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军入关前,顾实汗就遣使赴盛京向皇太极纳贡通好。清朝统一全国后,顾实汗以青藏高原为基础,一直与清朝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文章以此为线索,探讨顾实汗控制青藏高原藏区及其与清朝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文帝元嘉时期,遣使频繁,其遣使类别因遣使目的不同可分为遣使巡行、遣使赈灾、遣使案狱、遣使慰问和遣使交聘。宋文帝也正是通过遣使从而了解了国情、澄清了吏治、赈恤了灾荒、稳定了社会、繁荣了文化、发展了外交,最终促成了盛名于史的元嘉之治。  相似文献   

3.
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南诏异牟寻三道遣使入唐,其后南诏与唐、吐蕃关系出现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汉文史志《新唐书》、《云南志》等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虽有记载,其材料也极有价值,但明显存在一些舛误,所记三道遣使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内容也相互抵牾。分析相关史志所记及三方当时的情况与关系,可见:向唐中央政府及唐德宗提出背蕃归唐的要求与条件,是南诏三道遣使的重要目的之一;此次重大行动时间的确定,则与南诏、唐、吐蕃三方情况的变化及关系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辽丽双方遣使的特点,以高丽是否为辽朝属国、辽朝与高丽间的使者往来是否制度化等为依据,可将辽丽使者往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平等往来期(922年至994年2月)、非制度化遣使期(994年2月至1038年8月)、制度化遣使期(1038年8月至1116年4月)、衰落消亡期(1116年4月至1123年8月)。重熙七年(1038年)八月,高丽"始行契丹重熙年号"应作为东亚封贡体系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渤海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公元698——926年)与日本仅一水之隔。在它存在的二百多年中,和日本遣使频繁,联系密切,和睦相处。渤海第一次向日本派遣使者,是在公元727年;最后一次遣使,是在公元919年。在二百多年间,遣使三十四次,平均七年左右一次。渤海十五代王中,除大祚荣王尚未开派,大元义、大华屿、大明忠三王在位不满一年也未派外,其余十一代王都派过。而派遣次数最多的是大钦茂王,该王在位五十六年,即派十一次,平均五年左右派一次。其次是大仁秀王,该王在位十二年,即派六次,平均二年派一次。日本国第一次向渤海遣使,是在公元728年;最后一次遣使,是在公元811年,共派十二次。其中,派遣次数最多的,也是在大钦茂王时,共派七次;其次是在大嵩玲王  相似文献   

6.
南朝刘宋遣使救灾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频发的自然灾害促成了刘宋遣使救灾措施的不断实施。救灾使臣在参与地方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将朝廷的安抚、赈恤与监察等几个环节连接起来,成为在灾害情况下联系国家和地方的纽带,体现了封建国家在救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遣使救灾作为刘宋一种积极有效的救灾机制,对刘宋灾后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融《上疏请给虏书》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卷47《王融传》载齐武帝永明中,北魏遣使向南齐求书,结果“朝议欲不与”。王融上疏力主赐给。此疏严可均收入《全齐文》,题为《上疏请给虏书》,今仍其名。下面就有关此疏的几个问题略作考析。(一)关于北魏遣使求书的时间《王融传》中未记载北魏遣使求书的具体年代,他书亦不见载。本传记融“上疏请给虏书”事后,接着是“永明末”奉齐武帝命主持《汉武北伐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学者考证,洪武三年遣日使节赵秩很可能并未如《实录》记述般在洪武四年回国,而是长期滞留日本至洪武七年,方与洪武四年遣日使者祖阐、克勤共同归国。但通过对《云门一曲》等史料的重新考订,却发现诸多与现今通说不符之处,赵秩很有可能曾于洪武三年、四年两度被遣使日本,其第二次遣使目的或为诏谕日本北方的毛人,因为室町幕府所阻止,不得已方与祖阐、克勤一同回国。  相似文献   

9.
碧蹄馆之战后,壬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明朝和日本不断就议和条件进行交涉,最终日本答应撤军,明朝遣出册封使至朝鲜,准备待日军尽数撤退后渡海赴日。在此期间,朝鲜对于封贡议和极其厌恶,对遣使参与议和的提议更是强烈反对。然其迫于压力,不久动摇,同意遣使。再后议和失败,朝鲜则迅速遣使赴明请兵,积极备战。这些反应及态度变化,既反映出“自我中心”思潮影响下,朝鲜王廷诸多心理、举措与“事大”传统的冲突,又反映出军事受挫情况下,朝鲜在面对日本时更为强调自身文化优越性的心态。黄慎出使日本,记录了册封议和的种种细节。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封贡议和活动中朝鲜层面的详实状态,进而揭示当时多重且多变的东亚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朝时期的"遣使巡行"颇为盛行。从出巡使臣的职责范围看,南朝较之汉晋有不断扩大的趋向,其职权范围逐步扩大到诸如考课、监察、赈恤、举贤、教化等重要领域;从巡行形式上看,此时的遣使巡行一分为二,正式分张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逐步形成中央系统主导、地方系统辅助和补充的格局。这一制度对于维护南朝的统治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由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统一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职能是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培育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强化其科学研究职能应坚持科学研究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相结合,综合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参与国家科研项目与为地方经济服务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实践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先进性和广泛性、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内容深透性和形式有效性、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登临诗是唐代诗歌中的精华部分。主题丰满多义、博大深厚;情感色彩斑斓、复杂多端。言志抒怀诗,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感情豪放,充满阳刚之气;怀古感今诗,感时抚事、忧国忧民,深沉而凝重;感怀身世诗,撼天动地、仰天长啸,字里行间充溢着痛彻心肺的愤懑抑郁之情;思亲怀乡诗,低回呻吟、真挚感人,是诗人一颗四处飘零、疲惫不堪的焦灼之心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呼唤,寄寓了深沉的悲凉伤感之情。  相似文献   

16.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文化弘扬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和揭示,阐发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文化发展的密切关联,并围绕儒家文化精神与社会变革的碰撞和冲突,就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则要求的新文化,以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和新生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以倡导"等级差别与公平竞争相统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统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相统一、家庭和谐与社会主导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统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统一"的未来理想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出资分为移转出资和用益出资。移转出资是以财产的本体出资,用益出资是以财产的用益权能出资,是为公司设立用益债权的行为。用益债权是公司的责任财产。用益出资包括实物的用益出资和其他财产的用益出资。对于实物用益出资,我国《公司法》使用了"实物"的术语。所谓实物,即民法上的物(有体物)。对公司实物用益出资有适格的要求,用益物应当交付给公司占有。实物用益出资,物的用益权能转化为股权。我国公司立法对实物用益出资的规定并不明确,应当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自我修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而大学生的可塑性强,因此大学生进行道德自我修养是有必要和可能的.大学生的道德自我修养要与拓展有关知识相结合,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与心理调适相结合,与遵守规章制度相结合,与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相结合.同时学校要为大学生的道德自我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立法以权利与义务为利益调整机制。在这一调整机制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模式为其核心。而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模式中具体又体现为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权利、权利与责任、权力与义务、权力与权力、权力与责任、义务与义务、义务与责任的具体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为当时处理执政者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策略,对于当前执政党"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第一,要以常态化的心态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第二,要讲究策略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第三,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