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本文从当今的教育质量着手,深入探讨了科学素养的培育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关于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认识的剖析,重点探讨了基础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育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的探究,指出当今教育质量问题的重点是核心素养的欠缺。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关于科学素养培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其框架的构建与维度的筛选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国际大型测评项目PISA、TIMSS、NAEP等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初步构建了五个维度的科学素养模型,并提出了实现路径:强调实践动手探索能力;重视科学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主动性,倡导协作创新;注重科学素养的社会化维度。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在研究生培育上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开放自主的培养理念,推崇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强调扎实全面的科学素养.在培养理念上,提倡"宽松准入、自主培养、严格出品".在创新培育上,提出要敢于挑战权威,允许学术争鸣,保证专博结合,主张学科交叉,鼓励广泛交流,提倡科学与艺术结合.在科学素养上,从哲学视角、战略眼光、世界胸怀、管理艺术、辩证思维以及健康体魄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入分析钱学森研究生培育思想,对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科技帅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科学素养,是高校培养小学科学教育人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编制心智状态问卷、发展科学素养测验试题,探究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实效性。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心智状态,他们的学业成就在性别、生源等背景变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心智状态与学业成就之间显著相关。基于心智状态的多维学业成就测评将有助于培育师范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实验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以有益于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科学素养理论研究和测评现状,以职业从业人员作为评测的主体,采用具有权重的科学素养五维度测评体系,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行科学素养水平的测评。文章主要对广东省制造业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开展了抽样测评,从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等因素对制造业从业者的科学素养水平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职业人群测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养及其度量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传统的科学素养测评框架是特殊时代和特殊需要的产物,当今社会的科技、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科学素养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鉴于此,本文对科学素养的测度和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同时对米勒的科学素养测评框架及其对于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思考,指出科学素养要适合当代中国创新创业的需要,科学素养及其测度更应该注重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创新文化氛围的塑造,也就是要达到学、知、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师资配备的结构性缺陷是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瓶颈”所在。文章以常州地区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师资现状为个案,从教育人事政策修正、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未来公民科学素养培育与基础教育师资结构的协同性嬗变。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研究课题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大学化学"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而研究生作为国家主要科研力量来源,其科学素养将直接反映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础。社会普遍认为:文科生在科学素养上与理科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自编问卷对文理科研究生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文理科研究生在达到具备科学素养标准的比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在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上好于一般公众。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文化根基的深厚滋养是发生前提,战略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方向引领,核心要素的稳定运转是现实根基,评估优化的高效实施是可靠保证,系统机制的勾联融通是核心要旨。以内在逻辑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具备由文化根基层、目标引领层、核心要素层、评估优化层、系统机制层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层次性的鲜明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体系支撑,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元明曲学家对杂剧的分类经历了从以人物类型为主到以内容为标准的过程。夏庭芝的《青楼集》中有关杂剧分类的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元杂剧的演出情况:首先,当时演出最多、最受欢迎的杂剧是驾头、闺怨、花旦、软末泥、绿林五类。其次,《青楼集》的分类折射出元杂剧表演的发展,杂剧脚色的日益完备,分工的趋向细致。一方面,小旦逐渐成为受爱重的角色,显示出元杂剧外脚的发展。另一方面,花旦成为旦本中颇受欢迎的门类,逐步从正旦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4.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分类活动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心理学的热点,其中用实证的方法对儿童分类活动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分类标准的稳定性、分类标准的性质、分类同一性、分类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分类中基本水平现象、类别等级特性、类别表征中知识效应、类别内特征关系的敏感性、类别对刺激判断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儿童分类实证研究的成果,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礼学和礼教备受重视,几可比拟西周。清中叶徽儒凌廷堪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其礼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和丰富的美学意蕴,可从三个方面呈现这一点:第一,凌廷堪礼学思想的核心是“以礼代理”,这是明末清初以来的“礼教主义”思潮的延续,礼教主义注重道德教化的感知性、情感性、切身性,强调礼教的象征性,这可从宏观上呈现凌廷堪礼学思想的美学特质;第二,立足于礼的感性呈现、礼的情性基础、礼的象征意义、礼的教化(美育)目标这几个基点,从美学方法论层面,重新结构其礼学命题,进而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呈现其礼学思想的美学意蕴;第三,通过与同时代的“宋学派”的代表人物方东树的礼学思想进行对比,进一步彰显其礼教思想中注重美学的奠基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 ,为了尽快克服危机和发展经济 ,俄政府推行了经济自由化战略 ,内容涉及参与经济全球化、改善投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增加市场运作的透明度等方面。但是就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 ,要实现这一战略还存在诸多限制 ,如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经济结构失衡、积累低水平、科技和设备落后、经济封闭以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表现出来的软弱性等。所以经济自由化战略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制度引导者、体系创新者、要素调配者和安全维护者。依循国家逻辑,要科学、理性地肯定、强化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要突出国家设计的数字乡村建设理念,突出国家主体的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突出政治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路线,突出制度主导的数字乡村建设方式。防控乡村返贫,推进数字强国进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是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的价值取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应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城乡建设步伐,提高干部责任意识,追究违法违规责任,践行制度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