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江晓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49-154
贫困,不能仅仅限定于由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经济生活的窘因所致,还应包括教育落后导致的教育贫困。事实上,教育贫困是与人类的生存命运相始终的。而人类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恰恰就在于不断地解决教育矛盾和改善教育环境。本文以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贫困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拉家常,从中揭示了农村女性教育极其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江晓红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89
教育实行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区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难以提升,表现出一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态势。从农村回族女生的升学率、辍学率等方面显示出了非均衡现象,其现实不容乐观。因此要解决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问题就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性别视角本身进行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女性教育差异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忠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5-20
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中,随着国家对女性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投入的加大,女性在教育机会与教育的量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当下女性教育所面临的是更为深层、也更为艰难的问题,它不是简单地通过加大投入、增加教育量的供给能解决的,而是要对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本身进行反思,实现教育质的平等。本研究主要对近十年来中国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分配状况进行描述,并尝试对男女两性教育上的差异进行量与质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农村回族成年女性的思想观念不仅关系家庭的稳定和进步,还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回族妇女的整体素质,对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族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必然要求。在民国时期的宁夏,马福祥、虎嵩山等回族上层人士,通过创办新式回民学校,改革经堂教育,推动了回族教育由旧及新的转变——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但较之以前已经有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对回族发展及国家强盛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回族女性逐步参与到社会发展中,一方面保持着浓郁的回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了市场经济强烈的冲击。这种内外力的作用使城市回族女性家庭事务的决策与分配权呈现增长态势同时又进展缓慢。这说明城市回族女性家庭事务决策权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相似文献
7.
清真女学与农村回族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宁夏韦州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妇女越来越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开发西部农村回族妇女人力资源,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真女学的兴起,为农村回族妇女的再教育、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成为回族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甘肃广河县294户回族家庭1 327名回族女性(14岁以上)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宗教家庭观念限制、身体健康水平欠佳以及人力资源的教育性开发不力等因素影响,回族农村女性面临诸多发展障碍,如家庭经济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等。据此,应提倡新的宗教、家庭观念;加强回族农村女性教育,强化其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认定农村女性家务劳动的实际价值,鼓励其从事基本商业贸易并提供小额贷款倾斜政策,最终促进回族农村女性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回族妇女教育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个民族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为肩负人类延续和培养后代重任的女性教育更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信仰伊斯兰教的云南回族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回族女性教育观以其独有的特质,在伊斯兰宗教教育和现代科学教育的并驾齐驱下,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使经受双重教育的回族女性具有了自身强烈的民族个性和应对社会竞争的技能,云南回族妇女教育观念的双重性带来了她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失衡与重建——以高考录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学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6):68-71
进入新世纪以来 ,教育公平问题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高考录取不公平现象更是受到猛烈批评。无论是从“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看 ,还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看 ,高考录取不公平现象都严重侵害了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且加剧了各地区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危害是十分深远的。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作祟 ,二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分布的不均衡 ,三是教育改革措施的不完善、不配套 ,四是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消除这一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实行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11.
王迴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回族是一个有族内通婚教义习俗和大分散,小集中居住格局的民族.通过对山东三个回族村庄的调查,试图找出当地回族娶嫁距离的分布状况和当前农村回族青年娶嫁流动状态,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燕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20-124
回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国家在回族成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行为的具体运作和实施,使得回族群体成为一个更具彻底自我意识或思维能力的历史主体,成为一个更能表征自己或自我的思索或认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周晓燕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39-42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带来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回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信仰、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回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本研究以宁夏回族为对象,通过对回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变量分析,来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基于对宁夏西海固腹地一个普通回族村庄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一套伊斯兰教与民间信仰共生共存的体系。伊斯兰教在当地回族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同时被正统所强烈排斥的民间信仰也备受追捧。原则上矛盾的两种信仰被当地人融合于现实的宗教实践中,共同满足人们今后两世的不同需求。回族民间的这种信仰实践现象实际上是宗教的工具属性遭遇人的实践理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体意识与母性特征失衡——对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36-38
20世纪产生的女权主义对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影响到了影视传播中。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过于重视女性的主体意识而忽视了母性特征的凸现,所以我们呼唤社会的均衡发展,对母性特征的强调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农村女性从传统农业向其它产业转移的非农化流动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由于农村女性所拥有的个体社会资本具有质和量的双重差异,从而导致她们在非农职业体系中的结构性差异。本文认为,由于中西部外出务工型农村女性在非农职业体系中的地位最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周传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2):5-12
地处黄河以西的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其历史明显具有一种断裂性,这使得其地域文化缺乏历史延续性和浓厚的地方性,这里的回族社区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这一地区才真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缺乏历史延续性的回族社区在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里悄悄变迁,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8.
白友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3):5-11
文章以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为个案,分别从社区经济、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回族社区的社会文化结构,概括出“盘根草格局”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文章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决定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而社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会进一步影响社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芬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1):53-58
在关注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的同时,应关注女性内部所存在的差异.家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一个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女性地位的高低.不同个人经济状况、人力资本及婚姻家庭状况的女性在家务劳动上所支出的时间不同.女性不同群体在家务劳动时间上的差异表明女性群体内部存在差异,这要求学者们关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女性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
伊斯兰文化自唐宋元三朝传入中国,使中国文化或主动或被动地出现涵化,呈现多样性。一千多年来,回族在接受中华文化的同时,通过濡化、"哲麻体"、"以儒诠经"、经堂教育、"尔麦里"、新式教育、大众媒介等方式和途径传承了伊斯兰文化,使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呈现出不同于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显现出二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