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考古资料表明青海民和阳洼坡、乐都柳湾、同德宗日,西藏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地均有陶器出土,分别隶属于仰韶、马家窑、齐家、卡若、卡约、辛店等考古文化谱系。青藏高原是我国史前制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青藏高原史前制陶工艺起初多用泥条盘筑法,小型器为手捏而成,大约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慢轮修整技术。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推广及游牧业的兴起,大约距今3 500年左右,青藏高原彩陶制作技艺开始衰落。青藏高原不同考古文化类型陶器各具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前后继承、交叉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史前史和民族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在初民社会中,死人和死去的动物有着同等的对待,因为都是处理死亡,这就决定了葬礼仪式跟狩猎仪式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事实上,从一开始,狩猎和献祭仪式就伴随着葬礼仪式且相互影响。本文论述葬礼仪式的发生以及葬礼过程中的种种仪式行为,如动物献祭、仪式性杀戮、仪式食物的分享、对尸体的处理等。通过具体诠释,表明神话观念对仪式行为的支配性作用,葬礼仪式在确认和维系社会群体持续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错误的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甚至药用价值,这成为野生动物非法狩猎行为难以治理的原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非法狩猎罪中“明知”对象的法律规定模糊、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范围窄以及社区矫正的规制机能难以发挥等问题,应当通过建立非法狩猎工具的协同治理机制、扩大速裁程序的案件覆盖范围以及针对非法狩猎者建立公益劳动制度以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聚落遗址及墓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直接反映生业经济形态的动植物遗骸和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大量出土,清楚地表明川西高原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就已形成了旱作农业、狩猎-畜牧、半农半牧三种成熟的生业经济类型。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源于北方地区南下的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地区的河谷低地及坡地;狩猎-畜牧经济是"徼外夷"的主要生业方式,分布于川西高原阿坝至甘孜州的亚寒带、高寒带的山地;农牧混合经济是"筰都夷"的生业方式,主要分布于大渡河中游的汉源至青衣江一带。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0,(2):50-50
位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州的小型度假城市——里乔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粪便展览会"。里乔内海洋公园和米兰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起举办了一场以动物排泄物为主题的展览会。而举办这场展览会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动物的粪便是多么"环保"。同时还配上了许多动物粪便的实物。对排泄物的生成过程做了洋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种植粟、黍的发达原始农业,多样的生业方式为红山文化先民提供了不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猎犬又名细犬,主要分平原犬和山地犬两种,猎犬的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在每小时60公里左右,该犬主要用来捕捉野兔和其它小型陆地动物很多狩猎爱好者养殖该犬用来增加收入。河北省内邱县退伍军人刘志颖从96年开始繁育驯化猎犬,出售幼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电视考古新闻报道为例,在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和考古学的架构中,思考考古学大众化的问题,认为考古电视新闻报道应该注意如下问题:超越电视考古报道的技术逻辑,解释比描述更重要;避免零散报道造成的历史隔断,利用考古新闻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强化电视考古报道节目的文本意识,新闻生产要对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在历史时期和现今生存着多种古北界哺乳动物。动物考古中,普氏野马、驯鹿、马鹿、白唇鹿、狍子等古北界哺乳动物的发现,反映三峡丰富多变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群特征。三峡驯鹿,是世界动物地理上该动物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三峡古北界动物群,以群体性、延续性的发现材料,打破动物考古中晚更新世以来中国南方零星发现北方哺乳动物的现象,获得晚更新世以来南方寒冷气候和动物群演变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3):52-53
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将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动物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只不过有些动物在相互沟通时,并非和人类一样采取声音或者手势作为通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藏区旅游经济圈"的建立与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青藏铁路的筑建 ,必将对藏区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产生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通过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特点、优势、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新世纪建立“藏区旅游经济圈”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土族山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文化,山神崇拜在土族的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对土族山神崇拜的祭祀活动、源流和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业考古是指通过对遗址内出土的动、植物遗存的科学分析,进而探讨不同时空范围内各具特色的生业经济。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生业经济的多视角观察,有助于深入认识红山文化时期生业方式变化,以及经济模式与文明起源的关系等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精准扶贫和技术治理背景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日益技术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仍然发生异化,具体表现为“合法证明”下的欺瞒保、程序正义上的人情保、维稳目标下的治理保三种主要类型。技术治理以程序正义为基础,并无法保证实质正义,且可能异化为程序主义。熟人社会作为技术治理的社会基础,致使低保政策实践刻上关系主义的人情政治烙印,难以消除非正式治理的弊端。高压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则消解了技术治理的单向性、精准性,使基层组织产生目标替代,同时诱发被治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生产,低保因此成为乡村整体性治理的资源和手段。消除技术治理下国家政策实践的异化,要将实质正义纳入考量目标,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再造乡村社会并增强治理能力,避免由于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而通过国家政策资源作为统筹补充,进而导致国家政策执行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符号形式之一。它构成璀灿斑斓、富有神奇艺术魅力而超越时空的人文景观。文章主要从呈示人类生存状态、体验个体生存心理、思考人生命运价值三个层面,来观照中国古代诗歌对人类生存、生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意义上的相对人口过剩是指人口相对于生活资料或 (和 )生产资料的过剩 ,这种理论可以概括称之为狭义相对人口过剩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迫切需要把狭义相对人口过剩论发展成广义相对人口过剩论。广义相对人口过剩不仅包括人口相对于生活资料或 (和 )生产资料的过剩 ,而且还包括人口相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剩。广义相对人口过剩理论为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人口、贫困、失业、环境恶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指导,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模扩大;农民医疗条件及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界依然沿用存在争议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提法来讨论相关创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规定存在着重普遍性、轻特殊性及个体性的问题,且与自然科学创新难于划清界限;存在着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般功能、意义与其创新的功能、意义等同的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特点存在分歧,阐述内在特点的较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存在学术环境不佳、学术人才匮乏两个基本问题,亟须从认真研究创造性思维本身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有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从法理上来看,虽然强制工作措施在协助自助和互惠性原则上具有正当性,但也存在限缩宪法生存权保障意旨的疑议,因此并非可以无条件地实施。实践上,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在实施强制工作措施时主要存在立法政策化、欠缺对劳动能力的具体认定以及忽视强制工作的品质与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为建构起既能"安贫"又能"脱贫"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必要从立法目的以及具体的立法建议两个方面来指明我国强制工作措施精细化立法的方向,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法的出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从私权利上升为基本权利,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理论基础。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劳动权既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的属性,也有受益权、自由权的性质。作为基本权利的劳动权与劳动法上的劳动权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劳动权也不同于劳权,劳动权具有母体性和派生性,劳权具有综合性和可分性。就业权是劳动权派生出来的一项子权利,和劳动权母体本身不能等同。大学生创业仍然是劳动权实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