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逸周书》是一部与《尚书》略相类似的史家著作。用文学的眼光看来,《逸周书》中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显得更富生气,更有价值。《程寤》篇以奇幻之笔写梦,具有不可小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程寤》是"寤"体文献的一种。"寤"的训诂意义,一般指梦中惊觉而有言。《程寤》及《逸周书》中的《寤敬》《和寤》《武寤》等篇章以"寤"为名,说明这类文献有着共性特征。"寤"通常表现为因梦而寤,因寤而惊,因惊而悟,从而与现实活动相联系,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书》类文献中的"寤"体篇章,与当时对梦境的神异认识和现实政治对神权支撑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校文博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黄怀信同志,积4年心血写就的《逸周书源流考辨》一书,今年年初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逸周书》是一部极堪珍贵的历史文献。共10卷,71篇,亦称“周书”、“汲冢周书”、“周志”、“周史记”。该书内容丰富,记载了商周交替之际及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军事、宗教礼仪、道德修养以及天文、历法、时令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西周和商周之际历史的基本史料之一。《逸周书》的上述有用价值,有的已被发现利用,而多数则闲置至今,未被发现,更未被充分利用。其原因主要是书之源流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即成书确切年代和性质、各篇内容始终没有定论。《逸周书》源流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书的不同名称各产生于何时?诸史《志》所著书的面貌有何不同、来源如何?汲冢是否出有《周书》,若出,其书与今书有无关系?今传本为何时、何人编定?篇名  相似文献   

4.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大匡》、《大开武》、《酆保》、《和寤》、《小开》、《文政》等篇广泛存在的集成现象,可看出:《逸周书》中的集成文字是汉代刘向重新编辑残存《周书》45篇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逸周书》传为孔子整理《尚书》所逸 ,故名“逸周书”。其书以史文为主 ,内容繁杂而文字艰难 ,故长期以来没有新注。作者在学习研究中 ,就一些古今学者见解悬殊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做到“后出转精” ,以利于该书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依据古文献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对《逸周书·谥法》时代进行了辨别、分析和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 :现存《逸周书·谥法》是春秋初期在周初《谥法》的基础上增益、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逸周书》是一部很重要的先秦古籍,其成书年代至今仍众说不一。我们就相关史料及是书内容,再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从词汇发展史的角度,对书中几个常用词的使用情况作了历时的考察,初步推断《逸周书》的成书年代宜在战国初期。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是一种很重要的古书,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已有著录,作《周书》七十一篇,言系“周史记”,列于《尚书》诸家之后。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许慎《说文》引用则称之为《逸周书》。凡此都可说明,当时学者认为此书与《尚书》有某种关系。虽然如此,《逸周书》的地位在过去历史上究竟不能同《尚书》并论,直至清末《书目答问》列之于古史类,反不如《汉志》之在《六艺略》。历代研究注释此书的也不多,于晋孔晁注后,惟有《王会》一篇多有学者讨论,书中其他部分几乎无人顾及。清代乾嘉学风兴起,才有卢文昭、王念孙等家陆续加以整理。道光时,朱右曾著《逸周书集训校释》,堪称集成之作。随后又有朱骏声、俞樾、孙诒让,以至刘师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逸周书》是一部重要的古书,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思想,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有的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仍有借鉴作用。为此,本文特对《逸周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作初步探讨,以弥补以往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古文尚书》百篇基本未失 ,多保存在后世的不同版本的书中。《逸周书》当属《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12.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相似文献   

13.
试说《管子》三《匡》命名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书中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三《匡》因何而别,学界迄无定说。本文对此进行考辨,兼及《诗经》小、大《雅》及《逸周书》诸“大、小”篇,提出异乎前人之新说  相似文献   

14.
《逸周书》一中,至关周史研究。然其价值,则迄今犹未被完全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时代尚不明确、无有定论。笔者于此,拟对其时代略作考论,冀学界予以批评。前人论《逸周书》,或以为战国时人作,或以为战国前人作,或以为战国后人作,或以为秦汉间人作,或以为汉以后人作,或以为东汉魏晋间人作,或以为历战国秦汉而渐增成,或以为春秋已有,而战国后又辗转附盖而成,不一而足。论说虽繁,但各家均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其书有《序》。我们知道,所谓“《周书》七十一篇”,实际  相似文献   

15.
<逸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为"伪书"之名所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近20年来,关于<逸周书>的综合性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使其成为先秦文献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逸周书>注译、研究专著及相关专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对20年来<逸周书>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逸周书>研究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6.
《逸周书》中的《皇门》一篇,虽然文字讹脱现象严重,但是清代学者已经认识到它的价值,比如朱右曾即认为此篇大似今文尚书,非伪古文所能仿佛。④清华简《皇门》作为战国时期的写本,使我们对这一点看得更加清楚。篇中很多语句可以与《诗》、《书》、金文对照,足以加深对简文的理解。整理者在注释中已经列举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以"不生其国"阐释所有"声"谥人物,明显不妥。本文以"闻其谥,知其行"为出发点,通过对《左传》所载"声"谥者行迹的分析,认为除《逸周书.谥法解》所释外,还应该有"声名远播"和"有声无实"之义。  相似文献   

18.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19.
今本《逸周书》中共有历日材料二十五条,其中《酆保》、《小开》、《宝典》、《世俘》的年、月、干支、月龄四要素俱全。应用夏商周年代学最新成果“干支回推法”,分别以学者依据现代天文方法确定的武王伐纣之年月日干支为基点,对其逐一校验,证明四条历日材料虽经后世修正,但基本上是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20.
《逸周书》现存60篇文章中,有49篇属于记言类文章。这49篇包括对问体、教令体、谏诤体、训诫体、格言体等文体,都充满训诫内容,是周人留下的一份独特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