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国民待遇原则的初衷是为打破关税壁垒,它对欠发达国家具有双刃剑作用。我国对外资实施超国民待遇现已无益于招商引资,又不利于国有经济改革。国有经济改革缓慢,至今效益不佳,产权虚置,还有功能错位,包容过宽等问题,延缓了外资国民待遇的全面实施。当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到位,从而生机活力增强之日,就是外资国民待遇全面实施之时  相似文献   

2.
同对改革的研究相比,我国对外开放的研究滞后。杨教授指出:关于对外经贸理论界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对外贸依存度必须辩证地看,并非越大越好。仅用代表外贸发展水平的外贸依存度来表示我国的对外开放度是不全面的,应综合考虑外贸、外资、外债、外汇和外援五个方面。我国应对外资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以使外资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杨教授还对今后几年我国对外经贸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活动,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可以说是"走走停停"。2001年底,中国为兑现加入WTO承诺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放松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陆续制定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法律法规,对外国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外资并购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可能性,尔后通过几个并购案例的分析,从实践上考察了外资并购后新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作者最后对外资并购前后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的外资旅行社投资方式由中方控股转为以独资和外方控股为主,投资区域逐渐向中西部延伸,其经营模式日益体现出竞争优势。面对外资旅行社带来的巨大冲击,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业在入世后过渡期内应当从法律法规方面对在华外资旅行社的发展进行规范,改革我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和管理制度,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外资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网络可以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为外资以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但我国现存的法律执行环境、资本市场发展、股权定价、产业进入门槛等给外资并购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无约束的外资并购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江海纵横》2008,(5):4-9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民资在全社会投入中的比重节节攀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和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从中央到地方越往下占比越小,已呈现倒宝塔型。笔者认为,理性面对目前状况,建议把民资外资国资“三资并进”作为中小城市“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提出,主要理由和依据是:  相似文献   

8.
外资优惠制度是指由各种包含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生产经营的原则、规则、制度所构成的有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资政策不断调整,我国已经成长为最重要的投资吸收国。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优惠政策的演变和调整,并分析了这些优惠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今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外资流入与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内需视角重点探讨了行业外资溢出如何影响劳动者收入进而促进国内大循环。借助1998—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文章经验考察了外资流入影响工资差距的水平和垂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资流入对工资差距的水平和垂直效应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业的上下游之间:行业内外资进入虽然会拉大企业间工资差距,但效果不明显;而上下游外资进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加显著,上游外资溢出对工资差距存在扩大效应,下游外资溢出对工资差距存在缩小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生产效率和劳动技能结构的改变也会间接影响工资差距。在全球经济增长停滞的当下,文章对充分利用外资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国民待遇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WTO的多边协定将对我国外资法、外资政策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从WTO多边协定中国民待遇原则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国外资法改革的成果和外商投资待遇的现状看出,超国民待遇将成为我国入世后尤为关注的问题,国民待遇是外资待遇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当前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内资企业税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税制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税制协调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探讨了税制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提出了外资企业流转税制应向内资企业流转税制靠拢,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应向外资企业所得税制靠拢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前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缺陷,我国在运用税收优惠时,应进行改革和完善,即,重新审视外资现状,税收优惠从增加外资总量向提高外资质量过渡;把握公平竞争规则,从对外资给予税收优惠向对内外资都给予税收优惠过渡;借鉴国际经验,从直接税收优惠为主向多种形式的间接税收优惠过渡;准确评价税收优惠的作用,从过于注重税收优惠向改进整体投资环境过渡。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往往受制于国内资本不足而亟需吸收外国资本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但近年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文章使用2007至2017年期间55个发展中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结合设计的线性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广义矩估量法(GMM)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税收环境对吸引外资的影响以及国家的制度质量是否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国家的税收环境吸引力对外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是国家的制度质量对税收环境吸引力和外资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以往使用单一税收因素的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包含16种税收因素的税收吸引力指数来评估税收环境对外资流入的影响,并且证明了国家的制度质量能够有力地调节税收环境吸引力和外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证券税制包含证券流转税、证券投资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利得税等税种。国外的证券流转税正朝宽税基低税率方向发展,其作用日渐淡化;证券投资所得税的税率不断下调,计税方法不断优化以处理股息重复征税;证券交易利得税正逐步推广,税负普遍从轻。我国现行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证券投资所得税的税负偏重,调控功能较弱,证券交易利得税也不完整。我国的证券税制政策调整,应以宽税基低税率来改革证券流转税,运用一体化方法完善证券投资所得税,并合理设计计税依据和税率以健全证券交易利得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世”以后 ,现行企业所得税对内、外资企业分别立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为加快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以法人所得税制模式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资优惠政策具有全面税收优惠、地域差异、出口导向以及限制性等特点。在改革开放之初,实行优惠政策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其对吸引外资的作用程度有限,同时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也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强本国经济实力所纷纷采取的策略。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税收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1994—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试图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其对我国税收规模的影响,以此得出我国吸引外资总量与税收总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提高FDI对我国的税收贡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惠州市为例,研究了《新税法》实施对其招商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调整。分析认为,《新税法》的实施对地区的招商引资总体上是有利的,尤其是在缩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差距和调整产业结构上意义重大。政府可以通过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投入的产业导向等方面来打造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目前这种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与国债投资相比,若实施以减税为内容的税制改革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是一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别性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而设置的税制,它适应了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税制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税收功能的正常发挥,难以实现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尽快深化完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以公平税负,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