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3.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西蒙古是蒙古民族的一支。蒙古民族在明代以后按其居住地区可分为西蒙古和东蒙古两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部分蒙古族人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不少差异。西蒙古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游牧经济对古代蒙古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蒙古民族经济发展史上起着主导作用。但统一前的蒙古草原诸部由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对蒙古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对蒙古汗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蒙古汗国的强盛和蒙古民族的繁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游牧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内容丰富、艺术性完美、形式多彩的蒙古民歌。蒙古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蒙古族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光辉灿烂的遗产,给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古民歌浩瀚如海,最近几年内就出版了好几部蒙古民歌集。蒙古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蒙古民歌,而且歌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曾力挽狂澜的蒙古民族,到解放前夕,几乎濒临灭亡境地,喇嘛教的长期盛行是重要原因;喇嘛教正式传入于明代而盛行于清代;喇嘛教的传入是明廷极力鼓励和蒙古上层积极提倡的结果;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无不极力推行“兴黄教以安蒙古”的政策;喇嘛教的广泛传播长期盛行严重阻滞了蒙古民族经济文化人口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政策给蒙古民族带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了蒙古兴起前中国民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蒙古能够统一中国,并与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在原因。认为中国南北民族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民族之间差异日益缩小和中国民族在蒙古兴起前处于分裂状态是蒙古统一中国并与中国众多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因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蒙〕Г.苏和巴特尔(Г.сухбаатар)翻译萨如拉(Saraγul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所)蒙古①及其它国家的学者们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匈奴民族曾...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追求人的存在的超越和审美化人生,追求生命、灵魂的不朽和永恒,这一取向为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希腊哲人对人的存在处境和世界存在的理性反思,标举和谐、逻各斯、美和善作为一种终极价值,从而不断推进人和人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完满化及其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并依此对人生和社会意义进行哲学追求。前苏格拉底的审美价值形而上学为西方审美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2.
论管理的道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人们对管理和伦理关系的认识早已随同两者的产生而产生。近现代以来,由于管理对象不断扩大的普遍化趋势、人在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主体化趋势、管理的人文化趋势和企业竞争加剧与社会压力的扩大化趋势,更加强化了管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不是人们人为的外在强加,而是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其内在根据在于管理的道德性。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个体自我的主体性”和“坚定理性主义”原则的现代性,在生命的每一个范围和层次都为人预备了全新的结构,同时也以消解价值标准、遮蔽价值理性以及断裂价值秩序的方式制造了价值世界的困境,引发出现代人深重的生存危机。反思现代性及其导致的社会文化生活系统的冲突与分裂,在现代与传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契中,寻求既作为历史承诺、更作为现实生活“选择”与“安排”的价值标准,是彰显以绝对价值为核心的意义世界的独特地位,建构价值世界和谐秩序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编目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单介绍了图书编目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同时文章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编目工作实际 ,阐明了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 ,并根据实际工作体会提出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的一些设想及几点措施 ,扼要论述了编目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是当代西方各种自由观分歧的焦点,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能力、自由与市场三个方面.这两种自由观各有得失,消极自由主义者所确立的物理主义的自由观虽然实现了客观性和道德中立性,但它不过是一种对个人价值、基本利益和需要漠不关心的"流浪汉式"的自由观;而积极自由观虽然关注权利、财富和机会的分配制度,但它是一种求助于人性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规范性的解释方式,难以使自由主义成为客观的"科学".最后,文章指出了双方发生理论分歧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界定了“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并介绍了“疫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疫情经济学”的创立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包括流行病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政府有关疫情政策文件以及百年来人们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 “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定位为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在疫情发生、发展、疫后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研究主线为疫情的管理、影响及机遇; “疫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概念及其演进、疫情的危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预防、疫情控制与管理、疫后经济发展特点与政策、应急产业发展与管理和疫情管理体制等; 创立“疫情经济学”学科,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疫情来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对疫情进行事前预控、事初急控、事中管控以及疫后经济恢复、疫情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哲学对传统理性概念的批判 ,以及后现代哲学的社会基础和科学背景 ,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揭示。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是 :一方面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又渴望确定性 ;另一方面是人们在获得了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甚为珍贵的东西。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事物的相对性、非确定性、不完全性破坏了人们旧有的确定性世界观。因此 ,超越传统理性的概念框架 ,构建当代的理性形式 ,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呼唤。理性结构的当代内涵在于 :理性是规定与超越、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理性是逻辑与非逻辑 (隐喻、直觉 )的统一 ;理性是基础 (中心 )与非基础 (边缘 )的统一 ;理性是认识 (真 )与价值 (善美 )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治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社会需要法治人格.自尊与尊他相统一的道德观念,法至上与人至尊相统一的精神理念,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深刻的权利本位观念,自觉的法治代价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是法治人格的构成要素;在法治人格的培养方面,实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法律启动,塑造守法精神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工作,唤起权利意识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核心工程,培养法治主体观念是法治人格培养的主体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