒学之歧出。牟先生宋明理学三系说的形上根据是“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形上学”融道德与存有、心体与性体、主观性与客观性为一体,不仅有利于实现“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文化理想,而且有利于以道德制衡科学与民主,是最完备的哲学形态。牟先生以“道德的形上学”这一圆教模型作为标准,对宋明理学进行分系,提出著名的宋明理学三系说。  相似文献   

3.
宋初时期周敦颐首先提出“孔颜之乐”的理论问题,并加以一定的理论诠释。此后这一问题成了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青年学者李煌明所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一书,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本书的选题具有很高的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孔颜之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并且有深刻意涵的理论问题,以往的学者虽对此问题比较关注,不断有学者论及,总的来看尚比较零散、缺乏全面、系统而有深度的研究著作。此外,目前中国现代社会大环境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特别是青年感到无奈和困惑,如何摆脱目前普遍的精神困境,这是作…  相似文献   

4.
宋明理学在儒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会通。学界曾对宋明理学中理气关系、心理关系、心性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普遍探讨和争论。从和谐的视角来看,过去人们简单地批判"理本论"而肯定"气本论"的观点,以及片面地评价"心本论"、"知行观"的做法都是较为偏颇的。宋明理学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中华和谐思想:一是"理本论"、"心本论"和"气本论"三大学派从哲学本体论上深刻论证了宇宙和谐和天人和谐的思想;二是以心性论为重点深化了儒家的心性本体和心性修养的思想,为自我和谐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以知行关系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知与行的内在和谐统一与人际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明理学家一面强调仁与爱密切相关,一面将仁界定为"爱之理",在爱、恕、公的相互作用中臻于仁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同时强调仁之一体中的差等和厚薄,最终将基于宇宙秩序的一体而等差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语境下的家具设计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理学强调心性为本和道德意志的提升,通过存性去欲、保持内敛的生活实践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使得由艺观道成为宋明时期文艺界的价值取向。在此语境下,宋明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从结构形式、装饰艺术、家具用材三个方面对宋明家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明式家具是宋代家具设计风格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通过空间造型处理、结构装饰渲染、用材肌理保持而充分彰显出其简约的设计风格,与理学注重文化审美、以理节情、重视人格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理学成为这一时期家具设计风格变化的深层推动力量,而家具设计则彰显了理学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气范畴与宋明理学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理学各派思想家在构筑其哲学体系时,均把气纳入其哲学逻辑结构之中而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运用(心学的主流派除外)。通过各个不同学术流派的交流、辩难与融合,气范畴理论的发展在宋明时期达到高峰,同时标志着宋明理学——新儒学的思辨化和哲理化,成为足以与佛、道宗教思想相抗衡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可以说,离开了气,宋明理学便不  相似文献   

8.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长期的超稳定社会一定离不开富有实效、饱含智慧的传播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中后期的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对于考察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观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宋明理学的出现凝聚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因,肩负着重建纲常的使命,其传播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为重要的精神交往原则。具体来说分为应然层面的传播价值和实然层面的传播观念与模式。其中,"仁"和"理"分别作为最根本的德行价值原则和规律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追求"悟"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和"圆融""收敛""平淡"的传播美学标准。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向内形成以自体传播为特点的传播观念,向外形成了高语境、文以载道的实用主义和圈层化传播三种观念。宋明理学传播观念通过编织士大夫的精神交往网络,以及参与构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而对中国古代超稳定社会的延续发生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孟子重视心的作用,在承认四体与四心一样与生俱来的前提下,强调只有四心才是人性的具体内容,由此推出了性善说,并且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方式与天合一。孟子的这一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同时引领了宋明理学的价值旨趣和理论格局:第一,孟子推崇的四心被宋明理学奉为宇宙本原。第二,孟子对心的重视与宋明理学的道德践履密切相关。第三,孟子四心与四体并举在宋明理学那里发展为双重人性论。  相似文献   

11.
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是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途径之一。宋明理学道德人格内涵与道德人格的塑造方法为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宋明理学以理欲之辨树立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为现代人格培养树立了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结合、“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路径无疑也是现代道德人格培养所经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由宣兆琦研究员和李金海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齐文化通论》,于今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齐文化研究力作。该书分上下两册,合结论、三编,凡18章,计81万字。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代文化学理论,对齐文化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全书的立意看,《齐文化通论》的作者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有自己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理论构架、研究方法等。《齐…  相似文献   

13.
方国根 《东方论坛》2003,(4):126-12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儒道佛、宋明理学至清代考据学,延绵不断.宋明理学是产生在北宋下降至明末时期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是当时时代脉搏的体现.就学术思想和理论思维而言,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冲突融合的产物,由于它吸取了中外文化的营养,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建构了特有的哲学理论思维形态,产生了一大批有学术建树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影响传播至东南亚各国.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在道德哲学层面重新思考形上人性论建构的理论课题之时要转向宋明理学人性论寻找学术资源。此种判断是基于中华文化生命的客观历程,当代人的实际精神状况和中国的道德国情。宋明理学人性论能为当代道德哲学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启示,主要是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如何在人性论上体现;在人性论体系中如何完成"伦理-道德"的整体性辩证以及如何确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它呈现实体等等。  相似文献   

15.
宋明理学,批判地吸收了佛学玄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家关于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理论,思考人在宇宙间的位置和意义,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先秦儒学所提倡的许多原则、训诫、口号提升为思辨严密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价值信仰,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宋明理学也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承担精神、理性主义、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虽以求内圣重“心”“性”示人,但也有“赞天地之化育”以建构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以“理”为最高原则,宋明儒根据“事者,为也”的理解,认为“事”是在时间意识作用下的动态展开,相应地呈现为历史过程,亦即“事以成史”。这一过程每每受“势”的影响和限制,以此构成“事势”与“理势”的区分。“事势”是宋明儒用来表达“事”得以展开的具体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客观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而“理势”则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规定及世界变迁的必然趋向,以当然与必然为双重内涵。无论是“事势”还是“理势”,皆关涉更为广泛的事实与价值,在宋明理学中别具形上意味。在“事以成史”的背景下,宋明理学中的“事中求理”可化约为“史事求理”,延及实践层面就成为“事中求理”“顺势而事”“事以成势”等功夫。对宋明理学历史形上学的关切,在于探寻其建构形而上哲学体系的终极关怀和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情欲”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以理驭情” ,理学家从性情论入手 ,赋予情欲以道德理性的要求 ,并以天理作为判别情欲善恶的终极标准 ,这既是一种道德情感的自我超越 ,同时也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自我扼杀。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素有“道南理窟”、“闽邦邹鲁”之称,是朱子学的发祥地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遍布于碧水丹山之间的哲理刻词,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朱子理学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对假座武夷山的武夷学院的校园石刻予以诠释,揭示其深刻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比较哲学的方法,比较中西文化之异同,反省传统思维之得失,在学术界形成一股热潮。在此学术趋向影响下,武汉大学哲学系师生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宋明理学讨论会,着重比较研究了中西哲学和两宋不同哲学思想。讨论十分热烈。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解决殊相与共相、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中西哲学有三条路子:柏拉图从本体论入手、康德从认识论入手、宋明理学则从伦理学入手。同学们对这三条路子作了比较。有人认为,柏拉图通过“理念——分有说——级别理念”这样一条线索,将本体论上升到伦理学的高度,用“天才论”和“回忆说”解  相似文献   

20.
清初理学与宋明理学相比已具有多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理气论上,清代理学更强调理气无先后, 把气提升到与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心性论上,认为气质是人性的重要来源,要求从气质上观性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从天理上观性;格致论上,强调格“事”、“物”之理,将儒家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建立在“事理”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