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之为诗的根本要素,吉狄马加的成功与他为文坛提供了系列"忧郁"、"灵异"、"厚重"的意象密切相关.本文从诗人"自在"的民族文化"亲和"与"天赋"的文本体现中,通过意象辨析、意象的地域性格和母族文化情调等方面讨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意象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考察了彝族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文化学的层面论述了吉狄马加诗歌对于处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彝族文化的反思、变革与创新的时代使命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视、文化溯源、文化批判及文化救赎的美学旨趣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吉狄马加诗歌创作已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的一种典范,其文本在异质文化的交汇之中,形成了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从语言的修辞角度,分别考察其诗歌文本中典型词汇、词语选择、词语的组合搭配以及个性化的修辞格--反复与排比、隐喻与象征等风格手段,探寻诗人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吉狄马加诗歌翻译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当代著名汉学家、诗歌翻译家、诗人梅丹理先生。梅丹理先生重点阐释了《易经》研究对其解读诗歌意象的重要启示,并围绕吉狄马加其人其诗、诗歌音乐性、个人民族诗歌翻译方法、成果,以及民族诗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自己未来的研究计划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真知灼见不仅为吉狄马加诗歌翻译个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长期受冷落的当代民族诗歌翻译与研究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黄爵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名臣”,在嘉庆、道光年间声望颇高。虽然他在历史上因禁烟而闻名,但他的诗文在近代诗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通过对黄爵滋作品整理搜集以及采用综合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对诗人创作作品时的心理情感活动一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影响下诗人内心的相关差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爵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名臣”,在嘉庆、道光年间声望颇高.虽然他在历史上因禁烟而闻名,但他的诗文在近代诗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通过对黄爵滋作品整理搜集以及采用综合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对诗人创作作品时的心理情感活动一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影响下诗人内心的相关差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康海作为"前七子"之一,在当时文坛上有重要影响,其诗歌作为时代和作者个体的重要资料,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康海诗歌的情感取向是多面的,主要有关中情结的流露,有儒家情怀的抒写,有老庄思想的宣泄,有日常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诗歌内容正是康海自身生活、情感和性格的真实体现.因情命思、缘感而发、比物陈兴的风格正是康海诗歌创作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8.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者和诗歌作者心灵的碰撞,是鉴赏者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者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的情感激发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翻译吉狄马加诗歌的体会为据,提出汉彝诗歌翻译应做到的三个要素:一是产生共鸣,创译意境;二是重建符合原诗意境和译诗语音系统的韵律;三是根据原诗意境和译诗语音特点重建诗形。文章还讨论了这三个要素各自的特性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三者之间既有相互连惯,相互补充的关系,又有相互支配与受支配的关系;是缺一不可,起着整体效应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的美国精神乐观自信,美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优越感中建立起来的。惠特曼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美国和美国人民,他的诗歌洋溢着乐观豪迈的美国气概。在美国内战的非常岁月,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联邦高于一切的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先得到认可的一位。而她被认可的原因,或许由于她是朦胧诗人中最早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怀与客观环境的反差与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的特色与动人之处则在于诗中一种温婉而美丽的忧伤情调,但是,她的诗忧伤中蕴含着坚强,低沉中蕴含着热情,把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表现得曲折尽致。同时,她的诗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以爱温暖和抚慰着同时代所有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巫卜散文是先秦散文的肇端,它蕴含着先民深层的思想情感。它在形式上由质朴古拙的甲骨卜辞到修饰润色的《易经》卦、交辞,再到哲理性的《易传》。随着外在形式的变化,它在内在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心理流程:由对自然和社会的恐惧、惶惑到朴素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文学"由于世纪交替的眼光以及自身辉煌的态势,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并逐渐深入到文学的各个分支。这里,主要选择诗歌潮流的演进方式为线索。在明确"80年代诗歌"的生成及其生存状况后,从论争、创作主体、艺术演变以及多元格局的形成等几方面介入历史,正是廓清诸多复杂问题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我国古典时期几个主要阶段诗歌韵律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以发现 ,古典时期每一次诗歌的大繁盛 ,都和诗歌韵律的确立或改进 ,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新诗体的成功构建 ,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 ,中国诗歌韵律逐渐达到了它的非凡高度 ,诗歌体式日益丰富多样。另一个重要特点是 ,每一个构建出新诗体的时代 ,都既以这种新体式为主 ,同时又保留以前的诗歌体式 ,即不简单否定此前的诗歌体式 ,形式多样并存、各体竞相发挥作用的格局。诗歌韵律、体式的不断改进和构建 ,以及宽容的多样化尝试 ,使古典诗歌的能量能够最充分地释放出来 ,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民族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促生了晋察冀诗歌,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生存的群像,真沉而深切的抒发了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全体民众对敌人残暴的愤怒和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以群体关怀的抒情个性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标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情感中流淌着中华民族古典传统和社会现实相融合的血液,饱含深情的融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中.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诗歌的意象体系异常丰美,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不断涌现,但几乎所有文章都是针对某一作家诗歌中的单一意象进行释读。文章结合不同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性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对浪漫主义不同意象所指涉的情感功能进行了探讨,指出映照情感、渲泻情感、建构情感理想是浪漫主义意象的主要功用,使浪漫主义意象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  相似文献   

18.
昭君出塞这一重要历史题材,一直为古代诗家所瞩目.据统计古代此题材的诗歌多达700余首.随着朝代变化,从唐以前到元明清,昭君题材诗歌情感内涵从身世悲怨、家国乡思、和亲是非、直斥君王、各抒胸臆向人文关怀、深情讴歌的情感内涵演变.  相似文献   

19.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说它特殊在于社会形态发生变异,说它是重大变化时期在于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人的觉醒。人从神学的禁锢和谶讳宿命论的支配控制下解放出来,走向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以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这些无不是人的觉醒的深刻表现。于是也分化了魏晋时期贵族、知识阶层人的生存状态,一类为面对短促的人生,“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极力追求人生享乐;一类为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中等学习生情感偏差意向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这些地区中等学习生情感发展的症结所在,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